基于近似模型的可见光探测器结构轻量化设计
本文关键词:基于近似模型的可见光探测器结构轻量化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近似模型 轻量化 可见光探测器 二次规划法 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
【摘要】:为在保证可见光探测器成像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其总体质量,构建了一种基于近似模型技术的轻量化方法。采用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进行样本数据的采样,同时,为提高计算效率并获得较好的计算精度,将基于多项式拟合的响应面近似模型和基于移动最小二乘拟合的响应面近似模型引入到可见光探测器轻量化设计中,并针对该结构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序列二次规划法对该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避免了传统优化设计方法计算量大,且在处理非线性系统优化问题时易导致收敛缓慢甚至不收敛的缺点。最后,通过实验的方法对轻量化后的可见光探测器结构的刚度性能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可见光探测器轻量化方案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近似模型 轻量化 可见光探测器 二次规划法 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
【基金】: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三期创新工程项目(No.061X20C060)资助
【分类号】:TH74
【正文快照】: 1引言可见光探测器主要用于目标姿态的实时观测、空中轨迹测量、目标跟踪和瞄准等。车载后可增强其机动性,而载车的机动性又与整车的重量密切相关[1]。因此,如何在保证可见光探测器刚度性能的前提下减少其质量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可见光探测器工作时姿态的变化会导致自身受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志来;;长焦距空间相机主次镜间桁架支撑结构设计[J];激光与红外;2012年01期
2 赵子衡;韩旭;姜潮;;基于近似模型的非线性区间数优化方法及其应用[J];计算力学学报;2010年03期
3 于成龙;刘莉;龙腾;邢超;彭磊;;基于优化的改进移动最小二乘代理模型方法[J];航空计算技术;2013年01期
4 蔡荣;祁蒙;李利亚;;车载光电侦察系统升降平台设计[J];激光与红外;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野;李志来;;长焦距遥感相机桁架结构稳定性研究[J];光电工程;2013年12期
2 赵亮;;离轴三反射式光学系统设计[J];光电技术应用;2014年04期
3 陈彬;刘阁;张贤明;吴云;;HVAS涂层力学性能的T-S模糊辨识[J];计算力学学报;2012年03期
4 袁涛;何欣;;空间光学遥感器质量分配设计[J];红外;2013年09期
5 陶友瑞;韩旭;;基于凸模型的复杂多学科系统可靠性设计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14年01期
6 李伟平;窦现东;王振兴;柳超;;BPNN-HDMR非线性近似模型方法及应用[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7 刘湃;黄巧林;杨居奎;;大口径长焦距相机主次镜支撑结构方案初步研究[J];航天返回与遥感;2014年03期
8 张著洪;陶娟;;求解非线性区间数规划的微免疫优化算法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4年12期
9 赵子衡;韩旭;姜潮;陈国栋;;混凝土复合介质爆炸的不确定优化设计及其高效求解方法[J];应用力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李伟平;王振兴;张宝珍;窦现东;柳超;;基于区间不确定性的车架非线性可靠性优化[J];中国机械工程;2014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冶;液体火箭POGO振动系统的动力学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宝珍;微型客车的操纵稳定性分析与不确定性优化[D];湖南大学;2013年
2 杜继东;卫星光通信光学天线光机系统设计及自重形变的有限元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窦现东;基于高维模型的矿用自卸车驾驶室分析与优化[D];湖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传伟,聂玉峰,赵美玲;移动最小二乘方法中影响半径的选取[J];工程数学学报;2005年05期
2 丁亚林,田海英,刘立国,丁延卫;一种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框架结构应用性能的结构技术[J];光学精密工程;2003年03期
3 张雷;贾学志;;大型离轴三反相机桁架式主支撑结构的设计与优化[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03期
4 姜伟伟;高云国;冯栋彦;陈兆兵;蒲继承;;大型光电设备基准平面自动调平系统[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05期
5 张雷;金光;;同轴轻型空间遥感器支撑桁架的设计与试验[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05期
6 张科科;阮宁娟;傅丹鹰;;国外空间用三反离轴相机发展分析与思考[J];航天返回与遥感;2008年03期
7 王永宪;王兵;任建岳;;空间相机碳纤维支撑结构改进及拓扑优化设计[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9年04期
8 张东梅,尚春民,乔彦峰;光电经纬仪车载平台变形测量技术研究[J];激光与红外;2005年06期
9 穆远东;李立仁;;车载转台关键部件结构分析[J];激光与红外;2008年07期
10 张凯;何欣;崔永鹏;;空间相机机身桁架结构装配技术[J];激光与红外;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龙华;不确定系统的鲁棒优化方法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orm Schiller;汽车设计用光探测器的选择[J];电子产品世界;2005年12期
2 E.F.Zalewski;李在清;;光探测器的放大器[J];国外计量;1975年06期
3 从征;;开通英吉利海峡隧道用的电光探测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1年12期
4 沈虹君;;一种基于微型谐振腔的环形光探测器的设计[J];宁夏工程技术;2008年02期
5 王后乐;DarryJ.Bornhop;MurrayHackett;GlennC.Miller;周自衡;;快速扫描紫外—可见光探测器及其在气相色谱仪和色—质仪中的应用[J];现代科学仪器;1991年03期
6 李同保,万光毅,张淑智,曹远生;光探测器响应度均匀性的自动测量装置[J];光电工程;1993年03期
7 雷宏峰,蔡志明,郭存杰;MSP430F149在简易硅分析仪中的应用[J];中国仪器仪表;2005年03期
8 ;光探测器与光学系统[J];电子科技文摘;1999年08期
9 刘凯,李建新,黄永清,任晓敏;新型三腔谐振腔增强型光探测器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J];中国激光;2000年04期
10 吕正;杨洁;吕亮;樊其明;;用两类光探测器测量LED辐射强度之比较[J];中国照明电器;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钦亮;王穗东;孙旭辉;;高性能单根硒化铟纳米线光探测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王伟;黄永清;段晓峰;蔡世伟;郭经纬;黄辉;任晓敏;;基于双吸收结构的谐振腔增强型光探测器[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陈娣;刘彬;;基于ZnO布的柔性光探测器和可循环光催化剂[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张燕;P.Wellenius;J.F.Muth;L.Lunardi;;离子束核转变掺杂氧化锌光探测器[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黄永清;段晓峰;王伟;颜强;邸菁;任晓敏;黄辉;王琦;;单片集成长波长四镜三腔谐振腔增强型(RCE)半导体光探测器[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邹晖;胡毅;许远忠;;300 PIN MSA 40Gbps Transponder模块[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徐启生 吴建友;美国机场X光安检受质疑[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辰;高速光探测器的关键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2 胡劲华;新型微纳结构与硅基Ⅲ-Ⅴ族半导体光探测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3 朱东德;低维氧化锌基材料及其在光探测器和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海波;基于环形腔结构的波长选择光探测器及激光器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5 吴双红;基于有机小分子材料的光探测器制作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6 王俊博;基于金属配合物的有机光伏型光探测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7 胡服全;基于微纳结构高性能光探测器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徐玉峰;基于若干新型功能微结构的解复用接收器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9 尚玉峰;基于微纳结构集成光接收器件及关键工艺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苗昂;InP基PIN光探测器+HBT单片集成光接收机前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强;高性能光探测器设计与性能测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王莉;用于波分复用系统中具有平顶陡边响应的光探测器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霍焕潇;高性能光探测器的研发与测试[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4 许文彪;光探测器等效电路模型的建立与参数提取[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谢三先;新型谐振腔增强型双吸收层光探测器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贺达敏;光通信中高性能光探测器的性能分析及其测试方法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7 雒伟伟;波分复用系统中高性能光探测器高速性能和测量方法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8 王睿;高速光探测器性能的测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9 闫兆旭;微型电光探测器的制作工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赵宝新;光通信系统中可调谐光探测器及光接收电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07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707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