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望远镜风载数值分析
本文关键词:地基望远镜风载数值分析
【摘要】:风载是影响地基望远镜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风载荷的作用以及对望远镜性能的影响程度,首先建立了望远镜、圆顶和流场的几何模型。然后利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分析了在外界风速为10 m/s的情况下,3种不同高角(30°、60°、120°)流场中截面空气速度、压力、湍流动能以及主镜面的静压力的瞬态分布,最后通过有限元方法获得了主镜去除刚体位移后的面形。仿真结果表明,望远镜以不同高角观测时主镜面静压力功率谱密度与Gemini望远镜的实测结果接近,真实模拟了风载荷的作用。由风载引起的镜面变形RMS值分别为3.74E-1 nm,2.5E-2 nm,1.71E-1 nm,满足面形精度要求。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望远镜 风载 CFD 面形精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978050)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生创新基金(C12K011)
【分类号】:TH743
【正文快照】: 0引言为了获得好的成像质量,地基望远镜往往选择视宁度较好的山顶[1],而山顶的风通常都较大。在风的作用下,主镜的镜面会产生变形[2],影响成像质量。因此,研究风载荷的作用,对指导望远镜的设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外望远镜项目在研究风载时主要采用风洞和水洞实验,如7.5 m J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德华;徐灵哲;徐欣圻;;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风载作用分析[J];光学技术;2009年03期
2 周超;杨洪波;吴小霞;张景旭;;1.2m望远镜风载作用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臣;张艳辉;乔兵;;望远镜跟踪架结构形式及测量原理浅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王志臣;王志;赵勇志;;赤道式望远镜指向精度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3 贾庆莲;邓文渊;;中小口径次镜支撑结构的动力学性能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宋立强;杨世模;陈志远;;空间天文仪器反射镜材料优化与应用研究[J];材料导报;2008年12期
5 施浒立,张巨勇;我国大天线的新进展[J];电子机械工程;2004年06期
6 胡阿丽;;测量接收机在全息测量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科技;2011年11期
7 王建军;陆长明;高昕;唐嘉;;极轴式望远镜系统误差修正方法研究[J];飞行器测控学报;2012年01期
8 王洋;张景旭;;大口径望远镜主镜支撑优化分析[J];光电工程;2009年01期
9 冯锦平;马文礼;黄金龙;;望远镜双电机驱动消齿隙的动力学设计[J];光电工程;2009年11期
10 周超;王志;赵勇志;王志臣;王槐;;地基望远镜主镜支撑性能分析[J];光电工程;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宝刚;董磊;林旭东;;傅里叶望远镜外场实验系统拼接主镜[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邵亮;杨飞;李剑锋;;300mm反射镜侧支撑机构的分析、设计与检测[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郝钟雄;;天文望远镜现状及发展趋势[A];国产科学仪器应用、创新和产业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敬伟;地基大口径光电成像望远镜装调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2 罗霄;采用平转动应力盘技术加工超大口径非球面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3 周超;大口径望远镜系统建模及仿真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4 陈欣扬;Fizeau型天文光学综合孔径望远镜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7年
5 岳巾英;复眼衍射望远镜系统的性能检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6 陈夫林;620mm弯月形薄镜主动支撑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7 姚太克;一类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的特性研究与优化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8 伞晓刚;1m口径光电经纬仪关键部件优化设计与仿真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9 范磊;2m级地基望远镜SiC主镜轻量化设计及支撑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10 张俊;蜂窝镜温度与镜面视宁度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贺;基于幸运成像的衍射极限天文成像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2 吴晶;基于Shack-Hartmann的子孔径拼接波前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3 李成明;大口径望远镜主镜侧支撑结构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4 张东阁;1m主镜及其支撑系统的设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5 温正方;大口径望远镜次镜调整机构的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6 卞海忠;某雷达天线风载扰动效应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7 林京;天文高分辨像复原技术检测地基天文光学望远镜成像质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3年
8 李语强;SBG望远镜空间碎片观测精度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9 胡平辉;弯曲时空中的Sagnac效应[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洪波;大口径空间灵巧望远镜系统中主反射镜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德华;徐灵哲;徐欣圻;;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风载作用分析[J];光学技术;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琴;顾永杰;陶津平;;望远镜系统的结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J];光电工程;2008年06期
2 周超;杨洪波;吴小霞;张景旭;;地基大口径望远镜结构的性能分析[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1期
3 陈波,尼启良,曹继红,巩岩,曹健林;空间软X射线/极紫外波段正入射望远镜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3年04期
4 张林波,任戈,陈洪斌;大口径望远镜结构的有限元分析[J];光学技术;2003年05期
5 陈欣扬;机场远距离目标望远镜监控系统的初步设计[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2004年00期
6 郑锋华;王永;李东波;蒋麒麟;;望远镜主转动框架设计分析方法[J];机械设计;2006年08期
7 王鸣浩;董磊;;傅里叶望远镜成像原理对比验证[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年06期
8 郑骅铃;;望远镜的色再现性[J];应用光学;1982年03期
9 ;输出系统能以相位共轭补偿形成激光束的望远镜系统[J];国外激光;1994年03期
10 赵有雄,郭忠言,詹文龙,冯恩普,郗鸿飞,周建群,王金川,罗永锋,雷怀宏,沈文庆,,冯军,马余刚;一种高性能飞行时间望远镜系统[J];核技术;199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红娥;胡易;成正维;刘思敏;;体全息望远镜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杨飞;;温度变化对1.23m望远镜光机系统的影响[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3 陈渊;;质子反冲闪烁望远镜系统的研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4 杨飞;;仰角变化对1.23m望远镜光机系统的影响[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5 王柱生;谭继廉;肖国青;李占奎;高萍;张宏斌;鲍志勤;卢子伟;李龙才;张玲;徐树威;郭应祥;谢元祥;;全耗尽Au-Si面垒型带电粒子望远镜的研制[A];第十三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王金川;詹文龙;郭忠言;郗鸿飞;周建群;赵有雄;罗永锋;雷怀宏;;宽量程重离子望远镜系统[A];第7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1994年
7 吴小霞;;600mm薄镜主动光学成像望远镜[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永明;袁波;;RPC μ子望远镜的设计[A];第8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一)[C];1996年
9 李松林;卢俊;徐瑚珊;诸永泰;;一个气体电离室IC+PSSD望远镜系统[A];第8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一)[C];1996年
10 卢俊;李松林;徐瑚珊;诸永泰;范恩杰;柳卫平;白希祥;;一台高分辨的ΔE—E望远镜系统[A];第九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彼工;美国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盘支撑南极天体望远镜[N];中国建材报;2007年
2 记者 郑杨;南极望远镜CSTAR成功观测南极星空[N];经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超;大口径望远镜系统建模及仿真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2 岳巾英;复眼衍射望远镜系统的性能检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3 于树海;傅里叶望远镜成像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4 孙敬伟;地基大口径光电成像望远镜装调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5 程泽浩;HXMT中能望远镜数据获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李保权;静止轨道卫星太阳X-EUV成像望远镜[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4年
7 张晓明;望远镜光路实时对准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4年
8 姚仰光;LAMOST观测控制系统的建立与测试[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刘光曹;LAMOST望远镜的观测控制流程技术[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常九健;基于弧形电机拼接的大型望远镜驱动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厉建峰;大型光电阵望远镜结构传热分析与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2 朱巧根;望远镜远程控制和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李祝莲;1.2m地平式望远镜跟踪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5年
4 范玉峰;地平式自动望远镜控制系统及光子计数型光度计研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5年
5 杨秀荣;卡塞格林激光发射望远镜支架的结构分析和优化[D];苏州大学;2011年
6 王心怡;望远镜影像稳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张雅静;无线传感网络在光学综合孔径望远镜中的应用与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8 徐军;Java技术在小型自动望远镜中的应用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8年
9 蔡灿;小型望远镜防抖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王磊;白天探测技术研究与望远镜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4年
本文编号:724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724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