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面形的轮带光学抛光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光学面形的轮带光学抛光方法研究
【摘要】:鉴于光学零件高陡度凹曲面的抛光是光学加工的一个难题,轮带光学确定性抛光方法是解决此类零件抛光的有效方法之一;提出轮带光学抛光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轮带光学抛光方法修形的可行性,采用五轴精密数控机床系统对一块直径Ф80mm的K9玻璃平面样镜进行了修形试验,经过3次迭代修形使其面形精度均方根误差(RMS)由初始的0.109λ提高到0.028λ,平均每次收敛率达到1.3。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轮带光学抛光技术进行光学镜面修形,面形收敛速度较快,加工精度较高。本实验验证了轮带光学抛光技术的修形能力,为高陡度光学零件的抛光提供了研究基础。
【作者单位】: 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关键词】: 轮带光学抛光技术 光学抛光 面形精度
【基金】:“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0ZX04001-15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5393)
【分类号】:TH74
【正文快照】: 引言随着光学零件的表面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以及零件的几何形状日趋复杂,超光滑表面的生成成为一个难点。非球面光学零件能够矫正像差、改善像质、扩大视场、增大作用距离,并能够使光学系统简化、质量减轻[1]。非球面零件的性能优势大大超过了传统的光学零件,但是非球面光学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戴一帆;周林;解旭辉;廖文林;沈永祥;;离子束修形技术[J];应用光学;2011年04期
2 郭伟远;成贤锴;梁斌;;离子束抛光工艺中驻留时间的综合算法[J];应用光学;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敏;由物像位置关系得出的透镜成像判断方法[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2 王婷;胡跃明;戚其丰;杨立玲;;IC芯片检测的图像分割算法研究及其实现[J];半导体技术;2009年07期
3 王晓燕;沈牧;任永学;程义涛;;大功率激光器阵列光场分布测试方法的研究[J];半导体技术;2011年04期
4 于海娟,李港,陈檬,张丙元,任锋;LD端泵自锁模激光器泵浦光整形系统[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张广军;魏振忠;;多视觉检测系统的世界坐标唯一全局标定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6 薛利军,张虎,李自田;一种CCD光电智能检测系统的研究[J];包装工程;2004年01期
7 王挺峰,米阳,付有余,郭劲;变入射角方式下利用光栅测量激光波长的方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王菲;唐勇;冯进良;李港;陈檬;;牛顿公式在高斯光束透镜变换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张继超;丁亚林;张洪文;;一种四维光学仪器像面的装调方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冯大伟;姜会林;张光伟;;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医用三维电子内窥镜系统[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平安;胡亚文;陶慧玲;宋燕新;;激光投线仪610自动检测系统[A];2009年全国测绘仪器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郝斌;过晓辉;王胡顺;;高速摄像测量仪作用距离的分析计算[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何平安;胡亚文;陶慧玲;宋燕新;;投线仪误差自动测量系统[A];第十八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徐熙平;苏拾;张国玉;张宁;;基于CCD的摆动扫描镜摆幅光电测量系统研究[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虞红;何秋茹;陶渝辉;;用目标模拟器仿真真实目标能量的计算方法[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A 光电系统总体技术专题)[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威;高速光电探测器频率响应特性测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超;激光光热驱动技术与微型光热驱动机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牛爽;全景环带凝视成像光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4 黄,
本文编号:769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769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