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三坐标测量机结构设计及误差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11:21

  本文关键词:三坐标测量机结构设计及误差理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三坐标测量机 误差分析 误差分离实验 BP神经网络 误差修正


【摘要】:三坐标测量机测量速度快,精度高,便捷,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制造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测量机的系统结构设计和误差理论的研究,为提高整体精度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对三坐标测量机几种主要形式做了介绍,选择精度高而且具有可靠的结构的固定桥式测量机作为研究对象,对测量机的气浮导轨系统,传动系统,光栅系统,平衡机构,控制系统和测头系统的工作原理做了深入分析,为三坐标测量机的整体设计选择最优结构方案。通过这些理论研究研制出精确较高的三坐标测量机。利用INVENTOR软件对设计的三坐标测量机建立三维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整体框架做了静力分析和模态分析,通过静态分析可以了解整体和X,Y,Z三个方向的变形量大小,通过模态分析可以知道了解整体框架的动态特性,计算出前六阶的固有频率和振幅,验证其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都满足所测量机的设计要求。研究了在运行过程中测量机的几个主要影响精度的因素,对测量机在工作时导致气浮导轨的偏移,负载的大小对结构的变形以及环境因素所引起的误差进行详细的分析,为三坐标测量机接下来的设计建模和有限元分析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最后,为了验证测量机的实际精度满足制造厂家所要求的测量精度,在该测量机上做了误差分离实验,介绍了BP神经网络的建模原理,并应用到测量机的误差修正来。根据所测的样本值不断的训练最优函数,利用误差模型对不同空间位置进行误差预测,对误差数据进行修正,提高了所设计的测量机的精度,使其满足精度要求。
【关键词】:三坐标测量机 误差分析 误差分离实验 BP神经网络 误差修正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72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19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2-13
  • 1.2 测量机的工作原理13
  • 1.3 测量机的控制系统13-14
  • 1.4 国内外对测量机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14-17
  • 1.4.1 国外研究状况14-15
  • 1.4.2 国内研究状况15-17
  • 1.5 误差分析的目的以及意义17
  • 1.6 课题来源与主要内容17-18
  • 1.7 论文的结构安排18-19
  • 第2章 测量机的系统结构设计19-37
  • 2.1 测量机的分类19-21
  • 2.2 气浮导轨系统21-24
  • 2.2.1 测量机的导轨及气浮轴承21-22
  • 2.2.3 测量机的气浮垫分布22-24
  • 2.3 测量机传动结构设计24-26
  • 2.3.1 滚珠丝杆特点24-25
  • 2.3.2 滚珠丝杆的传动精度25-26
  • 2.4 测量机的光栅系统26-27
  • 2.5 测量机的平衡机构27-29
  • 2.5.1 重锤平衡优缺点27
  • 2.5.2 气动平衡27-29
  • 2.6 测头系统29-33
  • 2.6.1 扫描测头原理29-30
  • 2.6.2 扫描测头的主要误差30-31
  • 2.6.3 探针长度对检测精度的影响31-33
  • 2.7 三坐标测量机工作台的设计33-35
  • 2.7.1 工作台的性能要求33
  • 2.7.2 工作台的组成33-35
  • 2.8 本章小结35-37
  • 第3章 三坐标测量机三维建模和有限元分析37-50
  • 3.1 有限元仿真分析理论基本概念37-38
  • 3.2 建立模型38-39
  • 3.3 三坐标测量机模型的简化39-40
  • 3.4 定义材料属性和划分网格40-41
  • 3.5 定义载荷和边界条件41-42
  • 3.6 横梁静力分析42-44
  • 3.7 整体框架的模态分析44-49
  • 3.8 本章小结49-50
  • 第4章 三坐标测量机动态误差分析50-71
  • 4.1 误差的主要来源50-51
  • 4.1.1 原理误差50
  • 4.1.2 制造误差50
  • 4.1.3 运行过程中的动态误差50-51
  • 4.2 机构结构变形的动态误差51-57
  • 4.2.1 结构变形产生机理51-52
  • 4.2.2 测量机的动态偏转误差52-53
  • 4.2.3 偏差误差与位移误差之间计算关系53-56
  • 4.2.4 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56-57
  • 4.3 负载大小对结构变形所引起的误差57-60
  • 4.4 环境因素引起误差分析60-66
  • 4.4.1 温度引起变化理论计算60-64
  • 4.4.2 温度引起误差实验64-65
  • 4.4.3 噪声、振动与灰尘干扰65-66
  • 4.5 阿贝原则66-70
  • 4.6 本章小结70-71
  • 第5章 测量机误差数据处理与修正71-84
  • 5.1 动态误差分离实验71-74
  • 5.1.1 实验过程71-72
  • 5.1.2 实验数据72-74
  • 5.2 动态测量数据处理与修正74-81
  • 5.2.1 BP网络模型74-76
  • 5.2.2 BP网络构建与误差修正原理76-78
  • 5.2.3 反向传输神经网络建模78-81
  • 5.3 实验结果和BP神经网络的预测81-83
  • 5.4 本章小结83-84
  • 结论84-86
  • 参考文献86-88
  • 致谢88-89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刚,王瑞金;关于三坐标测量机的探讨[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0年05期

2 刘国良;三坐标测量机的技术发展及检测标准[J];重型机械科技;2000年02期

3 赵英剑,王建利,马新辉,刘书桂,张国雄,李真;三坐标测量机智能技术[J];计量学报;2001年03期

4 朱正德;谈国产三坐标测量机在汽车行业中应用的发展前景[J];汽车工业研究;2001年03期

5 ;新型三坐标测量机[J];机电信息;2001年11期

6 吴敏镜;扩展测量范围 提高测量精度——对三坐标测量机的浅见[J];机械工人.冷加工;2001年10期

7 刘书桂;多台三坐标测量机联动测量方法的研究[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2年03期

8 周海英;浅谈温度变化对三坐标测量机的影响[J];实用测试技术;2002年01期

9 自立;如何挑选合适的三坐标测量机软件[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2年03期

10 李明,印祯民,杨浩;三坐标测量机及其应用[J];机械工人.冷加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芮健;;充分利用三坐标测量机进行测量[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会2005年论文集[C];2005年

2 王红旗;;基于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同轴度的几点探讨[A];2011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云霞;张鹏程;李宝治;曾卫东;;便携式三坐标测量机在曲面铸钢件生产中的应用[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铸造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杜欣;;浅谈三坐标测量机[A];第八届全国设备与维修工程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陈其伟;;几个三坐标测量机与专用检测量具检测结果明显差异的案例[A];第十三届全国汽车检测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夏瑞雪;陈晓怀;;纳米三坐标测量机误差检定方法研究[A];第七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方欣欣;王子刚;;三坐标测量机X向位置偏差的测量不确定度[A];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席增强;于迎红;;三坐标测量机数控系统改造[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王宏涛;陈晓怀;费业泰;;三坐标测量机检定装置的研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孙益东;;三坐标测量机检测圆弧样板轮廓度的变通方法[A];2013年江苏省计量测试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青岛前哨朗普测量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洪全;自主创新使“前哨”闯出一条新路[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2 通讯员 贺先胜 记者 胡波;前哨公司与三坐标测量机[N];中国航空报;2001年

3 祖江嵩;我国首台大型龙门三坐标测量机研制成功[N];中国航空报;2004年

4 YMG记者 马银涛 通讯员 莫言;烟台汽车制造业植入“顶级引擎”[N];烟台日报;2008年

5 徐冰;全国首台高精度大型三坐标测量机问世[N];中国建设报;2008年

6 通讯员 贺先胜 记者 胡波;自主创新使前哨朗普闯出一条新路[N];中国航空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尚慧辉 本报通讯员 张海刚;找准人生坐标的绚丽人生[N];山西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林慎旺;三坐标测量机精度检测评定及虚拟坐标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2 刘达新;基于三维CAD的智能三坐标测量机检测规划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3 王晨晨;异端类型三坐标测量机结构原理及误差修正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4 马修水;三坐标测量机动态误差源分析、建模与修正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5 程方;纳米三坐标测量机测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赵金才;坐标测量系统零件信息提取与位姿自动识别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王伟丽;纳米三坐标测量机机械结构及接触式测头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8 李瑞君;纳米三坐标测量机三维大量程接触扫描探头系统的研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9 吴晓峰;超精密激光三维测量与控制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宏涛;三坐标测量机精度的球列检定原理及装置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2 出晓岚;集成于三坐标测量机的激光三角法测量系统[D];厦门大学;2009年

3 何章毅;智能化三坐标测量机软件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周浩;纳米三坐标测量机误差补偿及精度评定[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向志聪;非接触光学三坐标测量机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6 朱红林;虚拟三坐标测量机仿真系统研究与开发[D];浙江大学;2016年

7 梁宇;三坐标测量机结构设计及误差理论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8 王克新;双臂式水平臂三坐标测量机误差补偿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齐永利;三坐标测量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陈丽;三坐标测量机在汽车发动机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846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7846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c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