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主镜液压支撑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5 05:26

  本文关键词:主镜液压支撑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口径反射式望远镜 主镜支撑系统 液压支撑系统 高刚度设计 真空注油 微米级位置控制 主镜姿态控制


【摘要】:反射式望远镜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国防建设设备,广泛应用于导弹发射及飞行状态检测、空间探测、天体探测等领域。反射式望远镜的探测能力与主镜的口径成正相关关系,随着探测技术的发展,大口径望远镜是未来望远镜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主镜支撑系统作为反射式望远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望远镜成像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研制大口径反射式望远镜的关键技术之一。主镜支撑系统的主要功能有两个:第一,在保证镜面变形量不超过允许值的前提下,承受主镜的重量;第二,保证主镜与镜室的偏差始终处于合理的范围内。论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口径望远镜的研制情况及主镜支撑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了现有主镜支撑系统在支撑刚度及主镜姿态保持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微位移控制的主镜液压支撑系统。该液压支撑系统将主镜支撑系统分为三个轴向支撑分区,分区采用"伺服电机+位移放大缸+支撑液压缸"的位置控制方案,分区内多个支撑液压缸协同工作,通过位置控制器的设计,实现了主镜支撑分区的百毫秒以内的微米级别精确定位,保障了主镜姿态保持能力;液压支撑系统的支撑刚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论文主要揭示了支撑液压缸结构尺寸、支撑系统管道布置、油液性能等对支撑刚度的影响规律,提出通过真空处理及相应的注油方式提高主镜液压支撑系统刚度的方法;主镜分区间存在耦合作用,是影响位姿控制精度的重要因素,论文提出弱化耦合作用,优化控制参数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主镜液压支撑系统的姿态保持能力和位姿控制精度。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阐述了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在大量国内外现有望远镜支撑技术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主镜液压支撑技术存在的几个问题:与传统的机械支撑方式相比,液压支撑方式的刚度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液压支撑系统需要高精度快速定位;主镜液压支撑系统多个分区间存在耦合影响。针对这几个问题,提出了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根据望远镜观测精度要求,确定了主镜支撑系统的控制精度要求。建立了主镜液压支撑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模型,分析了不同驱动方式的微位移控制系统的优缺点,确定了驱动方案并设计了微位移控制系统及相应的试验台。第三章,针对主镜对液压支撑系统的高刚度要求,分析了刚度影响因素,包括支撑液压缸结构尺寸,管道布置情况和油液弹性模量的影响;设计油液预处理及注油装置,有效提高系统油液性能;分析了不同注油方式对支撑液压缸的刚度影响,设计符合高刚度液压系统要求的新型注油方式;采用新型注油方式对主镜支撑系统进行注油操作并进行主镜姿态测试实验,验证了主镜支撑液压系统高刚度设计的有效性。第四章,针对主镜液压支撑系统的位置控制需求,建立了微位移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微位移控制系统的控制框架,采用现有的常规控制器进行位置控制系统的设计,实现了微位移控制系统高精度快速定位实验。针对液压系统存在的性能多变性,提出了基于定量反馈理论的鲁棒控制策略,并进行了相应的位置控制实验。第五章,阐述了主镜姿态全闭环控制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主镜姿态控制中各分区耦合影响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基于进化差分坐标寻优的解耦控制,并进行了主镜姿态保持实验。分析了长管道效应对主镜液压支撑系统可能存在的影响,对管道的长度、管道直径和油液粘度等物理量进行了基于AMEsim模型的长管道效应仿真分析,基于仿真结果为主镜液压支撑系统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第六章,对全文的工作及成果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展望了本课题下一步总做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大口径反射式望远镜 主镜支撑系统 液压支撑系统 高刚度设计 真空注油 微米级位置控制 主镜姿态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743
【目录】:
  • 致谢5-7
  • 摘要7-9
  • ABSTRACT9-16
  • 第1章 绪论16-33
  • 1.1 引言16-17
  • 1.2 国内外大口径反射式望远镜研究现状17-18
  • 1.2.1 国外大口径反射式望远镜研究现状17-18
  • 1.2.2 国内大口径反射式望远镜研究现状18
  • 1.3 国内外主镜液压支撑技术研究现状18-26
  • 1.3.1 主镜支撑技术概述18-21
  • 1.3.2 国外主镜液压支撑研究现状21-23
  • 1.3.3 国内主镜液压支撑研究现状23-24
  • 1.3.4 现有主镜液压支撑研究成果分析24-26
  • 1.4 主镜液压支撑系统关键技术概述26-30
  • 1.4.1 高刚度主镜液压支撑系统26-28
  • 1.4.2 主镜液压位置控制技术28-30
  • 1.5 课题研究意义与内容30-32
  • 1.6 本章小结32-33
  • 第2章 主镜液压支撑系统技术33-57
  • 2.1 主镜支撑技术分析33-35
  • 2.1.1 主镜支撑原理分析33-34
  • 2.1.2 主镜支撑试验平台概况34-35
  • 2.2 主镜支撑系统动力学分析35-48
  • 2.2.1 主镜自由度分析36-37
  • 2.2.2 主镜运动学解算37-40
  • 2.2.3 主镜工作空间分析40
  • 2.2.4 主镜动力学分析40-42
  • 2.2.5 主镜动力学建模与仿真42-48
  • 2.3 微位移控制方法48-55
  • 2.3.1 系统设计指标49-50
  • 2.3.2 系统设计50-52
  • 2.3.3 系统关键元件选型52-54
  • 2.3.4 微位移控制试验台54-55
  • 2.4 本章小结55-57
  • 第3章 主镜液压支撑系统高刚度57-77
  • 3.1 主镜支撑液压系统刚度影响因素分析57-64
  • 3.1.1 支撑缸结构尺寸57-59
  • 3.1.2 支撑系统管道布置影响59-62
  • 3.1.3 油液含气量影响62-64
  • 3.2 真空除气及注油装置原理与设计64-68
  • 3.2.1 真空除气理论基础64-65
  • 3.2.2 油液处理及注油装置方案设计及元件选型65-67
  • 3.2.3 电控方案选择67-68
  • 3.3 真空除气及主镜液压支撑系统注油试验68-75
  • 3.3.1 真空除气前后气体含量对比实验68-69
  • 3.3.2 主镜支撑液压缸注油实验69-73
  • 3.3.3 主镜液压支撑系统注油及姿态测试实验73-75
  • 3.4 本章小结75-77
  • 第4章 主镜支撑系统微位移控制技术77-111
  • 4.1 主镜支撑微位移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及参数辨识77-84
  • 4.1.1 微位移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建立77-80
  • 4.1.2 液压系统仿真模型建立与参数设定80-81
  • 4.1.3 开环性能测试与分析81-83
  • 4.1.4 模型参数辨识83-84
  • 4.2 主镜支撑微位移控制系统响应影响因素84-89
  • 4.2.1 系统固有性能参数对系统响应的影响85-88
  • 4.2.2 可调节参数对系统响应的影响88-89
  • 4.2.3 系统参数对系统动态响应影响小结89
  • 4.3 主镜支撑微位移控制系统常规位置控制89-99
  • 4.3.1 常规控制器设计方法90
  • 4.3.2 常规控制器设计方法仿真研究90-96
  • 4.3.3 常规控制器设计方法实验研究96-98
  • 4.3.4 常规控制器设计方法仿真与实验结果小结98-99
  • 4.4 基于定量反馈理论(QFT)的主镜支撑微位移系统鲁棒控制器99-109
  • 4.4.1 定量反馈理论设计方法概述100-103
  • 4.4.2 主镜支撑微位移控制系统QFT控制器设计与仿真103-108
  • 4.4.3 QFT鲁棒控制器不同温度工作场合实验108-109
  • 4.5 本章小结109-111
  • 第5章 主镜液压支撑系统姿态控制技术111-137
  • 5.1 主镜姿态控制概述111-112
  • 5.2 主镜姿态解耦控制112-124
  • 5.2.1 主镜液压支撑试验台姿态控制原理112-113
  • 5.2.2 主镜姿态耦合原理113-115
  • 5.2.3 耦合影响对主镜支撑分区位置控制影响仿真研究115-119
  • 5.2.4 主镜姿态耦合影响实验分析119-120
  • 5.2.5 基于进化差分的解耦控制120-124
  • 5.2.6 分区耦合作用对主镜姿态控制的影响实验验证124
  • 5.3 主镜液压支撑系统长管道效应124-135
  • 5.3.1 液压系统长管道效应概述124-125
  • 5.3.2 液压长管道模型125-129
  • 5.3.3 主镜液压支撑系统管道效应性能研究129-133
  • 5.3.4 主镜液压支撑系统管道效应优化设计133-135
  • 5.4 本章小结135-137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137-142
  • 6.1 论文总结137-140
  • 6.2 工作展望140-142
  • 参考文献142-154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154-1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俊峰;张林波;任戈;;1.3m主镜的支承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07年10期

2 王洋;张景旭;;大口径望远镜主镜支撑优化分析[J];光电工程;2009年01期

3 王相京;陈结祥;张毅;涂碧海;赵平建;刘建国;;空间主镜制备方法[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9年02期

4 周超;王志;赵勇志;王志臣;王槐;;地基望远镜主镜支撑性能分析[J];光电工程;2011年09期

5 马品仲;;大型望远镜主镜方案设计[J];应用光学;1993年02期

6 吴清文,卢锷,王家骐,牛晓明;主镜稳定温度场特性分析[J];光学精密工程;1996年06期

7 赵鹏,吴清文,卢锷,王家骐;航天相机主镜热特性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1997年06期

8 冯树龙,张新,翁志成,丛小杰;大口径平背形主镜支撑方式的选择[J];光学技术;2004年06期

9 张俊;鲜浩;贺元兴;饶长辉;;望远镜主镜温度场理论计算及主镜视宁度分析[J];光学学报;2012年10期

10 薛向尧;高云国;;卫星激光测距中主镜柔性支撑结构设计及分析[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涛;唐杰;宋立维;;金属红外主镜的支撑和优化设计[A];2011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董冰;俞信;张晓芳;王姗姗;;能动薄主镜波前校正的功率谱密度评价方法[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杨飞;张景旭;;大口径望远镜主镜中心定位机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宋贺伦;鲜浩;姜文汉;王胜千;;干涉系统在拼接主镜共相位检测上的应用[A];2007年先进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宝刚;董磊;林旭东;;傅里叶望远镜外场实验系统拼接主镜[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富国;;温度和支撑方式对1.2米SiC主镜面形的影响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董吉洪;李延春;王海萍;;空间遥感器中大口径SiC主镜的轻量化设计与优化[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洋;张景旭;杨飞;;大口径望远镜主镜支撑结构研究[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B 光学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专题)[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房琳琳;NASA大胆谋划20年后的太空研究[N];科技日报;2014年

2 于莘明;技师的伤势牵动着专家的心[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彭雄斌;主镜液压支撑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刘祥意;4mSiC轻量化主镜的热控系统设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3 范磊;2m级地基望远镜SiC主镜轻量化设计及支撑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4 伦宝利;大口径天文光学望远镜主镜镀膜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13年

5 陈夫林;620mm弯月形薄镜主动支撑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6 张俊;蜂窝镜温度与镜面视宁度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尚;1.2m地基主反射镜变方位支撑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5年

2 刘博婷;大口径望远镜主镜位置检测与控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3 冯善辉;基于带状弹簧的薄膜主镜支撑及自展开机构的设计与检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4 高明星;空间大口径光学主镜展开机构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刘宏伟;基于有限元法的空间相机主镜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3年

6 张东阁;1m主镜及其支撑系统的设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7 李成明;大口径望远镜主镜侧支撑结构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8 刘婷毓;1.23m SiC轻量化主镜柔性支撑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9 朱爱敏;全息校正望远镜主镜像差的机理及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金平;位标器主镜测试系统设计与调试[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96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796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a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