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瞄具温度应力可靠性检测系统研究
本文关键词:红外瞄具温度应力可靠性检测系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红外瞄具 可靠性检测 红外平行光管 温度控制 自适应模糊PID
【摘要】:为了检测红外瞄具在高低温恶劣环境下对不同波长的红外目标成像可靠性,利用黑体和平行光管组成的光学系统模拟无穷远红外目标,红外瞄具置于高低温环境下,CCD采集红外瞄具对红外目标所成的像,从而判定高低温下红外瞄具成像质量。所设计的平行光管视场大,各波长对应焦平面处在20 lp/mm空间频率下的MTF均高于0.2。同时为了实现快速准确地在检测系统中提供稳定的-55~70℃的高低温实验条件,采用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PID温度控制技术。采用自适应因子将模糊推理器和PID控制器相结合,通过在线自调整控制参数,进一步提高了PID控制器的性能和系统的控制精度。实验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常规PID控制的动态响应过程并保持无静态误差,其控制精度可达±0.05℃。
【作者单位】: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长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红外瞄具 可靠性检测 红外平行光管 温度控制 自适应模糊PID
【基金】:吉林省重大专项(20100610)
【分类号】:TH745.4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国内轻武器装备新技术以及红外技术的发展,红外瞄具现已成为轻武器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1-2]。红外瞄具在战场的各种环境下要能够稳定使用,但使用环境中的温度高低,不同景别的红外目标等因素都影响着红外瞄具使用的可靠性,能够在实际使用环境条件下提供准确的瞄准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劲松;安志勇;李海兰;;反射式平行光管的红外瞄具零位走动量测量方法研究[J];兵工学报;2010年11期
2 李江澜;石云波;赵鹏飞;高文宏;陈海洋;杜彬彬;;TEC的高精度半导体激光器温控设计[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4年06期
3 戴俊珂;姜海明;钟奇润;谢康;曹文峰;;基于自整定模糊PID算法的LD温度控制系统[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4年10期
4 汤红诚,李著信;Matlab在模糊PID伺服系统控制中的应用[J];仪器仪表学报;2003年S2期
5 董朝轶;陈晓艳;李健;;煤样燃点检测仪表温度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苏;夏风林;张琦;蒋高明;;经编电子送经的模糊PID控制设计[J];纺织学报;2013年08期
2 李延风;安志勇;王劲松;何小璇;张继明;;基于机器视觉的红外瞄具零位走动量检测系统[J];光学学报;2014年11期
3 王涛;王劲松;徐翔宇;陶宗慧;;基于欧拉角分析法的电动二维转镜读数修正[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4 高振兴;翟园林;胡敏;;模糊推理在光电跟踪设备摩擦补偿中的应用[J];电光与控制;2015年03期
5 王锋;王劲松;张海鹏;胡迈;;可剔除重复装卡误差的高精零位检测方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6 王莹;王劲松;崔士宝;安志勇;;高精度白光与微光瞄具零位走动量检测技术研究[J];兵工学报;2015年08期
7 柳鸣;张国玉;安志勇;王劲松;夏洋;;光学瞄具宽光谱透射率检测及误差影响因素分析[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4年06期
8 李延风;安志勇;李丹妮;王劲松;;相机姿态校正模型的红外瞄具零位走动量测量[J];中国激光;2014年09期
9 刘泽利;;用于气体检测的高精度DFB激光器温控系统[J];激光杂志;2014年12期
10 张佩杰;宋克非;;极光成像仪滤光片高精度温度控制系统设计[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4年S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晓烁;基于互联网远程控制系统的建模方法和控制策略[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辰;多道次直进式拉丝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选令;特征模型自适应控制及其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3 章慧君;基于DSP的位置伺服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4 任毅;横剪定尺系统计算机控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5 侯靖波;某型三轴仿真转台伺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万鹏飞;凹印机伺服系统同步控制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温彬;便携式红外瞄准镜瞄准基线检测系统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8 隋臣伟;煅后焦空气反应性和二氧化碳反应性自动检测[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9 刘苏;经编电子送经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D];江南大学;2013年
10 翟园林;轻型通用光电跟踪平台跟踪控制系统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有堂;邱亚峰;田思;常本康;;振动试验条件下微光瞄准镜零位移机理分析[J];兵工学报;2008年09期
2 杨瑞宁;安志勇;曹维国;向阳;刘立欣;;光学瞄具出瞳直径、出瞳距离与放大率现代测试技术研究[J];兵工学报;2008年09期
3 张晓杰;于航;赵宝奇;刘春华;唐刚锋;;高精度激光温控系统设计[J];电光与控制;2010年09期
4 刘川来;杨朋飞;宁通;;基于Dahlin-Smith预估补偿的常压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年02期
5 孙丽飞,田小建,刘鹏,单向东;基于半导体致冷器的高精度PWM功率驱动器[J];光电子·激光;2004年09期
6 王旭阳;王文哲;;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9年08期
7 岱钦;宋文武;王希军;;高频半导体激光器的驱动设计及稳定性分析[J];光学精密工程;2006年05期
8 唐文彦,孙晓明,周延周,,朱茂华;半导体激光器高精度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9 陈吕吉;明景谦;马琳;胡海双;李萍;;四片式非制冷长波红外热像仪双视场光学系统[J];红外技术;2010年01期
10 伏燕军,邹文栋,肖慧荣,甘月红;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路的光功率控制的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华,陆桂华,郦建强;自适应基因算法在环境优化问题中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2 李国勇;一种改进的自适应PID控制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项文君,余忠华,殷建军;热态误差的自适应分段补偿方法研究[J];计量技术;2005年09期
4 蒋支运;欧干良;陈文宝;;自适应PID控制系统仿真[J];飞机设计;2005年04期
5 龚晨;曲线的随机拟合及其自适应算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李锃;李小平;;自适应考试系统的分级组卷模板实现[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6年02期
7 邢卓异;朱齐丹;定宇;;自适应—模糊滤波算法[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8 高媛;李成海;;新的变步长LMS算法及其在自适应噪声对消中的应用[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郑杰;马胜前;;自适应测量接口的研究和实现[J];电测与仪表;2009年08期
10 许航;赵军;朱明勇;蔡威;;一种改进的自适应旁瓣对消技术[J];测试技术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寒光;;电子地图中的自适应注记[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孟宏;刘玉;;基于复调制的自适应细化谱算法[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3 王平;冯海朋;李勇;康燕;;一种工业无线网络的自适应节能机制[A];2009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铁;樊剑;钟秀蓉;;地震波的自适应时频分析方法对比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5 张竞新;张广岩;;全局收敛的自适应广义预报控制算法[A];1991年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年会论文集(上)[C];1991年
6 彭云;王遂学;陈莽;李欣冀;张宇翔;肖继红;;自适应抗干扰天线在飞行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7 张士娟;孙金生;;自适应PID主动队列管理算法设计[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8 唐文彬;郝重阳;;目标成像识别的自适应融合系统和方法[A];中国图象图形科学技术新进展——第九届全国图象图形科技大会论文集[C];1998年
9 徐振中;;多指机器人手的一种自适应力/位控制方法[A];1994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4年
10 李维;汪小帆;;群集的自适应速度策略[A];第三届全国复杂动态网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胜春;自适应时频分析技术及其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刘亚;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智能自适应重构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3 马国成;车辆自适应巡航跟随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4 吴礼福;脉冲噪声自适应有源控制算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5 梁凌宇;人脸图像的自适应美化与渲染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6 叶镇清;自适应聚类算法挖掘网络模块结构及其在酵母蛋白作用网络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8年
7 伍宇;移动计算中自适应负载转移决策模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朱磊;基于自适应邻域概念的视频图像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杨洋;三维人体动作分析及其在智能舞蹈教学系统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0 田勇;室内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自适应定位和路由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群锋;校园网环境下的自适应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东南大学;2006年
2 彭青艳;粒子滤波及跟踪窗口尺寸自适应调整方法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3 徐聪聪;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自适应服务方式的实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4 来林;双螺旋桨自适应双重控制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饶睿楠;自适应对消的收发隔离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6 汤佳惠;自适应泄漏弹性的基于身份加密机制[D];苏州大学;2012年
7 丁蕾;用于运动载体的三轴自主稳定系统自适应鲁棒控制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8 杨晓;基于内容特征的图像自适应压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9 任俊伟;关于自适应小波相关问题的一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晓玲;复杂网络的自适应同步及其应用[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99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799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