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长焦距变焦镜头的温度分析及补偿

发布时间:2017-09-07 07:44

  本文关键词:长焦距变焦镜头的温度分析及补偿


  更多相关文章: 长焦距变焦系统 像面齐焦 无热化技术 温度分析


【摘要】:为了提高长焦距变焦镜头的温度稳定性,分析了温度对光学系统的影响。在CODE V里对长焦距变焦镜头光学系统进行温度仿真分析,发现温度对光学系统的像质影响很大。采用无热化技术成熟的主动调焦式补偿方式对光学系统的温度效应进行补偿,发现采取补偿后像质有很大改善,但在相机的最大空间频率处的MTF还是较低,且变焦系统各焦距时的最佳像面并不能齐焦。采用机械被动式补偿和主动调焦式补偿混合的方式进行温度补偿,使得变焦系统在要求的全温度范围内有良好的像质,短焦时MTF大于0.5,长焦时的MTF大于0.25,并且焦距也得到补偿,各焦距时的最佳像面齐焦并与CCD的像面位置重合。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长焦距变焦系统 像面齐焦 无热化技术 温度分析
【分类号】:TH74
【正文快照】: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引言对于长焦距变焦镜头,如果不采用热补偿,温度变化后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将会急剧下降。因为在长焦距时光学系统的放大倍率会很大,温度变化引起的光学参数的微小变化相比短焦时将会导致更大的影响,成像质量下降的更快。对于变焦镜头,温度变化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沈宏海;王国华;丁金伟;王灵杰;撖們們;李永刚;;主动补偿无热化技术在机载红外光学系统中的应用[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03期

2 奚晓,李晓彤,岑兆丰;被动式红外光学系统无热设计[J];光学仪器;2005年01期

3 李宏壮;吴小霞;刘欣悦;;基于CodeV的600mm望远镜光学系统热分析[J];光学仪器;2011年03期

4 李忠;国外温度补偿自调焦红外光学系统研究的述评[J];红外与激光技术;1995年01期

5 王学新;焦明印;;红外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方法的研究[J];应用光学;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常虹;透射式红外系统热光学稳定性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子威;机械被动式温度自适应红外镜头热补偿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波;杨洪波;孙强;;光机热集成分析法在红外光学系统中的应用[J];半导体光电;2008年06期

2 鲍智康;王春艳;王路;杨娇华;;长波制冷型热像仪光学系统设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3 罗金平;王合龙;刘欣;潘枝峰;;二次成像光学被动无热化设计[J];电光与控制;2012年04期

4 申碧云;高明;;红外光学系统被动式无热化设计方法[J];电光与控制;2012年06期

5 刘欣;刘春华;潘枝峰;罗京平;;机载复杂红外光学系统无热化补偿方法研究[J];电光与控制;2012年07期

6 陈健;吉桐伯;;基于大规模多元面阵探测器的凝视型星载红外告警技术研究[J];光机电信息;2010年09期

7 庄昕宇;陈兆兵;;圆柱形大尺寸机载吊舱技术分析[J];光机电信息;2011年04期

8 沈宏海;王国华;丁金伟;王灵杰;撖們們;李永刚;;主动补偿无热化技术在机载红外光学系统中的应用[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03期

9 李泽学;吴清文;;超光谱成像仪红外系统热控技术研究[J];光学技术;2006年S1期

10 陈潇;杨建峰;马小龙;白瑜;何佶珂;何建伟;;8~12μm折-衍混合物镜超宽温度消热差设计[J];光学学报;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耿安兵;王海涛;李升辉;;红外光学系统被动热不敏设计[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常虹;透射式红外系统热光学稳定性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江伦;大变倍比长焦距中波红外连续变焦距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3 姜凯;离轴折反射式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3年

4 于向阳;紫外环形成像仪设计与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5 孙毅;多波段高功率激光合束技术及热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t,

本文编号:8082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8082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2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