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的阵列培养仪参数测量系统
本文关键词:基于DSP的阵列培养仪参数测量系统
更多相关文章: 阵列培养仪 温度测量 整周期采样 数字信号处理器
【摘要】:微生物培养是生物工程领域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中广泛应用的一项实验技术。由于培养过程周期较长,并且涉及到微生物结构、功能以及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等因素,对培养仪的环控、运控参数要求较为苛刻,这些参数包括温湿度、光照强度、OD溶氧浓度值(反映通气效率和氧传递效率)、转速和振幅(影响微生物与培养基的混合效果)等,以及影响培养仪运行稳定性的动平衡量。其中高通量阵列培养仪因为结构限制,目前市场上的多数产品缺乏较高精度的测量手段,运行实测值远低于标称值,尤其是OD测量只能以离线方式完成,动平衡也较少考虑,大大影响了高扰动状态下的实际应用效果。为此本文着重研究了高扰动状态下对阵列式高通量培养仪环境参数及运动参数的在线测量方法,主要围绕各参数的功能需求分析、测量方法设计、高精度测量电路设计,测量系统相关软件开发和利用该测量系统对阵列培养仪的数据测量与分析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分析微生物阵列培养仪测量需求,根据测量范围与测量精度等具体要求,设计开发相关测试系统的相关测量电路,包括传感器选型与调理电路设计等。并且根据实际实验的需要搭建试验箱与试验台以模拟培养仪运行环境。根据实际测量条件,采用单面动平衡算法测量动平衡,并且为了减小频谱泄漏带来的影响和减小F2808芯片的运算量,采用整周期采样法提取加速度信号。然后,根据实际的测量条件与要求,开发基于LabVIEW的参数测量的上位机系统,实现对温度、湿度、光照、转速、振幅和动平衡量的实时动态显示,并可以自动存储和回放历史数据。最后,在课题组研发的阵列培养仪样机内进行现场测量与数据分析研究。分别测量了温度、光照的不均匀性和培养仪内湿度变化,转速与振幅变化以及动平衡量大小。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有助于了解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为后续改进设计提供了依据。本文所设计开发的高通量阵列培养仪参数测量系统,提高了微生物阵列培养仪的培养质量,对其他场合下的环境量与运动量测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对推动微生物学及组织培养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阵列培养仪 温度测量 整周期采样 数字信号处理器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H7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0-12
- 1.1.1 课题来源10
- 1.1.2 研究意义10-12
- 1.2 关键技术国内外研究情况介12-16
- 1.2.1 环境参数的测量技术12-14
- 1.2.2 运动参数的测量技术14-16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16-18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7
- 1.3.2 论文章节安排17-18
- 第二章 参数测量系统的总体设计18-26
- 2.1 测量系统的总体框架18
- 2.2 测量系统的主控模块设计18-22
- 2.2.1 主控芯片的选择19-20
- 2.2.2 软件开发环境20
- 2.2.3 软件流程设计20-21
- 2.2.4 上位机软件设计21-22
- 2.3 测量系统的数据采集模块22-24
- 2.3.1 环境参数22-23
- 2.3.2 运动参数23-24
- 2.4 本章小结24-26
- 第三章 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26-52
- 3.1 高精度高速A/D转换电路的设计26-30
- 3.1.1 ADC模块的硬件校正26-28
- 3.1.2 ADC模块的软件补偿28-30
- 3.2 温度的高精度测量电路设计30-36
- 3.2.1 温度测量方案设计30-35
- 3.2.2 温度测量电路的校准与验证35-36
- 3.3 光照强度的测量电路设计36-40
- 3.3.1 光照传感器的硬件设计36-38
- 3.3.2 光照传感器的软件设计38-40
- 3.4 湿度的测量电路设计40-45
- 3.4.1 湿度传感器的硬件设计41-43
- 3.4.2 湿度传感器的软件设计43-45
- 3.5 振幅的测量电路设计45-47
- 3.5.1 振幅的测量算法分析45
- 3.5.2 振幅的测量硬件电路设计45-46
- 3.5.3 振幅的测量软件设计46-47
- 3.6 转速的测量电路电路设计47-49
- 3.6.1 转速测量硬件设计48
- 3.6.2 转速测量软件件设计48-49
- 3.7 振动信号的获取及其信号处理电路49-50
- 3.7.1 加速度传感器调理电路设计50
- 3.7.2 加速传感器软件测量设计50
- 3.8 本章小结50-52
- 第四章 动不平衡信号的采集与处理52-60
- 4.1 动不平衡信号的测量原理52-54
- 4.1.1 转子不平衡量的分布及转子的分类52-53
- 4.1.2 刚性转子动平衡方法研究53-54
- 4.2 动不平衡信号的采集与处理54-58
- 4.2.1 利用整周期采样方法的应用55-57
- 4.2.2 幅值和相位信号的提取57-58
- 4.3 影响系数法的系统标定58
- 4.4 测量过程软件流程图58-59
- 4.5 本章小结59-60
- 第五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60-73
- 5.1 实验平台与环境60-61
- 5.2 环境参数的测量结果61-65
- 5.2.1 湿度与光照强度的测量结果与数据分析61-63
- 5.2.2 温度的测量结果与分析63-65
- 5.3 运动参数的测量与数据分析65-71
- 5.3.1 转速与振幅的测量结果与数据分析65-69
- 5.3.2 动平衡量的测量结果与数据分析69-71
- 5.4 本章小结71-73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3-75
- 6.1 总结73
- 6.2 展望73-75
- 参考文献75-79
- 致谢79-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80-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庶娴;李效伟;刘东;邰鲁建;;利用假设试验分析法评价计数型测量系统[J];中国计量;2008年03期
2 刘发贵;;测量系统分析——过程受控的有效手段[J];工业计量;2009年04期
3 江海;测量部门引进电脑测量系统效益发挥欠佳情况的简析[J];水运工程;1990年02期
4 刘平,吕国强,洪占勇;一种新型全自动二维测量系统[J];工具技术;2000年10期
5 许小明,贾向军,王效忠,陈连仲,刘大鸣;便携式核材料中子测量系统的研制和应用[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0年00期
6 王威,王竹萍,沈泓;平衡式温度闭环测量系统[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应用新型磁光调制器的高分辨率偏振消光测量系统[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陈晓怀,谢少锋,张勇斌,费业泰;测量系统不确定度分析及其动态性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2年S2期
9 谢少锋,陈晓怀,张勇斌;测量系统不确定度分析及其动态性研究[J];计量学报;2002年03期
10 张志勇,陈兴梧,牛文成,陈诚,孙兴文;光寻址电位传感器测量系统的研究[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婵娟;;浅议如何更准确有效地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A];2007年度中国航空学会计量技术专业委员会计量与质量专题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剑;;纸张水分测量系统的数学模型[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华陈权;;张力测量系统的研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徐喜庆;梁雪;陈灵华;赵淑霞;赵俊文;;碎屑岩颗粒分布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刘锋;李跃波;;常规爆炸工程效应试验中测量系统的选择及使用[A];第二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6 夏定纯;秦肖臻;;模式剪移动位置精确测量系统[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苏占强;何辅云;朱娟花;;多探头连续管材壁厚的高速测量系统[A];全国第16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张兰;;测量系统不确定度分析及其动态性研究[A];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晁博;刘信信;;秦山二期扩建工程棒位测量系统调试[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2011年
10 刘春龙;孙慧颖;胡滨;金仁玲;陈宝荣;;两种不同生化测量系统血清生化十项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评估[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通讯员 姜丽丽;试飞院建成航迹测量系统[N];中国航空报;2000年
2 秦炼;构建下一代测试测量系统[N];中国电子报;2008年
3 吴玉华;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助力四川测绘[N];中国测绘报;2013年
4 记者 谷学涛 通讯员 邓斌 高林;首次市场化应用喜迎开门红[N];中国石油报;2012年
5 孙宏;一种新型无线钢水测量系统的试验与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
6 ;京诚鼎宇自主研发中厚板平面板形测量系统[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7 记者 吴宝成;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通过专家鉴定[N];中国测绘报;2011年
8 钟;带钢卷取时的在线卷形测量[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凯;HLSⅡ基于光学的测量系统及其相关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施亮星;计量型测量系统能力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苏日建;信息测量系统及其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吴小芳;计量值测量系统能力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5 谢少锋;测量系统分析与动态不确定度及其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6 赵燕;属性值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10年
7 蒋敏兰;测量系统精度损失溯源与预测模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王省书;激光陀螺捷联姿态路谱测量系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朱嘉;基于视觉与触觉集成传感的多坐标组合测量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马双宝;基于熵的信息测量系统建模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雪松;基于激光测距仪的扫描式在机测量系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2 李会杰;复杂大型工件测量系统的数据集成开发[D];燕山大学;2015年
3 佟林;精密机械组件质心及相关参数测量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4 蒋钧海;电机端盖数字化加工在机测量系统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5 李曦楠;分布式互联网拓扑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余振华;惯性位移法轨道短波不平顺测量系统设计[D];南昌大学;2015年
7 杜宏宇;机械结构件疲劳监测方法及装置[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8 焦波;数字式核谱测量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9 丁正龙;电机端盖孔径高精度在线自动测量系统的研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王思昊;天线远场测量系统的分析与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82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882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