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多通道射频接收线圈的仿真与设计
本文关键词:磁共振多通道射频接收线圈的仿真与设计
【摘要】: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猕猴是重要的动物样本之一。在针对猕猴高级认知行为的研究中,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获得更高的输出信噪比及系统灵敏度,普遍使用多通道接收线圈进行磁共振信号检测。然而,多通道线圈之间的耦合会增加线圈的调试难度。因此,通道间的去耦,是设计磁共振接收线圈时必须要克服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目前,大多数多通道线圈使用重叠面积去耦和电容去耦的方法消除线圈之间的耦合。然而,在大多数多通道线圈的设计过程中,没有对线圈间的耦合进行仿真,无法对线圈的性能进行预先评估,造成了时间和成本上的浪费。本文将介绍一种用于消除线圈通道间耦合的仿真方法。在线圈的设计过程中,通过电磁场及电路仿真软件,计算其周围的空间电磁场分布及S参数,以观测通道间的耦合影响。并以此为基础,采用重叠面积去耦的原理,仿真获得了相邻通道间耦合最小的空间相对位置,使相邻线圈之间耦合影响可以忽略。由于两侧线圈为了避开固定支架,在结构上无法重叠,通道间的耦合无法通过重叠面积去耦的方法消除。因此,两侧线圈间的耦合将在线圈的实际调试过程中,使用电容去耦和前放去耦的方法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多通道线圈 去耦 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6-33;TH79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13
- 1.1 课题背景10-11
- 1.2 研究意义11
- 1.3 主要研究内容11-13
- 第二章 磁共振多通道接收线圈的去耦设计13-19
- 2.1 多通道接收线圈的设计指标13-14
- 2.2 线圈通道间的耦合影响14-15
- 2.3 多通道接收线圈的去耦方案15-19
- 第三章 规则双通道线圈的耦合仿真及验证19-36
- 3.1 HFSS协同ADS实现规则双通道线圈的耦合仿真21-29
- 3.1.1 规则线圈通道间耦合的仿真模型建立22-24
- 3.1.2 双通道线圈间耦合的仿真参数设计24-29
- 3.1.3 线圈的耦合优化仿真29
- 3.2 仿真方法的验证结果29-36
- 3.2.1 双线圈耦合仿真的谐振回路搭建29-30
- 3.2.2 仿真结果讨论30-36
- 第四章 猕猴脑部四通道线圈的仿真与设计36-51
- 4.1 猕猴脑部线圈的空间模型建立36-41
- 4.2 猕猴脑部线圈的耦合仿真41-45
- 4.2.1 四通道接收线圈的仿真方案41-42
- 4.2.2 线圈间耦合的仿真方法42-45
- 4.3 猕猴脑部线圈的仿真结果45-51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1-53
- 参考文献53-57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57-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德培;低功耗红外线多通道遥控电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2 艾国祥,胡岳风;多通道双折射滤光器——Ⅲ.多通道头及多通道望远镜[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87年04期
3 邹宝娟;;多通道水中油污染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2年36期
4 方志刚,葛列众;多通道模糊指称及其可用性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0年05期
5 赖涛;董臻;梁甸农;;多通道/多波束星载SAR实现高分辨宽测绘带成像综述[J];遥感信息;2011年01期
6 郭青伟;;多通道广播监测系统[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7 董海杰;王景敏;管晖;尚丙兰;吕楠;;多通道智能化同位素料位计的研究与设计[J];河南科学;2007年06期
8 郭红英;高雁;;多通道同步数据采集器设计[J];大学物理实验;2012年02期
9 赵申东;唐劲松;蔡志明;;多通道运动声呐混响仿真[J];舰船科学技术;2007年04期
10 刘冀成,商黔林,薛凌飞;多通道高速同步并行采样系统的设计[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迪;曹茂永;梁慧斌;孙农亮;;一种多通道对准的时序配合方法及其应用[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胡刘洋;胡善清;龙腾;;多通道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A];第六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赵锐;王亚海;李龙;;多通道宽带实时信号滤波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赵前程;丁兴号;邓善熙;;用双标准件标定多通道灵敏度的方法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5 王智伟;顾瑞英;刘咸定;;变地域暖风机多通道空气流动数值模拟[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6 申宁馨;彭承琳;;多通道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的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李健;;多通道自动协调加载系统发展研究[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2年会暨能源计量与节能降耗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延昊;吴门新;刘桂青;李娟;;利用MODIS的多通道信息估计中纬度降雨[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卫星遥感技术进展及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9 赵玉刚;陈章位;;多通道实时信号分析及应用[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刘茂国;丁丹;王豫生;;多通道信号采集系统设计[A];全国第三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交流会专刊[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桃丽;星载多通道高分辨宽测绘带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处理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朱思衡;CMOS多通道接收机通道间耦合问题及关键模块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3 崔冬;多通道脑电信号建模及同步分析[D];燕山大学;2011年
4 屈有山;多通道光学成像系统数据处理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4年
5 周雷激;基于多通道光纤模式滤光检测的新型化学与生物传感理论与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6 张丹;基于稳态诱发电位的多通道选择性注意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7 孙鑫;可见光多通道目标探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1年
8 贾正森;井—地DERT与IP联合探测接收系统关键技术及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明虎;基于多通道迭代结构的新型伺服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D];长安大学;2015年
2 张琳;基于STM32与CPLD的多通道控制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邹涛;基于FPGA数字控制的多通道并联PFC技术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邓创;基于多通道学习的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辅助游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黄屹超;面向老年人的多通道握力采集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大学;2015年
6 鲁纯;一体化多通道变频器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李世龙;4GSPS多通道高速数据采集模块硬件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刘颖;多通道数字化谱仪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罗R挤,
本文编号:8882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888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