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T水冷磁体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分辨率成像
本文关键词:27T水冷磁体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分辨率成像
更多相关文章: 扫描隧道显微镜 水冷磁体 超导磁体 强磁场 压电马达 高定向热解石墨
【摘要】: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是一种集合了精密机械设计、微弱信号测量、智能数据采集的高精尖机电一体化设备。STM不仅能够提供材料表面原子分辨率形貌,还能够结合扫描隧道谱学(STS)获得材料的能带结构信息,这些可以和量子理论进行精确比对,广泛应用于基础科学研究。在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展历程中,通过结合不同类型的测试环境,例如在室温大气、溶液、低温、强磁场等条件下,发展出了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低温强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以及针尖增强型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等。但是这其中最广泛也是最基础的应用是在低温和强磁场中,这是研究高温超导材料、量子相变机制、电荷密度系统、半导体材料以及磁性材料的重要条件。高温超导材料一直是凝聚态物理强关联电子体系的热门材料,大量研究着眼于超导性质与磁场相互作用的相变。在高温超导中,存在两个临界磁场,在磁场强度大于下临界磁场时,磁场会以量子化的磁通线穿过样品,携带一个单元的Hc/2e的磁通量子,以库珀对的方式作用于超导特性,直到磁场上升至上临界场材料(通常为几十到几百特斯拉)的超导电性才会被抑制。高场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这一区间相变的理解,而常用的角分辨光电能谱(ARPES)在强磁场时不可行的,我们的研究手段只能转向扫描隧道显微镜。强磁场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是对上述现象进行研究的最佳手段,能够以极高的能量分辨率观测材料能量空间的信息,包括能隙、朗道能级振荡以及其他费米面附近的性质。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高场STM都是与超导磁体联用,主要因为超导磁体尤其是液氦浸泡的超导磁体,其工作时振动小,噪音弱,而STM是一种对外界干扰十分敏感的设备,这使得超导磁体中的STM成为相对容易搭建的设备。目前已报道的18T高场STM的记录就是在超导磁体中实现的。但是由于受到当前超导材料自身临界电流的限制,超导磁体反而成为了STM朝向更高场发展的屏障。尽管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生产出了27T超导磁体,但是代价太高,想要商业化的道路还很长。为此,将目光转向能够产生更高磁场的水冷磁体或者是混合磁体成为了必然。扫描隧道显微镜是一种在原子尺度探测材料表面特性的仪器,对外界的干扰十分敏感。水冷磁体在工作中由于需要使用大量的冷却水将磁体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带走,会产生高达85dB环境嗓音和平台的振动干扰。可见,研制水冷磁体下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最大的挑战是水冷磁体工作过程中伴随的极端恶劣条件。我们为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实验室编号WM4水冷磁体量身定做了一套完整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系统,系统的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1、合理设计的减振系统:水冷磁体工作过程中其平台的振动谱数据显示振动主要集中在500HZ至2000HZ,相较于普通建筑物的噪音属于高频处的影响占主要地位,且强度是普通环境振动的80倍以上。针对这种频率较高的振动噪音,高品质因子的弹簧悬吊减振是很好的解决方案。为此我们设计了多级串联减振构架,包括三级重弹簧悬吊和六级重水泥砖橡胶垫间隔层叠减振系统。2、超刚性STM镜体单元:通过外部减振设计,高频段振动噪音会被大量抑制,但是低频噪音会进入到镜体单元上。增强镜体单元的刚性提升扫描隧道回路的共振频率可以有效地衰减传入的低频振动干扰。新设计镜体单元拥有“专利设计”推力高达1.5N的相向摩擦减阻力型三折叠压电堆栈马达,紧凑的压电马达推动分离式微型扫描头结构,从而实现了扫描隧道回路的超刚性,增加了对外界振动的抗干扰能力。3、多用途液氮冷帐式真空腔室:带有液氮冷帐的低温准备腔室设计,最大程度的增加液氮的冷凝面的面积,获得洁净的高真空(10-5 Torr),该设计与水冷磁体兼容,能够有效地隔绝外界噪音对扫描隧道回路的干扰,高真空也保护了活泼样品的表面免收污染。同时腔室外部可拓展如Load-Loc k,样品生长等功能。通过以上设计,我们克服了水冷磁体工作中恶劣的振动和噪音环境带来的干扰,实现了世界上首次水冷磁体中的STM原子分辨率成像,获得了石墨的高清原子数据。该系统也为在即将完工的高达45T的混合磁体中实现原子分辨率铺平了道路,使得在极高场下直接观察材料表面以及能带特性成为了可能。该工作发表于纳米类著名期刊Nanoresearch上,审稿人认为"this work will make a huge inpact in the STM community".有关该装置的详细说明见正文第四章。为了实现水冷磁体中高场成像,我们在前期做了很多铺垫性设计与实验,分别在第二章、第三章列出:在第二章中我们设计了一款适用于低温、优于普通超高真空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设计了分离式扫描头的第一个版本——水平放置的分离式扫描结构单元,从而减小了样品探针的扫描机械回路,实现了扫描的高稳定;粗逼近马达是双扫描管并推惯性马达,提升了惯性马达的推力和降低了启动电压。同时分离式的结构隔离了粗逼近马达的不稳定性使扫描机械回路免受干扰;解决了将密封镜体单元的真空腔室的完全浸泡于液氮中的技术难题,使得样品区域具有超高真空和强冷却功率。在第三章中我们设计了一款适用于18/20T超导磁体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该装置设计了首款多用途液氮冷帐式真空腔室,并使用其作为低温真空准备腔与超导磁体联用在没有使用离子泵、钛升华泵基础上实现了准备腔内真空度10-9 Torr:多用途液氮冷帐式真空腔室内部设计自重性“机械手”,可以实现样品在磁体中心与准备腔之间的转移,具有原位解离的功能:该装置的镜体单元结构紧凑,使用了纵向分离式微型扫描头结构,配合低温强磁场下工作流畅的专利设计纵向惯性蜘蛛马达,装置在12K高场下获得清晰原子图像。在第五章,我们提出STM在水冷磁体中的应用改进,主要包括液氦低温制冷设计以及适用于更小腔体孔径的STM镜体单元。同时也提出了一款专利设计的全新压电马达,拥有更紧凑的设计和强大的推力,这都有望被应用于水冷磁体以及未来的混合磁体中。
【关键词】:扫描隧道显微镜 水冷磁体 超导磁体 强磁场 压电马达 高定向热解石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742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4
- 第一章 扫描隧道显微镜背景介绍14-30
- 1.1 概述14-16
- 1.2 扫描隧道显微镜工作原理16-19
- 1.2.1 量子隧穿效应16-17
- 1.2.2 扫描隧道显微镜结构与工作模式17-19
- 1.3 扫描隧道谱学研究19-23
- 1.3.1 微分电导谱20-22
- 1.3.2 二次微分谱22-23
- 1.4 扫描隧道显微镜减震设计原理23-27
- 1.4.1 外部振动系统24-26
- 1.4.2 镜体振动系统26-27
- 1.4.3 内外结合减振27
- 1.5 本章小结27-28
- 参考文献28-30
- 第二章 超高真空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系统30-50
- 2.1 背景介绍30-32
- 2.2 减震隔音单元设计32-33
- 2.3 扫描隧道显微镜镜体单元33-37
- 2.4 组合式真空腔体37-43
-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43-47
- 参考文献47-50
- 第三章 18T超导磁体中扫描隧道显微镜研制50-64
- 3.1 背景介绍50
- 3.2 磁体简介50-51
- 3.3 装置简介51-57
- 3.3.1 超高真空腔室51-53
- 3.3.2 STM镜体单元53-54
- 3.3.3 探针样品更换以及样品原位解离54-55
- 3.3.4 电路及控制系统介绍55-57
- 3.4 实验结果57-60
- 3.5 小结与讨论60-62
- 参考文献62-64
- 第四章 水冷磁体中扫描隧道显微镜研制64-90
- 4.1 背景介绍64-66
- 4.2 磁体简介66-69
- 4.3 水冷磁体下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研制69-85
- 4.3.1 镜体结构单元69-80
- 4.3.2 真空腔室系统80-82
- 4.3.3 减振系统设计82-85
- 4.4 实验结果85-87
- 4.5 讨论与小结87-89
- 参考文献89-90
- 第五章 水冷磁体在扫描探针显微镜的拓展90-98
- 5.1 背景介绍90-91
- 5.2 低温水冷磁体扫描隧道显微镜拓展91-93
- 5.3 水冷磁体上发展SPM仪器93
- 5.4 一种高效的马达控制法93-96
- 参考文献96-98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98-100
- 致谢10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东;王青玲;柳金凤;何开华;;在扫描隧道显微镜实验中开展研究性学习[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年03期
2 姜宇;徐送宁;;扫描隧道显微镜探针针尖的制作[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09期
3 柴立全;杨乐;;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技术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8年04期
4 齐磊;曹剑英;;扫描隧道显微镜简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5 沈电洪;王昌衡;林彰达;;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其进展[J];国外科学仪器;1985年05期
6 戴道宣;扫描隧道显微镜[J];物理;1985年04期
7 姚骏恩;商广义;焦越坎;艺苑;白春礼;贺节;钟集昌;荣德年;;一种原子分辨率扫描隧道显微镜[J];电子显微学报;1988年01期
8 姚骏恩;;扫描隧道显微镜的进展——1989年第四届国际扫描隧道显微镜会议概况[J];国外科学仪器;1989年03期
9 陈虞峰,黄金林;扫描隧道显微镜[J];真空科学与技术;1989年02期
10 陈虞峰,黄金林,许卫,华中一;扫描隧道显微镜的一种新模式[J];真空科学与技术;198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骏恩;商广义;贺节;;大范围高分辨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研究[A];第六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0年
2 梁景洪;刘玲;魏奕民;李纪军;颜佳伟;毛秉伟;;扫描隧道显微镜裂结法测量银量子电导[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沈学浩;叶曦;;浅谈教学型扫描隧道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A];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金闲驰;卫东;马志博;戴东旭;杨学明;;用于表面光化学研究的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的设计、搭建与调试[A];第十三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3年
5 李梦超;傅星;胡小唐;;扫描隧道显微镜振动补偿技术的研究[A];全国生产工程第九届年会暨第四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6 李彦;林昌健;卓向东;;扫描微电极与扫描隧道显微镜联用系统及其微探针研究[A];2006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李超;向菲菲;王仲平;刘小青;蒋丹凤;王立;;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对单个二氯酞菁锡分子在铜(100)表面的室温操纵[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1分会:表面物理化学[C];2014年
8 李彦;胡融刚;卓向东;林昌健;;扫描微电极技术与扫描隧道显微镜联用系统的研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9 陈曦;;超高真空极低温强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研制[A];中国真空学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时东霞;Joshua B.Ballard;Erin S.Carmichael;Joseph W.Lyding;Martin Gruebele;;激光辅助扫描隧道显微镜对纳米碳管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孙利华 实习生 许彬 通讯员 彭为民;“做自己想要做的事”[N];洛阳日报;2006年
2 李含);诺奖获得者 Heinrich Rohrer做客清华论坛[N];新清华;2007年
3 毛黎邋冯卫东;美德科学家提出电子器件存储新机制[N];科技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文杰;27T水冷磁体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分辨率成像[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郭颖;适用于极端与恶劣环境中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研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3 李全锋;超快与强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研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潘拴;金属表面分子吸附体系表征与调控的扫描隧道显微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侯玉斌;高精密扫描隧道显微镜及原子力显微镜研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张超;不同衬底上分子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诱导发光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谢楠;超快激光耦合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研制和功能化材料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8 王俊听;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系统研制及层状材料缺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9 陈留国;扫描隧道显微镜诱导发光中的光学检测和单分子发光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陶伟;扫描探针显微镜的研制与极端条件下电子关联材料的磁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佩;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芴衍生物在石墨表面的自组装[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姜建伟;多层锌卟啉分子薄膜扫描隧道显微镜诱导发光[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伏明明;大范围、高深—宽比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李俚;检测超精表面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样机的研制及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5 马尚行;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新方法研究和系统研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张建明;扫描隧道显微镜运行及图像重建软件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7 柏菲;色散介质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成像的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8 程舒雯;扫描隧道显微镜性能优化及实用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樊英民;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部分电子电路的研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高彦锟;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相关技术与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895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895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