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修正系数对绝热量热结果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热修正系数对绝热量热结果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热修正系数 绝热模式 数据修正 动力学补偿效应 T_(D24)
【摘要】:绝热加速量热仪(Accelerating Rate Calorimeter,简称ARC)是目前用于绝热测试的一种常用仪器。在利用ARC测试中,由于样品释放的热量有一部分不可避免的被样品球吸收,从而导致绝热测试放热量偏低,起始分解温度偏高,最大放热速率降低,诱导期延长等。测试过程中不恰当的热修正系数Φ甚至会导致测试曲线及动力学参数“失真”。为了更深入的了解痧对起始分解温度,最大温升速率,T_(D24),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等参数的影响。本文利用ARC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别测试了过氧化二异丙苯(DCP)、40%DCP溶液、葡萄糖和45%葡萄糖溶液四种样品。并采用不同的修正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修正,研究修正之后是否能得到较为一致的结果。首先对不同Φ测试得到的40%DCP溶液数据进行分析,发现Φ值不同,实测得到的起始分解温度、绝热温升和最大温升速率均有明显的差异。不同Φ值下,得到的Ea和A的值并不相同。另外,采取Fisher修正方法对不参加反应的样品球进行修正,得到理想绝热条件下40%DCP溶液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为了使修正之后结果更可靠,应尽量使测试条件与预测条件接近。否则,实测和预测条件的差异不可避免的就会导致或大或小的偏差。然后,对不参加反应的溶剂进行修正,得到理想绝热条件下DCP的相关参数,并与DCP的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当Φ过大时,修正结果并不可靠。在进行修正时,需要用到样品的活化能Ea,为了研究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Ea,指前因子A)与Φ的关系,基于Arrhenius公式计算了四种样品在不同Φ对应的Ea和A。同时还将ARC数据的Ea和A与DSC的Ea和A进行对比。结果表明:Φ越大,计算得到的Ea和A就会越大。基于不同Φ测试条件下的数据得到的Ea和lnA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此外,尽管由动态DSC数据计算获得的Ea和lnA普遍小于绝热模式的结果,但两种模式下获得的lnA和Ea之间仍然存在动力学补偿效应。最后采用基于样品容器的Φ和基于样品容器和溶剂共同作用的Φ对T_(D24)进行修正,分别由实测的起始分解温度附近的最大温升速率到达时间TMRad,m与温度的关系和修正后起始分解温度附近TMRad与温度的关系外推得到修正前后的T_(D24)。研究发现,实测结果受热Φ的影响比较明显,即Φ越大,得到的T_(D24)越高;而修正后得到样品的T_(D24)较为一致。
【关键词】:热修正系数 绝热模式 数据修正 动力学补偿效应 T_(D24)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8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引言11-17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11-13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概况13-15
- 1.2.1 绝热量热测试及其应用研究13-14
- 1.2.2 DCP及葡萄糖的热分解研究14-15
- 1.3 本论文的工作15-17
- 2 数据处理方法及实验条件17-27
- 2.1 动力学参数计算方法17-19
- 2.1.1 绝热数据动力学及TMR_(ad)的计算方法17-18
- 2.1.2 动态数据动力学分析方法18-19
- 2.2 绝热数据修正方法19-21
- 2.2.1 Townsend-Tou方法19-21
- 2.2.2 Fisher方法21
- 2.3 实验设备21-25
- 2.3.1 ARC设备介绍22-23
- 2.3.2 DSC设备介绍23-25
- 2.4 实验试剂及测试条件25-26
- 2.4.1 实验试剂25
- 2.4.2 ARC实验条件25-26
- 2.4.3 DSC实验条件26
- 2.5 本章小结26-27
- 3 Φ对热力学参数的影响27-34
- 3.1 40%DCP溶液测试结果27-29
- 3.2 动力学参数计算29-31
- 3.3 数据修正31-33
- 3.4 本章小结33-34
- 4 溶剂对修正结果的影响34-40
- 4.1 DCP测试结果34-36
- 4.2 溶剂修正36-39
- 4.2.1 热修正系数计算36-37
- 4.2.2 放热量修正37
- 4.2.3 起始分解温度和温升速率修正37-39
- 4.3 本章小结39-40
- 5 Φ对动力学参数的影响40-55
- 5.1 测试结果40-45
- 5.1.1 ARC绝热模式测试结果40-43
- 5.1.2 DSC动态模式测试结果43-45
- 5.2 动力学计算45-49
- 5.2.1 ARC数据动力学计算结果45-46
- 5.2.2 DSC数据动力学计算结果46-49
- 5.3 动力学补偿效应49-54
- 5.3.1 绝热模式下的补偿效应50-53
- 5.3.2 绝热模式和动态模式补偿效应的验证53-54
- 5.4 本章小结54-55
- 6 Φ对T_(D24)的影响55-59
- 6.1 热修正系数计算方法55
- 6.2 Φ对实测T_(D24,m)的影响55-56
- 6.3 修正结果56-58
- 6.4 本章小结58-59
- 7 结论与展望59-61
- 7.1 结论59-60
- 7.2 主要特色和创新60
- 7.3 问题与展望60-61
- 致谢61-62
- 参考文献62-67
- 附录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不同推倒分析法对钢抗弯框架响应修正系数的分析[J];钢结构;2012年12期
2 马西奎;富氏级数方法计算埋入式电极盐浴炉电阻修正系数[J];电炉;1989年02期
3 郭强;渗透风量综合修正系数探讨[J];暖通空调;1999年04期
4 黄辉,李冰冻,李克锋;丁坝附近区域水流动能修正系数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2005年01期
5 翟文燕;;西安地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ε_i讨论[J];山西建筑;2010年20期
6 顾吾及;埋入式电极盐浴炉电阻修正系数的计算[J];电炉;1987年02期
7 乔来军;谈回归修正系数[J];工程勘察;1994年01期
8 张志刚;叶金华;李曾;;冷风渗透风量综合修正系数的比较[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6年03期
9 赵云峰,李丽侠,李明尧;提高回归修正系数可信度的初步尝试[J];黑龙江水利科技;1997年03期
10 田琦;用典型年数据计算供暖负荷朝向修正系数[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新荣;杨柳;刘加平;王润山;;西藏地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修正系数的确定[A];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研究进展——2007全国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尹瑞丽;热修正系数对绝热量热结果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张旭;包头市分户供热建筑综合修正系数的研究及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3 冯冬冬;对Q式系统应用于住宅建筑的修正系数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03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903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