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无线生物体征监测标签设计与实现
本文关键词:可穿戴无线生物体征监测标签设计与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RFID标签 体征监测 ISO/IEC 18000-6C 可穿戴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物联网的逐渐普及,对具有感知功能的无线网络节点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作为物联网感知层关键技术之一的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由于其非接触、信息处理快的特点也已经在各个领域中获得应用和推广,如物流和安全等领域。而最近在健康医学领域的应用监测也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由于现在低功耗技术的进步,给利用RFID设备集成传感和信号处理能力实时监测生物体征(如体温、血压、心率)的设想提供了可能,应用于人体运动跟踪的可穿戴RFID传感器标签也在被越来越多人研究。因此,将RFID技术和传感技术融合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发展前途。本文旨在利用分离元器件设计一款小型化的具有体征感知功能的可穿戴电子标签,实现对人体体温和脉搏的监测。本文首先对本次设计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了介绍,重点分析了RFID技术和传感技术在当今的发展趋势和将这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的必要性;其次,分别对射频识别系统的原理以及标签与读写器的交互过程进行了分析,对ISO/IEC 18000-6C协议进行了解析,重点分析了协议的物理层和标签识别层,并提出了本次设计的系统架构;紧接着对本次设计中硬件电路的各模块的设计方法进行介绍,包括天线、射频电路、数字基带电路,随后重点提出了能量管理方案来降低功耗;再次,分析了利用混合编程对标签的软件开发的相关流程和算法,其中包括初始化、编解码、以及与外设通信等流程;最后,搭建测试平台,对完成后的标签进行了协议一致性测试,包括盘存、读写等操作,以及自定义命令的测试。
【关键词】:RFID标签 体征监测 ISO/IEC 18000-6C 可穿戴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77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具有感知功能的RFID技术和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现状10-14
- 1.2.1 RFID技术和传感技术发展现状10-13
- 1.2.2 可穿戴设备发展现状13-14
- 1.3 本论文组织结构14-15
- 第二章 标签协议分析与架构设计15-26
- 2.1 RFID系统工作原理15-17
- 2.2 ISO/IEC 18000-6C协议分析17-25
- 2.2.1 ISO/IEC 18000-6C物理层19-20
- 2.2.2 ISO/IEC 18000-6C命令应答及协议描述20-25
- 2.3 标签架构设计25
- 2.4 本章小结25-26
- 第三章 标签硬件电路的实现26-47
- 3.1 天线26-30
- 3.1.1 概述26-27
- 3.1.2 本次标签天线设计技术指标27
- 3.1.3 本次标签天线设计技术难点以及拟采取的技术方案27-28
- 3.1.4 标签天线设计28-30
- 3.2 射频模拟前端设计30-33
- 3.2.1 匹配电路30-31
- 3.2.2 整流电路31
- 3.2.3 解调电路31-32
- 3.2.4 唤醒电路32
- 3.2.5 反向散射调制电路32-33
- 3.3 数字基带部分33-42
- 3.3.1 心率传感电路34-37
- 3.3.2 温度传感电路37-39
- 3.3.3 微处理器39-41
- 3.3.4 存储器41-42
- 3.4 标签的能耗管理42-46
- 3.4.1 标签的功耗分析43
- 3.4.2 MSP430的低功耗结构43-45
- 3.4.3 设计采用的低功耗方式45-46
- 3.5 本章小结46-47
- 第四章 标签软件的开发与实现47-67
- 4.1 连续工作模式下的标签工作流程47-48
- 4.2 标签唤醒初始化分析48-51
- 4.3 标签编解码流程分析51-59
- 4.3.1 C语言与汇编语言比较51-52
- 4.3.2 标签解码流程52-55
- 4.3.3 标签编码流程55-59
- 4.4 标签协议实现59-61
- 4.5 MCU与外设通信61-65
- 4.6 传感数据的采集65-66
- 4.7 本章小结66-67
- 第五章 标签测试67-77
- 5.1 测试方案与测试平台的搭建67-69
- 5.2 标签协议一致性测试69-72
- 5.3 自定义传感采集命令的测试72-76
- 5.4 标签可穿戴示例76
- 5.5 本章小结76-77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7-79
- 致谢79-80
- 参考文献80-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益强,郑铭,张其善;远距离无源射频识别系统设计[J];遥测遥控;2004年04期
2 王路;;英企业应用射频识别系统追踪搬运箱[J];中国防伪报道;2007年12期
3 郭兴安;;探讨数字射频识别系统的设计[J];硅谷;2010年03期
4 王超;;射频识别系统在生活垃圾转运上的应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0年05期
5 颜伟;赵阳;王恩荣;邓凌翔;张宇环;;射频识别系统电磁辐射干扰特征快速分析与抑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09期
6 冯海伟;谢元真;;提高联网高速公路路径射频识别系统可靠性方法探析[J];交通标准化;2013年12期
7 杨发权;唐宁;胡学骏;;有源射频识别系统在停车场管理上的应用设计[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建明;;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主要特点[J];上海包装;2007年06期
9 喻武龙;孟颖;;改进的射频识别系统的防冲突算法[J];中国防伪报道;2008年07期
10 张华,吴欣,吴敏,曹卫华;射频识别系统的应答器测试线圈和阅读器天线设计与实现[J];电气应用;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邱景辉;李在清;张红军;梅海涛;王欣;;射频识别系统研究[A];199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7年
2 刘青;史小卫;尹应增;;主动式微波射频识别系统及其通信模块设计[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6年
3 平珊珊;宋鹏;;无源射频识别系统的研究[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郝学江;周晓光;王晓华;;射频识别系统通信模块的软件设计和实现[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蒋泰;李柏;;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射频识别系统设计[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垠;射频识别系统将接受春运考验[N];大众科技报;2006年
2 于正兴 实习生 朱碧琳;为军事物流打造“火眼金睛”[N];科技日报;2009年
3 董加伟;山东全力建设渔船射频识别系统[N];中国渔业报;2010年
4 记者 王小龙 刘海英;英开发出无盲点射频识别系统[N];科技日报;2014年
5 迪文;三家组织争抢RFID标准[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6 雷晓斌;RFID:不一般的识别[N];中国交通报;2003年
7 记者 陶杰;新加坡保障地下施工人员安全用新招[N];经济日报;2011年
8 记者 张勇;隐形条码 明摆着的百亿商机[N];民营经济报;2006年
9 赵庆;RFID技术及产业发展扫描[N];人民邮电;2005年
10 孙长水 马辉 鲁晨;山沟沟涌起“信息潮”[N];解放军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成;射频识别系统空中接口通信协议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侯周国;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测试关键问题的分析与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3 李兵;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性能的分析与测试[D];湖南大学;2011年
4 洪卫军;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实现与应用中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5 轩秀巍;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解炜;射频识别系统安全协议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7 王宏刚;射频识别系统空中接口协议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佐磊;无源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性能的分析与评估[D];湖南大学;2013年
9 佘开;无源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链路性能分析与测量[D];湖南大学;2012年
10 朱华;基于频域采样的声表面波射频识别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华山;声表面波射频识别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2 曾毅;可穿戴无线生物体征监测标签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3 刘涛;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便携式射频识别系统的研发[D];广西大学;2008年
4 姜兆宁;生产线射频识别系统及其反碰撞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黄冕;射频识别系统阅读器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汤洋;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天线的分析与设计[D];吉林大学;2009年
7 初建朋;射频识别系统及其数据安全性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青;主动式射频识别系统应用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9 成理;射频识别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10 章轶;射频识别系统及其认证协议的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48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948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