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基于局部指数积模型的关节式坐标测量机建模及标定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23:46

  本文关键词:基于局部指数积模型的关节式坐标测量机建模及标定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关节式坐标测量机 Local POE模型 标准件 粒子群算法 结构参数标定


【摘要】:关节式坐标测量机具有测量范围大、便携性强、可现场测量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应用。为了提高其测量精度,本文对关节式坐标测量的结构设计、建立模型、误差.分析、标定标准件、标定实验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对关节式坐标测量机的原双支撑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了单支撑结构,并具有力平衡装置,以减少测量人员在测量过程中的疲劳。针对关节式坐标测量机的新结构,采用D-H模型和局部指数积(Local POE)模型进行建模。(2)对关节式坐标测量机的误差源分析。具体分析了Local POE模型中的各个误差参数对关节式坐标测量机的测量精度影响,并通过仿真分析得出了各个误差参数对测量机测量精度影响的先后顺序,对其结构优化、标定和补偿有指导性意义。(3)针对石英和殷钢两种材料均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分别提出了基于石英和殷钢的长度标准件。但上述两种标准件在使用的过程中,仅能提供一个或者两个长度基准。针对上述两种标准件存在的不足,设计了专门的夹具,可实现多位置和多姿态的测量。(4)针对常用的高斯-牛顿算法在用于标定时会引入运算误差的分析,提出了粒子群算法作为关节式坐标测量机的标定算法,对其进行标定,将获得的最优参数代回原模型,实现对其结构参数误差的修正,并对其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关节式坐标测量机 Local POE模型 标准件 粒子群算法 结构参数标定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H721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4
  • 第一章 绪论14-21
  • 1.1 引言14
  • 1.2 正交坐标测量机的发展14-15
  • 1.3 非正交坐标测量机15-18
  • 1.3.1 平行双关节坐标测量机15-17
  • 1.3.2 国内外关节式坐标测量机的概况17-18
  • 1.4 关节式坐标测量机建模的现状18-20
  • 1.5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选题意义20-21
  • 第二章 关节式坐标测量机的数学建模21-35
  • 2.1 引言21
  • 2.2 关节式坐标测量机的机械结构21-23
  • 2.3 机器人的数学基础23-25
  • 2.3.1 关节式坐标测量机的测头坐标系23-24
  • 2.3.2 坐标系的矩阵转换24-25
  • 2.4 D-H模型25-28
  • 2.5 Local POE模型28-33
  • 2.5.1 李群与李代数28-30
  • 2.5.2 基于Local POE模型对关节式坐标测量机建立运动学模型30-33
  • 2.6 总结33-35
  • 第三章 关节式坐标测量机的参数误差分析35-46
  • 3.1 引言35
  • 3.2 误差源35-36
  • 3.3 D-H模型参数误差36-37
  • 3.4 Local POE模型参数误差37-45
  • 3.4.1 运动学参数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39-41
  • 3.4.2 杆长偏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41-42
  • 3.4.3 杆件扭转角对测量精度的影响42-43
  • 3.4.4 各个参数误差在任意位置下对测量精度的影响43-45
  • 3.5 总结45-46
  • 第四章 关节式坐标测量机的标定标准量46-52
  • 4.1 引言46
  • 4.2 常用的标准量46-51
  • 4.2.1 量块47-49
  • 4.2.2 石英棒标准件49-50
  • 4.2.3 殷钢尺50-51
  • 4.3 总结51-52
  • 第五章 实验及分析52-62
  • 5.1 引言52
  • 5.2 参数标定方法52-54
  • 5.2.1 目标函数53
  • 5.2.2 标定算法53-54
  • 5.3 实验54-61
  • 5.3.1 实验设备54-55
  • 5.3.2 实验过程55-56
  • 5.3.3 验证56-61
  • 5.4 总结61-62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2-64
  • 6.1 工作总结62
  • 6.2 展望62-64
  • 参考文献64-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67
  • 1 参加的学术交流与科研项目67
  • 2 发表的学术论文(含专利和软件著作权)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正德;透过模具展展品看坐标测量机动向[J];机械工人.冷加工;2002年11期

2 孟Ze,车仁生,黄庆成,崔长彩;并联六坐标测量机的研究[J];工具技术;2002年06期

3 孟Ze,车仁生,崔长彩,于之靖;并联六坐标测量机及其结构[J];机床与液压;2002年05期

4 王晋;坐标测量机软件的技术发展[J];中国计量;2004年02期

5 王为农;坐标测量机性能评价的国际标准[J];中国计量;2004年02期

6 赵松林;;坐标测量机连续扫描技术的分析与应用[J];工业计量;2006年06期

7 张世兴;蒋国兴;;坐标测量机在现代制造领域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08年06期

8 李江云;;坐标测量机使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计量;2008年10期

9 金卯;晓立;;坐标测量机在航空领域的应用调查报告[J];航空制造技术;2009年08期

10 郑大腾;费业泰;张梅;;柔性坐标测量机建模的泛函网络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庆成;刘得军;车仁生;;虚拟坐标测量机[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吴飞;黄劲;卢红;;基于虚拟测量技术的虚拟坐标测量机研究[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于连栋;徐吉霞;程文涛;汪平平;;一种新颖非正交3D坐标测量机研究[A];2007'仪表,,自动化及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陈修龙;;高速空间并联式坐标测量机非线性动力学分析与优化[A];The 5th 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刘得军;牟海维;罗小川;车仁生;;并联坐标测量机理论模型及其虚拟原型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6 王琦;任亦鸣;王欣;;6σ管理技术在提高坐标测量机检测效率上的应用[A];2007年度中国航空学会计量技术专业委员会计量与质量专题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郑旭;;在坐标测量机上校准四方体的不确定度理论分析[A];湖北省2005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颁布20周年获奖论文集[C];2005年

8 出晓岚;王磊;胡天林;黄元庆;;坐标测量机激光位移测头的标定方法研究[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Ⅲ)[C];2008年

9 李维诗;;坐标测量机测头系统的误差检测[A];第五届全国几何设计与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代小林;丛大成;韩俊伟;李洪人;;基于光学坐标测量机的STEWART机构标定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通讯员 陈誉超;六三五四所开发出新型坐标测量机[N];中国船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方海燕;非正交系非接触坐标测量机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2 郑大腾;柔性坐标测量机空间误差模型及最佳测量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胡毅;关节式坐标测量机热变形误差建模及修正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4 杨洪涛;坐标测量机误差建模与修正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5 程文涛;关节式坐标测量机标定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6 陈诚;θFXZ型坐标测量机结构分析与驱动系统热误差模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高贯斌;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自标定方法与误差补偿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大林;光学坐标测量机原理研究及系统设计[D];天津大学;2006年

2 王世营;并联坐标测量机测量建模及虚拟样机设计[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3 王春花;柔性坐标测量机的设计和研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4 周雄辉;柔性坐标测量机的结构设计与精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朱凯歌;便携式坐标测量机无线传输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罗焱;关节式坐标测量机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7 李航;坐标测量机软件系统开发及几何量评定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鲁娜娜;平行双关节坐标测量机精度分析和标定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刘增启;基于图形驱动技术的坐标测量机测控系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10 张丽红;坐标测量机与制造信息化平台数据通讯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618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9618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9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