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面向可穿戴多模生物信息传感网络的栈式自编码器优化情绪识别

发布时间:2018-01-09 00:12

  本文关键词:面向可穿戴多模生物信息传感网络的栈式自编码器优化情绪识别 出处:《计算机学报》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情绪识别 多模感知测量 可穿戴生物信息传感网络 栈式自编码器 深度学习 物联网 传感器网络


【摘要】:情绪识别是指采用无生命的传感器和计算机感知测量识别人类情绪状态,其主要环节包括情绪相关信号获取、特征提取以及分类识别.情绪识别可为人类情绪健康监测乃至情绪相关心理精神疾病的初筛提供科学依据.该文构建了多模可穿戴生物信息传感网络测量被测个体的多模情绪相关信号(脑电、脉搏以及血压),经由身体主站将信号传输至远程网络数据中心,并将情绪识别的结果进行网络发布,简化了测量结构,使得被测个体日常情绪监测和远程监控成为可能.由于信号测量和特征提取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该文提出了栈式自编码器(基于深度学习理论)优化的情绪识别算法.71天时间跨度的实验结果表明,栈式自编码器预学习后的特征向量具有更高的一致性与可分性,情绪识别率较相关研究提高了约5%.
[Abstract]:Emotion recognition refers to the use of inanimate sensor and computer perception measuring and recognizing human emotional state, which includes the emotion related signal acquisition, feature extra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For emotion recognition of human emotions and emotional health monitoring related mental illness screening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multi-mode multimode signal related to the mood Wearable biological information sensor network by measuring the individual (EEG, pulse and blood pressure), the body through the master signal is transmitted to a remote network data center, and the emotion recognition results of network publishing, simplifying the measurement structure, the measured individual daily mood monitoring and remote monitoring is possible because of the uncertainty of signal. The measurement and feature extraction process, this paper from the encoder (learning theory based on stack depth) optimization of emotion recognition algorithm.71 Day time spa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eature vector from the pre stack encoder after learning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eparability of higher recognition rate compared with the related studies, the mood is improved by about 5%.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472216)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20002110067) 精密测试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资助~~
【分类号】:TN762;TP212
【正文快照】: 密测试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资助.戴逸翔,男,1990年生,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信息感知网络与认知信号测量解析.E-mail:daiyx12@mails.tsinghua.edu.cn.王雪(通信作者),男,1963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精密测试传感技术和无线传感网络测量,E-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江腾蛟;万常选;刘德喜;刘喜平;廖国琼;;基于语义分析的评价对象-情感词对抽取[J];计算机学报;2017年03期

2 彭颖;王高才;黄书强;王淖;李道丰;;移动网络中基于最优停止理论的数据传输能耗优化策略[J];计算机学报;2016年06期

3 李月龙;靳彦;汪剑鸣;肖志涛;耿磊;;人脸特征点提取方法综述[J];计算机学报;2016年07期

4 王举;陈晓江;常俪琼;房鼎益;邢天璋;聂卫科;;基于压缩感知的被动式移动目标轨迹测绘[J];计算机学报;2015年12期

5 戴逸翔;王雪;李宣平;张鹏博;;面向生物信息感知网络稀疏脑电测量的模糊粗糙情绪识别[J];仪器仪表学报;2014年08期

6 吴信东;叶明全;胡东辉;吴共庆;胡学钢;王浩;;普适医疗信息管理与服务的关键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学报;2012年05期

7 张法;Antonio Fernandez Anta;王林;侯晨颖;刘志勇;;网络能耗系统模型及能效算法[J];计算机学报;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滕道明;;播种质量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系统设计—基于多跳多信道和高效中继节点[J];农机化研究;2018年06期

2 常淑英;杨传民;;港口近岸水田捕捞作业机械无线遥控系统设计[J];农机化研究;2018年06期

3 郭静;王学成;袁春萍;;基于Kalman滤波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多目标跟踪[J];信息技术;2017年07期

4 周鹏程;;无线传感器网络可靠性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年19期

5 董颖;崔梦瑶;周占颖;吴昊;吕杨;张超;;基于事件驱动型的WSN跨层MAC协议[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6 于冲;赵海;司帅宗;彭海霞;;车载网运动模型的复杂网络解析方法[J];电子学报;2017年06期

7 马亚松;韩焱;邵云峰;李坤;;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防盗墓系统设计[J];中国测试;2017年05期

8 丁翠;;时延上界限制的网络安全传输调度算法[J];科技通报;2017年05期

9 张海绒;;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探究[J];电子测试;2017年07期

10 曹军威;杨洁;袁仲达;吴扣林;方太勋;杨飞;;电力电子装置智能化研究综述[J];电力建设;2017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浩然;尹文晓;韩涛;董明如;;一种优化无线传感器网络生命周期的容错拓扑研究[J];物理学报;2014年04期

2 周漩;杨帆;张凤鸣;周卫平;邹伟;;复杂网络系统拓扑连接优化控制方法[J];物理学报;2013年15期

3 祁浩;王福豹;邓宏;;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地震信号特征提取方法研究[J];物理学报;2013年10期

4 尹荣荣;刘彬;刘浩然;郝晓辰;;基于节点综合故障模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容错拓扑控制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10期

5 王翥;王祁;魏德宝;王玲;;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继节点布局算法的研究[J];物理学报;2012年12期

6 王亚奇;杨晓元;;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簇间拓扑演化模型及其免疫研究[J];物理学报;2012年09期

7 佟晓筠;左科;王翥;;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混合混沌新分组加密算法[J];物理学报;2012年03期

8 蔡萌;杜海峰;任义科;费尔德曼;;一种基于点和边差异性的网络结构熵[J];物理学报;2011年11期

9 邹俊伟;吴岳辛;张晓莹;;异构物联网的开放式架构研究(英文)[J];中国通信;2011年01期

10 王亚奇;蒋国平;;同时考虑传染媒介和传播延迟的复杂网络病毒传播行为研究[J];物理学报;2010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凌;朱明虎;;以数据为中心的无线传感网络分析[J];信息通信;2013年10期

2 杨军,苑立波;白光干涉双环传感网络理论与实验研究[J];光学学报;2005年06期

3 熊黎;无线传感网络中高能效的信息传播协议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5年05期

4 牟连佳,牟连泳;无线传感网络及其在工业领域应用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5年01期

5 魏雪云;廖惜春;;智能无线传感网络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07年04期

6 屠燕春;郭爱煌;;基于协同分集的无线传感网络路由与信道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年21期

7 王雪;马俊杰;王晟;;无线传感网络中覆盖能效动态控制优化策略[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7年06期

8 夏德海;;无线传感网络测量系统的应用前景[J];石油化工自动化;2008年04期

9 李艳波;于德海;杨俊成;;无线传感网络的结构分析与运用研究[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年11期

10 肖同松;;无线传感网络综述[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成武;黄伟;;基于无线传感网络在生态环境监测的设计及应用[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第十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石荣;高培德;郑春雷;封松林;;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长三角地区传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涛;刘景泰;邴志刚;;无线传感网络研究与运用综述[A];天津市自动化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叶伟松;袁慎芳;;无线传感网络操作系统研究[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会2005年论文集[C];2005年

5 魏雪云;郑威;王鹏波;;无线传感网络时空融合(英文)[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1年

6 张雷;徐大可;;无线传感网络在预装式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设计[A];第二十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7 钟文强;熊庆宇;黄河;王小刚;;一种基于非均匀部署的无线传感网络能耗均衡算法[A];2010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文龙;刘艳华;郭庆;;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山体滑坡预警系统[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1)[C];2010年

9 郑毅敏;贾京;赵昕;;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施工阶段远程监测研究[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浩;李非;;新型无线传感网络系统设计[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姜澎;上海启动信息领域973项目[N];文汇报;2006年

2 艾琪;小小实验室开辟无线传感大市场[N];科技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许琦敏;小小实验室闯出无线传感大市场[N];文汇报;2007年

4 王琦;RFID在制造和物流领域中快速发展[N];现代物流报;2007年

5 罗万明;IPv6尚缺“杀手级”应用[N];计算机世界;2007年

6 本报记者 祝蕾 见习记者 李小梦;陈冬岩:默默耕耘无线传感市场[N];济南日报;2010年

7 许琦敏;我国无线传感技术完整价值链已初步形成[N];中华建筑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孟庆丰 特约记者 董竞敏;建无线传感网络在线实时监测溢油[N];中国交通报;2010年

9 罗清岳;从WSN应用看WSN技术[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10 宗合;信息技术催生“智慧农业”[N];中华合作时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光宇;水声传感网络的媒体接入控制技术[D];浙江大学;2015年

2 张文哲;面向区域监控的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吴键;面向结构监测的智能无线传感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巫婕妤;制造车间无线传感网络结构设计及路由与定位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石军锋;无线传感网络动态休眠通信协议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韩悦文;面向物联网应用的大容量光纤光栅传感网络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滕国栋;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定位算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王刚;无线传感器网络配置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陈健;水下传感网络的能量优化组网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10 徐学永;面向应用的无线传感网络定位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明学超;无线传感网络定位方法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2 任立彬;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定位算法的设计与实现[D];燕山大学;2015年

3 李玲燕;无线传感网络水质监测节点设计与节点部署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高翔;基于ZigBee的农业传感网络与土壤湿度模型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韩颖;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温室大棚监控系统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6 周思浩;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停车场内智能引导系统[D];长安大学;2015年

7 程飞;可重构低压电力线载波传感网络研究与实现[D];长安大学;2015年

8 董兴;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气体浓度监测系统设计[D];长安大学;2015年

9 蒲仁波;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地下金属物体的探测与定位技术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10 魏静如;无线传感器部署算法及自然交互部署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992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3992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f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