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维度空间耦合的六足机器人步态规划
本文关键词:基于多维度空间耦合的六足机器人步态规划 出处:《中国机械工程》2017年2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六足机器人 子空间耦合 机身工作空间 机身运动 步态规划
【摘要】:针对现有机身工作空间求解算法不适用于非平坦地形下六足机器人步态规划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维度空间耦合算法的机身工作空间求解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机器人在非平坦地面运动的步态规划中。将机身工作空间分为三个子空间,解析三个子空间边界方程,耦合得出机身工作空间,在此基础上,解析机身位姿与站立腿关节转角之间的映射关系,完成机身运动规划。仿真和样机实验结果对比表明:与采用传统机身运动规划算法的步态相比,所提方法能够减小摆动腿足端偏移量和机身姿态角变化幅度,并且能够保证机器人具有更高的步态稳定裕度,使机器人获得更好的步态稳定性。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body work space algorithm does not apply to non smooth problem of six legged robot gait planning of the terrain, proposes a method for solving the fuselage work space space coupling algorithm based on multidimensional, and applied it to robot on uneven ground motion gait planning. The fuselage work space is divided into three sub space the boundary, equation three subspaces, the coupling body work spa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posture and standing leg joint angle, complete body motion planning.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body motion planning algorithm of gai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reduce the swing leg the foot end offset and body attitude angle range, and can ensure that the robot has higher gait stability margin, the robot gait stability get better.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教育部/浙江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NSFC-浙江两化融合联合基金资助项目(U15092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5470) 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攀登项目(pd2013019)
【分类号】:TP242
【正文快照】: 0引言在多足机器人步态规划中机身运动规划对摆动腿足端理想落足点可达性、机器人稳定性以及步态效率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1-2]。在多足机器人中,六足机器人具有冗余的肢体结构,能够实现丰富的步态,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户外场景下作业[3-4],而在户外一些非平坦地面,六足机器人机身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涛;颜国正;刘华;;新型微型六足机器人的运动原理及控制程序[J];计算机工程;2006年23期
2 ;美国打造月球六足机器人[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8年02期
3 孟凯;李鑫;;基于蓝牙串口模块的小型六足机器人系统设计[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4 ;未来出门小心巨型螳螂 六足机器人震撼亮相[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14期
5 莫恭佑;;并行机控制的六足机器人[J];国际科技交流;1991年12期
6 叶建胜;;《制作六足机器人》教学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17期
7 祝捷,曹志奎,马培荪;关于微型六足机器人躯体柔性化的研究[J];机械与电子;2003年01期
8 罗庆生;韩宝玲;毛新;黄麟;;新型仿生六足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与探索[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6年02期
9 张涛;(?)国正;刘华;;微型仿生六足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的软件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6年07期
10 张杨;韩宝玲;罗庆生;;微型仿生六足机器人的摩擦学研究[J];机械与电子;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童晖;张争艳;李文锋;;仿生六足机器人的设计研究[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与传动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邹治华;梁志颖;;可遥控仿生六足机器人之研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于建均;周路;杜宏伟;王冠伟;;仿生学习算法在六足机器人未知环境探索的设计与实现[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傅莉;谢华龙;徐心和;;异构双腿行走机器人步态规划与仿真[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朱美强;王军;李明;王珂;傅瑞卿;;基于自然动力法的类人机器人步态规划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梁志伟;朱松豪;金欣;;基于加强学习的类人机器人步行参数设计[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荣誉;基于并联机械腿的六足机器人分析与设计[D];燕山大学;2015年
2 庄红超;电驱动大负重比六足机器人结构设计及其移动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张学贺;基于双目视觉的六足机器人环境地图构建及运动规划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张赫;具有力感知功能的六足机器人及其崎岖地形步行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陈杰;六足机器人崎岖地形步行运动规划与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6 李满宏;六足机器人自由步态规划及运动机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7 陈诚;具有半球形足端的六足机器人步态生成和能耗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潘阳;P-P结构六足机器人性能设计与控制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9 王立鹏;液压四足机器人驱动控制与步态规划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10 王企远;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助行腿的步态规划与运动控制[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鹏飞;六足机器人步态分析与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才国锋;仿生六足机器人模块化控制单元及其力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黄志雄;带视觉和听觉的仿生六足机器人结构优化与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程乾;六足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与运动仿真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胡金涛;六足机器人步态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6 徐崇福;六足机器人运动规划与控制系统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7 张春阳;基于STM32的六足机器人系统设计及模糊PID控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8 李程;六足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D];燕山大学;2016年
9 蒋序帆;基于阻抗控制的重型六足机器人柔顺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0 李思远;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六足机器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05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405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