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估模型的烟气氨法脱硫控制系统
本文关键词:预估模型的烟气氨法脱硫控制系统 出处:《控制工程》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氨法脱硫技术 脱硫系统 大延迟时间系统 Smith预估器
【摘要】:对于火力发电厂而言,加大控制SO_2的排放量显得非常紧迫和必要。氨法脱硫技术是采用氨(NH_3)作为吸收剂除去烟气SO_2的工艺,是控制酸雨和SO_2污染最为有效和环保的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在氨法脱硫技术的设备中,由于存在传感器检测过程的延时问题,传统的脱硫控制系统采取PID控制无法解决该问题。运用一种预估方法能补偿延迟时间,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在负荷变化中实现了氨投放量的精确控制。显著地改善了烟气氨法脱硫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有较好地应用价值。
[Abstract]:For thermal power plants, it is very urgent and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control of SO_2 emissions. Ammonia desulphurization is a process to remove SO_2 from flue gas by using NH3) as absorbent. It is the most effectiv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technology to control acid rain and SO_2 pollution. The traditional desulphurization control system using PID control can not solve this problem. A prediction method can compensate the delay tim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is correct. The precise control of ammonia dosage is realized in the load variation, and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flue gas ammonia desulfurization control system is obviously improved, which has good application value.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05076) 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JWCXSL1302)
【分类号】:TP273
【正文快照】: SO2和它形成的酸雨是全球性的污染,对人类和社会的危害十分严重。控制和治理SO2(特别是加大对火电厂燃煤SO2控制力度)是我国当今和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最为紧迫的环保任务之一。对于火力发电厂而言,加大控制SO2的排放显得非常紧迫和必要了。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并采取措施,关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马增辉;刘长良;开平安;;基于扰动补偿的大滞后系统的控制[J];信息与控制;2013年05期
2 司轶芳;于军琪;;非参数预估模糊自适应控制的研究[J];控制工程;2013年03期
3 史永永;李海洋;张慧;林倩;;氨法烟气脱硫技术研究进展[J];磷肥与复肥;2012年05期
4 许昌;吕剑虹;程明;郑源;;一种神经网络PID自适应控制及其应用研究[J];控制工程;2007年03期
5 俞倩兰;;基于AMTLAB的大延迟系统的PID控制与Simth预估器控制的仿真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王舰,强文义,麻亮,张福恩;一种改进的模糊Smith预估器[J];控制工程;2005年04期
7 赵国昌,李晓飚,张绪进,谢东;斯密斯预估器在非恒定流水力模型流量检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谭鑫,钟儒刚,甄岩,佘远斌,张凡;钙法烟气脱硫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环保;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淑娟;原晓琴;马立新;周小波;;预估模型的烟气氨法脱硫控制系统[J];控制工程;2017年01期
2 孙丽娜;李凯;汤立红;刘娜;宁平;孙鑫;张旭;;常见金属氧化物烟气脱硫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7年01期
3 栾辉;唐智和;翟小娟;何为;;氨法脱硫工艺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6年06期
4 吴静;;浅谈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存在的问题[J];科教导刊(下旬);2016年09期
5 刘秀;任正云;李春阳;;双重预测PI算法在单晶硅生长炉中的应用[J];控制工程;2016年06期
6 马壮;;一种基于PLC的烟气脱硫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唐山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7 韩伟明;李建锡;段正洋;耿庆钰;郑书瑞;;对钙法和有机胺法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探讨[J];硅酸盐通报;2016年01期
8 汲传军;;烟气循环流化床干法脱硫技术研讨及常见问题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年06期
9 张炜;邓雨荣;吴秋莉;梁俊斌;;基于自适应案例推理算法识别变压器故障[J];控制工程;2015年06期
10 杨云峰;祝杰;叶世超;彭芹;;填料塔中乙二胺/磷酸脱硫过程的实验研究[J];河南化工;2015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剑超;韩敏;;基于动态邻域微粒群的Smith预估双控制器设计[J];控制与决策;2012年07期
2 王彦;刘宏立;杨珂;;暖通空调控制系统Smith预估器自适应算法设计[J];信息与控制;2011年03期
3 黄灿;桂卫华;阳春华;蒋朝辉;谢永芳;;多变量时滞过程解耦Smith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0年10期
4 尹成强;岳继光;;非自衡时滞对象的改进内模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9年10期
5 李迅;宋东球;喻寿益;桂卫华;;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Smith预估器的反馈式AGC厚度控制系统[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9年09期
6 金尚泰;侯忠生;;一类非线性大滞后系统的改进无模型自适应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8年04期
7 王晓宇;王彦明;;氨法烟气脱硫技术及适用性分析[J];化工生产与技术;2008年02期
8 马平,王瑞,杜海莲,刘希念;神经网络内模控制及其在大迟延系统中的应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9 徐长香,傅国光;氨法烟气脱硫技术综述[J];电力环境保护;2005年02期
10 王志轩;日本烟气脱硫设备指南的内容及对我国的启示[J];电力环境保护;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剑波;王新龙;;氨法脱硫在国内的应用探讨[J];科技传播;2011年04期
2 孙小青;;烧结烟气氨法脱硫DCS控制系统[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4年08期
3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氨法脱硫循环经济效益日益凸显[A];2011年全国镁盐行业年会暨环保·阻燃·镁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豪有;杜玉海;孙永青;;湍冲式氨法脱硫工艺在硫酸尾气净化中的应用[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江南环保中标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硫煤氨法脱硫工程[A];《电站信息》2012年第10期[C];2012年
4 赵森林;;烧结烟气氨法脱硫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A];2010年全国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5 覃毅强;;柳钢265m~2和110m~2烧结机烟气氨法脱硫的生产实践[A];2011年全国烧结烟气脱硫技术交流会文集[C];2011年
6 ;华能淮阴4×330MW脱硫工程被环保部列为国家氨法脱硫示范工程[A];《电站信息》2012年第6期[C];2012年
7 杨贤有;罗启贵;聂海波;沈勇;;浅析湿式氨法脱硫双结晶工艺的应用[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六章)[C];2014年
8 李啸;罗海兵;夏小群;;烧结烟气氨法脱硫技术介绍[A];2011年全国烧结烟气脱硫技术交流会文集[C];2011年
9 矫学成;阎振元;许涛;;氨法烟气脱硫技术的探讨[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10 黎柳升;陈有升;陈阳;;柳钢烧结烟气氨法脱硫稳定顺行探讨[A];烧结工序节能减排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殷兴华;氨法脱硫装置在齐鲁石化开车[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齐帆;氨法脱硫“开花结果”[N];中国石化报;2010年
3 杨薇;氨法脱硫循环经济效益日益凸显[N];中国化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王琳;氨法脱硫循环经济效益凸显[N];中国电力报;2011年
5 记者 高杰;大型锅炉氨法脱硫实现运行“零费用”[N];中国环境报;2004年
6 王青颖邋刘晓东;扬子石化“氨法脱硫”工程正式投运[N];江苏经济报;2008年
7 记者 井然;氨法脱硫技术规范编制工作启动[N];中国电力报;2008年
8 危丽琼 张木早 森林 祁般 吴铭 华新 程远 屈红彬;氨法脱硫:战场岂止在化工[N];中国化工报;2009年
9 本报见习记者 丁士能;氨法脱硫何时唱主角?[N];中国环境报;2009年
10 王琳 徐延忠;氨法脱硫技术 大型机组更显优势(上)[N];中国电力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小龙;氨法脱硫制硫铵系统腐蚀机制及缓蚀剂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
2 刘月生;氨法脱硫监测系统的设计及脱硝问题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3 车建炜;中石油氨法脱硫系统优化设计及烟气湿排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4 黄俊;燃煤锅炉氨法脱硫底泥中汞的富集回收实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5 吕永坤;山东明水大化集团热电公司氨法脱硫技术的研究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6 危海涛;臭氧氧化氨法脱硫产物亚硫酸铵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7 张纯;环栅泡沫喷淋氨法脱硫流动传质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8 傅旭明;烧结机尾气氨法脱硫吸收过程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9 贾贵科;基于小型燃煤锅炉氨法脱硫(FGD)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10 李明涛;氨法脱硫气水分离元件的开发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34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434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