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一种基于融合器的多跳能量均衡算法

发布时间:2018-01-24 13:50

  本文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能量均衡 融合器 多跳 出处:《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解决现有的分簇算法能量消耗不均衡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融合器的多跳能量均衡(MEB)算法.该算法采用定时器并且考虑节点的剩余能量来优化簇头选举,通过选举簇中最多能量的节点作为融合器,对簇头转发的传感数据进行数据融合,然后通过由融合器构建的多跳路由树发送到基站.该算法同时达到了簇内和簇间的能量均衡.仿真结果表明,MEB算法第1个节点死亡的时间比LEACH算法延长了80%左右,比TB-LEACH算法延长了60%左右.MEB算法第1个节点死亡到最后1个节点死亡经历的时间非常短.因此,MEB算法实现了整个网络的能量均衡,提高了网络的稳定度,延长了网络的生命周期.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existing clustering algorithm energy consumption imbalance problem. A new multi-hop energy equal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fusion device (MEB) is proposed, in which the timer is used and the residual energy of the node is considered to optimize the cluster head election. The sensor data transmitted by the cluster head is fused by selecting the node with the most energy in the cluster as the fusion device. Then the multi-hop routing tree constructed by the fusion device is sent to the base station. The algorithm achieves both intra-cluster and inter-cluster energy equalization. The death time of the first node in MEB algorithm is 80% longer than that in LEACH algorithm. Compared with the TB-LEACH algorithm, the time between the death of the first node and the last node is very short. The MEB algorithm realizes the energy balance of the whole network, improves the stability of the network, and prolongs the lifetime of the network.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4BAD08B03) 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资助项目(Y2016-3) 苏北科技专项资金资助项目(BN2014085) 江苏省农业科技支撑资助项目(BN2014312)
【分类号】:TN929.5;TP212.9
【正文快照】: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感节点的能量有限,因此需要仔细地对应用和协议进行设计,通过优化能量消耗来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1].分簇算法是一种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各种能量高效的协议.LEACH(low-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算法是分簇算法中最广泛使用的算法[2].LEACH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翟庆林;陈富斌;卢大威;张军;;主被动复合雷达导引头融合器关键技术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磊;范顺武;;与融合器相关的腰椎翻修术[A];2006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脊柱脊髓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赵凤东;杨伟;范顺武;;腰椎TLIF术后融合器移位及其危险因素分析[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黄永玲;;TC4钛合金脊柱融合器的应用研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黄阳亮;刘少喻;梁春祥;李浩淼;于滨生;龙厚清;韩国伟;张旭华;魏富鑫;;Solis融合器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附17例报告[A];第三届全国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张志武;李玢;许文根;;应用ROI-C融合器治疗颈椎病[A];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杨立利;顾一飞;高瑞;袁文;;新型零切迹颈前路融合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早期疗效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施培华;方向前;俞杭平;;颈椎钢板融合器一体化系统(PCB)的临床应用[A];2004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何永清;张蒲;李华;谢幼专;;PEEK椎体间融合器在颈椎融合中的应用(临床研究)[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孙元;姜延洲;王珍君;江霞;;JR型脊柱融合器(胸腰椎)的研制与临床应用[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10 李晓林;朱丹杰;金永明;杨迪;陈锦平;;一体化钢板融合器PCB在颈椎前路的临床应用[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曾理;腰椎间微创切口植入伞状融合器[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修文;利用融合器进行骶髂关节融合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轶;PCL-TCP颈椎椎间融合器设计制备及动物体内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3 刘恩志;撑开型融合器治疗腰椎疾患长期随访及疗效评价[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4 王甲甲;人体颈椎有限元建模及仿生颈椎椎间融合器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刘枫;绵羊腰椎植入PA66/n-HA融合器后的初始稳定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书豪;椎体终板形状对融合器表面的数学要求[D];郑州大学;2015年

2 汪涛;成骨化羊ADSCs复合表面改性融合器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3 邓乾兴;经椎间孔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及疗效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4 洪鑫;后路腰椎椎体间微创融合器的研制及动物实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5 何海军;三种腰椎椎间融合器后路应用的比较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张山;可生物降解腰椎横突间融合器降解过程中生物力学和影像学的初步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1年

7 李鹏;可生物降解腰椎横突间融合器山羊体内降解的实验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2年

8 张晔;计算机辅助设计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9 刘成伟;后路镜下单个融合器椎间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长期随访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2014年

10 张树泉;模拟前路L4-5椎间置入两种融合器后比较左、右侧弯应变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60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460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9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