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马铃薯组培苗接种机器人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基于Web

发布时间:2018-01-26 01:36

  本文关键词: 组培苗 机器人 信息管理 条形码技术 追溯 马铃薯 出处:《农机化研究》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组培苗自动接种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一套信息管理系统,其功能包括对员工和客户的信息、组培苗培养条件、测量数据、来源及组培室进行管理。为此,通过设计数据库,利用PHP和AJAX技术创建动态网页,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以Web形式对外发布,并采用条形码技术进行数据的记录、储存与传递。根据机器人生产过程系统建立5个功能模块,可以实现记录组培苗培养条件、测量数据、评价组培苗机械作业性能,以及对组培苗进行追溯管理等功能。该系统能解决机器人生产过程中数据记录繁杂问题,并能有效提高记录的准确性,可以为组培苗生产单位提供支持。
[Abstract]:A se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s needed in the process of automatic inoculation robot in tissue culture. Its functions include the information of employees and customers, the culture conditions of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the measurement data, the source and the tissue culture room. Through the design of database, the use of PHP and AJAX technology to create dynamic web pages, the establish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published in the form of Web, and the use of barcode technology to record the data. According to the robot production process system, five functional modules were established, which can record the culture conditions of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measure the data, and evaluate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The system can solve the complicated problem of data recording in the process of robot productio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recording effectively, and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production unit of tissue culture seedling.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2013AA102440603)
【分类号】:S223;TP242
【正文快照】: 0引言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是利用植物离体的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在无菌环境中结合人工培养基、光照、温度等人工条件,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1]。繁殖分化是植物组织培养生产过程中关键的阶段,该阶段的实现称为组培苗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恭勤;;林木组培苗工厂化育苗的研究[J];广西林业;1990年S1期

2 马神;郑玉梅;刘青林;;组培苗的成本核算与控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S2期

3 陈本辉 ,孙艳双;魔芋组培苗大棚栽培试验[J];云南农业;2004年10期

4 张燕;;组培苗污染原因分析[J];中国花卉园艺;2007年02期

5 罗日祥,李光友,王玉英;电解海水制氯消毒处理对虾培苗海水的研究[J];海洋科学;1987年03期

6 王玉珍;孙志华;;污染组培苗的消毒方办[J];河北农业科技;1987年08期

7 高金润;;毛白杨组培苗的田间表现[J];山西林业科技;1988年03期

8 徐琴芳;欧志强;;春季压条培苗[J];江苏蚕业;1989年02期

9 曲能治;张健如;熊野林;;组培苗检疫程序探讨[J];植物检疫;1991年06期

10 张健如;熊野林;张代华;;组培苗的检疫[J];植物检疫;199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闭志强;蔡炳华;苏宾;陈丽娟;陈少珍;周嘉运;;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管理[A];植物组织培养与脱毒快繁技术——全国植物组培、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张伟;;草莓组培苗和自留苗生产性状比较[A];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宁强;赵锦;刘孟军;;盐对带枣疯病组培苗生长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林成辉;许文耀;兀旭辉;张绍升;;香蕉无(枯萎)病组培苗培育技术规范[A];2003’华东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5 邓海群;吴永富;梁秀莉;玉首杰;;桉树组培苗轻型基质培育技术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6 崔瑾;徐志刚;李式军;丁为民;丁永前;;环境调控对叶用甘薯组培苗光合自养和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梁倩华;王任翔;;甘蔗腋芽组培苗退化现象分析[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8 蒋或;何俊蓉;卓碧萍;刘菲;;中国兰继代组培苗遗传稳定性的ISSR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3)[C];2013年

9 杨雅婷;杨其长;;LED红蓝光照度对甘薯组培苗的影响[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田国忠;李永;梁文星;朱水芳;朴春根;黄钦才;黄文胜;;机械损伤和泡桐丛枝病植原体侵染对泡桐组培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闽星;桉树组培苗扦插育苗[N];福建科技报;2004年

2 曾陆三;漳州桉树组培苗销售势头旺[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3 黄忠族 陈劲松 吕国荣;“无菌”种苗健康输澳[N];中国国门时报;2011年

4 陕西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中心 郭韩玲;苹果组培苗的过渡移栽技术[N];陕西科技报;2004年

5 韩益;组培苗[N];中国花卉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范南虹 通讯员 林红生 田婉莹;橡胶组培苗成功研发的背后[N];海南日报;2011年

7 铜川果树研究中心 高彦 白海霞 张拴拴;苹果无毒苗与组培苗的异同[N];陕西科技报;2003年

8 翁祖桐;杂交鲟苗种培育技术(一)[N];福建科技报;2006年

9 柏斌;行家提醒:昆明兰市精品组培苗不可信[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10 刘毅;四川组培苗首次走出国门[N];四川科技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管道平;丛枝菌根与无糖培养对海棠组培苗生理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大鹏;组培苗热封机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刘亚;光谱和光密度对诸葛菜和毛地黄组织培养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3 许文祥;诸葛菜组培苗生长的动态监测及激素的影响[D];江苏大学;2008年

4 吴琼;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组培苗生长建模[D];山东理工大学;2009年

5 范秀平;黑木相思优良无性系组培苗生根技术及其生根机理[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6 邢立国;芦荟组培苗气培生根法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7 谢科;莲藕组培苗高效扩繁技术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8 宰文珊;莲藕组培苗生理变化及膨大藕体生化物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韩珊珊;防风组培苗的增殖及最佳移栽条件的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0年

10 张有铎;菜用大黄组培苗生根驯化及田间生长特性研究[D];河南科技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4642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4642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b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