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KA工业机器人位姿测量与在线误差补偿
本文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位姿精度 激光跟踪仪 在线误差补偿 出处:《机械工程学报》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工业机器人因其良好的重复定位精度而被广泛应用于堆垛、搬运、焊接等工业领域,但其绝对定位精度低,限制了其在高精度制造领域的应用。通过构建工业机器人误差测量与在线补偿闭环控制系统,对工业机器人的误差进行在线补偿。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几何参数和非几何参数引起的误差,提高了其位姿精度。研究基于KUKA机器人传感器接口(Robot sensor interface,RSI)进行位姿误差补偿的性能。通过研究KUKA机器人末端姿态的表示方式,提出一种基于激光跟踪仪测量工业机器人末端姿态的方法,并设计试验研究机器人在其工作空间的位姿误差特点。对搭建的闭环控制系统进行位姿误差补偿试验验证了该系统的位姿补偿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第二次在线误差补偿后,其绝对定位精度由原先的0.628 mm提升到0.087 mm,姿态精度接近0.01°。
[Abstract]:Industrial robot is widely used in stacking, handling, welding and other industrial fields because of its good precision of repeated positioning, but its absolute positioning accuracy is low. The closed-loop control system for error measurement and on-line compensation of industrial robot is constructed by limiting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high-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he error of industrial robot is compensated on line, and the error caused by geometric parameter and non-geometric parameter is considered in this method. The precision of position and pose is improved.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KUKA robot sensor interface and robot sensor interface. By studying the expression of the terminal attitude of KUKA robot, a method based on laser tracker to measure the terminal attitude of industrial robot is proposed. And design experiments to study the robot position and attitude error characteristics in its workspace. The closed-loop control system of the position and attitude error compensation test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ystem position and attitude compens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the second online error compensation, the absolute positioning accuracy is raised from 0.628 mm to 0.087 mm, and the attitude accuracy is close to 0.01 掳.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5350) 天津市科技兴海计划(KJXH2014-08)资助项目
【分类号】:TP242.2
【正文快照】: 0前言* 工业机器人由于其较低的价格、高柔性以及较大的工作空间[1],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业领域。但由于其位姿精度不高,限制了其在制造领域中高精度场合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机器人具有高的重复 定位精度,但绝对定位精度较低,且随着机器人长时间的使用以及磨损,其绝对定位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良,钟秉林,颜景平;精密可控误差补偿微位移器试验研究[J];压电与声光;1993年06期
2 贺杰;黄显林;李学峰;;SINS制导工具误差补偿研究[J];航空学报;2007年01期
3 黄东兆;周会成;李斌;唐小琦;;面向轮廓精度控制的误差补偿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4 黄亮;刘忠;曲毅;毛超;;基于简单蚁群算法的载荷安装误差补偿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1年01期
5 黄付中;;球杆仪在机床故障诊断与误差补偿方面的应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年10期
6 张红俊,张红旺,同长虹;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在应用中的误差补偿[J];机械管理开发;2003年04期
7 郭卫东;谷文港;张晓玲;;轴系扭振测试分度误差补偿方法及程序实现[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7年02期
8 常鹏;李成荣;;平面并联机器中变值几何参数的误差补偿方法[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年02期
9 刘焕牢,李斌,师汉民;基于球杆仪数控机床误差补偿方法研究[J];工具技术;2003年08期
10 任永强,杨建国;五轴数控机床综合误差补偿解耦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航;孙厚芳;袁光明;;基于二维误差测量的数控机床误差补偿与控制[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何宇航;柴立群;李强;高波;曹益平;;一种镜面对称法绝对测量中的误差补偿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葛文涛;邓正隆;高玉凯;;机抖式激光陀螺温度误差补偿研究[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刘又午;章青;赵小松;张志飞;;数控机床误差补偿——提高工作精度的基本途径[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刘又午;章青;赵小松;张志飞;;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课题[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陈国洪;袁欢;;沧州纵横高炉槽下选程的功能及实现[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沈金华;数控机床误差补偿关键技术及其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马术文;数控机床热变形特性和热误差补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泽民;数控落地镗铣床滑枕组件热力耦合场分析及误差补偿方法[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2 陈英姝;数控误差补偿新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3 王伟;数控加工中在线检测及误差补偿的关键技术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4 关伟智;铣床加工中心的空间误差测量及其补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李宝忠;加工中心的误差补偿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6 罗立辉;数控机床温度测点选取及热误差补偿建模[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7 徐凯;MEMS陀螺误差补偿的算法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2年
8 王鲁平;串联机器人多误差因素影响下定位精度分析及其误差补偿[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9 陈文;基于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的数控机床综合误差补偿的并行算法[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10 谭斌;面向精加工的数控技术研究及应用[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814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481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