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航天员轴孔装配过程中的力位混合控制方法
本文关键词: 机器航天员 轴孔装配 协调操作 力位混合控制 出处:《宇航学报》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机器航天员轴孔装配任务高精度控制要求,提出一种考虑协调操作的力位混合控制方法。在建立含耦合分支的机器航天员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推导轴孔装配过程中双臂协调操作运动约束关系,设计机器航天员考虑协调操作的力位混合控制方法,并通过仿真对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行校验。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实现了对机器航天员轴孔装配过程中的双臂相对运动以及相互作用力的高精度控制;与传统的未考虑协调操作的力位混合控制方法相比,文中提出的方法在提高控制精度的同时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轴孔装配效率。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high precision control for the machine astronaut's axial hole assembly task, a force position hybrid control method considering coordinated operation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ynamic equation of the machine astronaut with coupling branches. The motion constraint relation of two-arm coordinated operation in the assembly process of shaft hole is deduced, and a hybrid control method for machine astronauts considering coordinated operation is designed. The correctness and validity of the control method are verified by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used to control the relative motion of the two arms and the interaction force in the assembly process of the machine astronaut's shaft hole with high precis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hybrid control method without coordinated operation, the proposed method not only improves the control accuracy, but also shortens the operation time and improves the assembly efficiency of the shaft hole.
【作者单位】: 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403038,6157305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733000)
【分类号】:TP242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人类对太空的深入探索,面对复杂的太空精细操作任务,单臂机器人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机器航天员作为一种新型的类人机器人在太空操作任务中应运而生。机器航天员由腰部耦合分支及两条手臂构成,具有双臂协调操作能力,能够完成插拔、旋拧、搬运等复杂的太空精细操作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博;梁斌;王学谦;李罡;陈章;朱晓俊;;双臂空间机器人可操作度分析及其构型优化[J];宇航学报;2016年10期
2 徐文福;周瑞兴;孟得山;;空间机器人在轨更换ORU的力/位混合控制方法[J];宇航学报;2013年10期
3 王永;谢圆;周建亮;;空间机器人大时延遥操作技术研究综述[J];宇航学报;2010年02期
4 周军;丁希仑;;基于遗传算法的双臂机器人模糊力/位混合控制[J];机器人;2008年04期
5 芦俊,颜景平,陈俊杰;基于自适应阻抗控制的轴孔装配方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3年01期
6 张锟,韦庆,常文森;一种基于力/位混合控制进行插孔作业的策略[J];机器人;200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华磊;冗余双臂机器人协调操作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钢;王玉琦;贾庆轩;孙汉旭;张晓东;;机器航天员轴孔装配过程中的力位混合控制方法[J];宇航学报;2017年04期
2 徐春广;张翰明;郭灿志;肖振;蔺廉普;;机械手无损检测技术[J];电子机械工程;2017年02期
3 李凯;马斌;刘信;;基于互联网遥操作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34期
4 刘海平;孙鹏飞;从强;史文华;王耀兵;;新型恒力末端执行机构力学特性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6年06期
5 吴小勇;谢志江;陈长松;刘飞;;三维阶梯轴孔非接触式装配技术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7年01期
6 胡天健;王天舒;李俊峰;钱卫平;;基于互补问题描述单边接触的空间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与数值仿真[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7 欧阳帆;张铁;陈杨;;基于遗传算法的双机器人协调搬运阻尼比例微分控制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8 戴沛;黄攀峰;鹿振宇;刘正雄;;时延遥操作系统的非对称双通道波变量补偿法[J];航空学报;2017年02期
9 胡天健;;空间机器人接触动力学与鲁棒控制综述[J];智能机器人;2016年02期
10 胡天健;;空间机器人接触动力学与鲁棒控制综述[J];智能机器人;201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伟超;双臂作业机器人协调控制实现方法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6年
2 闫磊;拟人机器人参数化逆运动学及在轨装配的协调规划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江一鸣;基于约束优化的双臂机器人协调控制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4 钮冬科;轮履复合式反恐机器人系统设计及动力学仿真[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黄攀峰;常海涛;鹿振宇;王明;;面向在轨服务的可重构细胞卫星关键技术与展望[J];宇航学报;2016年01期
2 王大鹏;谭春林;张柏楠;;载人航天器在轨维修性系统设计[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0年05期
3 梁斌;徐文福;李成;刘宇;;地球静止轨道在轨服务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宇航学报;2010年01期
4 王汉磊;解永春;;自由漂浮机械臂抓取翻滚目标的自适应控制策略[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09年05期
5 王秀俊,葛运建,肖波,余永;人工智能在机器人力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6 王蕾,沈庭芝,招扬;一种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2年05期
7 蒋新松;未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方向[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199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楠;多机械臂系统协调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杰;秦永元;罗绪涛;;直接力与气动面混合控制选择与分配[J];计算机仿真;2009年02期
2 贾勋慧;石莹;朱志坤;;混合控制系统在油气开采行业中的应用[J];控制工程;2012年S1期
3 陈宗基,俞新尧,王戟,周巢尘;混合控制系统及其分析与设计方法[J];计算机学报;1996年04期
4 张宇飞;;模糊-PID混合控制技术在直流电机调速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03期
5 孙佳;吴玉厚;;智能混合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J];控制工程;2012年S1期
6 孙凯,赵千川,郑大钟;自治供电系统的一种混合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2年01期
7 李丹菁,陶振麟;结合了命题逻辑与系统动力学的混合控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8 刘英杰;任眷西;;一种新型微机配料混合控制系统[J];机械工业自动化;1990年04期
9 李平,王慧,钱积新,,孙优贤,周春晖;精确-模糊混合控制系统[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4年02期
10 杨世勇;模糊与积分混合控制研究[J];自动化与仪表;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宗基;;混合控制系统的建模[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原料混合控制[A];第四届中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论坛暨全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联合会年会会议文集[C];2011年
3 曹秀爽;张志军;;一种改进模糊切换方式下的混合控制研究[A];第三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汪舒生;;浮法玻璃工厂混合控制系统的应用构想[A];中国硅酸盐学会玻璃分会2009年全国玻璃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瑞强;霍伟;高为炳;;机器人自适应混合控制的一致方法[A];199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6 李智斌;王照林;李俊峰;;挠性空间结构自适应滑模混合控制[A];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1年
7 刘文锋;何玉敖;;多态混合控制的控制机理[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8 张国华;吴智铭;;混合控制系统中高层控制器综合方法[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9 肖笛;程勉;高为炳;;机器人适从运动的鲁棒自适应混合控制[A];1992年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10 刘学东;汪秉文;周平;;煤矿列车装车过程的混合控制方法[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2)[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伟东;大型飞机翼身保形对接控制系统设计[D];浙江大学;2016年
2 殷刚;PWM与PFM混合控制无桥双谐振PFC变换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3 吴婷婷;基于混合控制的网络拥塞控制系统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4 孙智涌;面向细胞注射的力/位混合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东北大学;2011年
5 马宪超;微量气体混合控制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王富生;巨—子型框架减振结构体系风振主动、混合控制仿真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7 赵楠;基于DCS的化工芴结晶过程的批量混合控制[D];辽宁科技大学;2012年
8 陈栋;一种新型混合控制体系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3年
9 从闯;基于Smith预估补偿的模糊-PID混合控制在时滞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10 金然;一种自适应多模式混合控制直流—直流降压转换器芯片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85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485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