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旋翼驱动的两栖机器人设计与分析
本文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四旋翼机构 两栖机器人 机构设计 动力学分析 出处:《机械设计》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传统的移动机器人往往只具有单一的运动模式,因此环境适应能力较弱。从提高移动机器人的环境适应能力角度出发,设计了一种新型两栖移动机器人。首先描述了该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与控制及传感系统,并阐述了机器人通过对4个旋翼的转动速度和方向进行配置,从而实现其在空中飞行或在地面滚动的运动学原理。然后通过牛顿第二定律与欧拉方程对机器人进行了动力学建模,所得的动力学模型同时适用于机器人的空中飞行和地面滚动。最后通过试验验证该两栖机器人能够实现预期的两种运动模式,以证实其能够提升传统的移动机器人的环境适应能力。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obot ' s mechanical structure and control and sensing system , and describes the kinematics principle of the robot in air flight or ground rolling . Then , the two kinds of motion modes can be realized by using Newton ' s second law and Euler ' s equation . Finally , it is verified that the amphibious robot can realize the expected two modes of motion to prove that it can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adaptability of the traditional mobile robot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
【基金】: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基金青年火花资助项目(YZJJ201323)
【分类号】:TP242
【正文快照】: 现有的移动机器人移动方式各异,常见的有轮式、腿式、蠕动及飞行等方式[1-7],它们的运动性能各有优点,但也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环境适应的局限性。受运动方式的限制,目前研制出的基于这些运动方式的移动机器人大多只适用于单一的作业环境,即或地面、或水下、或空中。近年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宗全;岳明;;球形机器人的发展概况综述[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6年03期
2 海丹;张辉;韩大鹏;郑志强;;一种全方位爬缆机器人的设计与分析[J];机电工程;2009年01期
3 唐建华;周晓燕;;机器人技术在中餐菜肴生产中的发展和应用研究[J];食品科技;2009年12期
4 彭朔;王磊;;核电站检修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S2期
5 刘海波;;国外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背景、模式、现状分析及其前景展望[J];机械与电子;1985年04期
6 张关富;;机器人概述[J];控制工程;1985年03期
7 陆际联;李根深;;机器人发展史[J];机器人情报;1994年01期
8 刘安心,杨廷力;用连续法求一类混合链机器人机构的全部位置正解[J];机器人;1995年03期
9 齐伯文,崔岩,林彬;建筑业中应用机器人的前景[J];黑龙江电子技术;1995年03期
10 李元宗,史贵柱,武利生;管内步伐式行走机器人[J];机器人;199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琳;张铁;叶凯麟;谢存禧;;比赛用手动机器人机构的设计与制作[A];第11届粤港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马书根;;中国有必要用机器人吗?——多关节机器人的开发[A];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李立;张登材;刘朝晖;陈永;;周期信号扰动法应用于机器人机构混沌运动的控制[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凯军;应鸿;鲁守银;;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的开发背景及技术动向[A];浙江电力科学发展[C];2005年
5 董亚超;秦余新;刘青松;钱建华;向文元;;福岛核事故后核电站救援机器人研发现状和特征[A];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分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芮执元;许巍;;电解质一级清理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与仿真[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姜莹;郭小萍;赵娟平;;一种全方位移动型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制[A];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4年
8 贾磊;李贻斌;王孝红;扬超英;隋青美;吴耀华;张承进;;第十七篇 自动化工程[A];2007-2008山东省学科发展报告[C];2008年
9 徐勇明;张培仁;郑旭东;;四轮F180型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方法[A];2004中国机器人足球比赛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徐礼钜;吴朝彬;雷勇;吴江;;七重修正四面体变几何桁架机器人的间接位置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谈大龙 卢桂章 贾培发;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机器人[N];科技日报;2000年
2 记者 胡斌;哈工大机器人“走”出实验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3 本报记者 夏杰生 王庆;中国机器人 构筑新生活[N];中国冶金报;2001年
4 记者 朱伟光 通讯员 刘培香;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在哈工大诞生[N];光明日报;2005年
5 李红;机器人作业:带电不断电[N];科技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阎宏伟;气动单足机器人垂直跳跃动态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赵伟;面向月球应用的球型机器人的越障能力分析与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3 王猛;仿青蛙跳跃机器人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杨清梅;基于数据融合的拱泥机器人检测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5 张忠林;“穿地龙”机器人转向机构与位姿检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薛颂东;面向目标搜索的群机器人协调控制及其仿真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7 张连存;布设式机器人抗过载机构及差异化的人机交互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项宏伟;便携式可变形履带式机器人的机构设计与运动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
9 卜迟武;风机叶片打磨机器人的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10 毛世鑫;辐射对称仿生柔体机器人协同推进机理及实现技术[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辉;军用球形机器人的概念研究及工作特性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2 宋岩;一种尺蠖式爬行机器人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3 巩喜然;爬楼梯载人轮椅机器人技术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王晓芸;轮腿复合式救援机器人机构分析与仿真[D];燕山大学;2015年
5 王玉博;下肢步态康复训练机器人的设计与分析[D];燕山大学;2015年
6 范泽峰;床式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结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张臣;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移动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8 何笑寒;核电站救灾机器人轨迹规划与跟踪[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9 李思齐;基于ODE的四足机器人动力学仿真平台研究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5年
10 赵龙;独轮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及力矩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86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486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