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能性条件偏好网络的交互式遗传算法及其应用
本文选题:交互式遗传算法 切入点:不确定性 出处:《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根据用户实施的人机交互行为而隐式地获取用户偏好的交互式进化优化算法,可有效减轻用户疲劳,提高个性化搜索或推荐的效率.但是,已有研究没有考虑用户交互行为和偏好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对用户偏好的拟合精度以及基于该偏好表达的进化搜索.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可能性条件偏好网络的交互式遗传算法,以刻画用户交互行为和偏好的不确定性,并提高算法的搜索性能.首先,采用交互时间表示交互行为,考虑交互行为的不确定性,给出交互时间可信度的定义,并基于该定义给出了用户不确定偏好的表达函数;其次,利用可信交互时间和偏好函数,定义了用户对评价对象的偏好权重,并利用该权重,设计(更新)可以定量表示用户不确定偏好的可能性条件偏好网络,以更好地拟合用户偏好;然后,结合评价不确定性和可能性条件偏好网络,提出了改进的个体适应值估计策略,以更好地引导搜索;最后,将所提算法应用于图书个性化搜索中,结果表明了算法搜索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Abstract]:The interactive evolutionary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hich acquires user preferences implicitly according to the user's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behavior, can effectively reduce user fatigue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ersonalized search or recommendation. Previous studies have not considered the uncertainty of user interaction behavior and preference, which has affected the fitting accuracy of user preference and the evolutionary search based on the preference expression. An interactive genetic algorithm based on possibility-conditional preference network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uncertainty of user's interaction behavior and preference, and to improve the search performance of the algorithm. Firstly, interactive time is used to represent the interaction behavior. Considering the uncertainty of interaction behavior, the definition of interactive time credibility is given, and the expression function of user's uncertain preference is given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Secondly, the trusted interaction time and preference function are used. This paper defines the preference weight of user to the object of evaluation, and designs (updates) a preference network which can quantitatively represent the possibility condition of user's uncertain preference, so as to better fit the user's preference. Combined with the preference network of evaluation uncertainty and possibility condition, an improved individual fitness estima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to guide the search better. Finally,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personalized book sear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is reliable and efficient.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473298)
【分类号】:TP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兴成,郑紫微,贾欣乐;模糊遗传算法及其应用研究[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0年02期
2 吴瑞镛,徐大纹;具有年龄结构的遗传算法[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杨艳丽,史维祥;一种新的优化算法—遗传算法的设计[J];液压气动与密封;2001年02期
4 杨宜康,李雪,彭勤科,黄永宣;具有年龄结构的遗传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11期
5 谷峰,吴勇,唐俊;遗传算法的改进[J];微机发展;2003年06期
6 ;遗传算法[J];计算机教育;2004年10期
7 赵义红,李正文,何其四;生物信息处理系统遗传算法探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8 刘坤,刘伟波,吴忠强;基于模糊遗传算法的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控制[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张英俐,刘弘 ,马金刚;遗传算法作曲系统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5年05期
10 丁发智;;浅谈遗传算法[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家照;廖海涛;张中位;罗寅生;;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及其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任燕翔;姜立;刘连民;从滋庆;;改进遗传算法在三维日照方案优化中的应用[A];工程三维模型与虚拟现实表现——第二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韩娟;;遗传算法概述[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庞国仲;王元西;;基于遗传算法控制步长的定性仿真方法[A];'200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5 张忠华;杨淑莹;;基于遗传算法的聚类设计[A];全国第二届信号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C];2008年
6 靳开岩;张乃尧;;几种实用遗传算法及其比较[A];1996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6年
7 王宏刚;曾建潮;李志宏;;摄动遗传算法[A];1996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6年
8 彭宏;欧庆铃;欧永斌;;具有退火选择的遗传算法的收敛速度估计[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8年
9 林家恒;李国锋;田国会;刘长有;;遗传算法在旋转货架拣选优化中的应用[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冯春;谢泗淮;张怡;;解两层决策问题的一个遗传算法[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险峰;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汽车装配生产线平衡问题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2 孙秋红;基于遗传算法的水质数据挖掘与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3 周辉仁;递阶遗传算法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郝国生;交互式遗传算法中用户的认知规律及其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5 侯格贤;遗传算法及其在跟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8年
6 马国田;遗传算法及其在电磁工程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8年
7 袁丽华;基于物种进化的遗传算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李航;遗传算法求解多模态优化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石玉;提高实数遗传算法数值优化效率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10 明亮;遗传算法的模式理论及收敛理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海萍;原对偶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的一种融合算法[D];暨南大学;2013年
2 李志添;模糊遗传算法与资源优化配置的预测控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彭骞;基于遗传算法的山区高等级公路纵断面智能优化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郭颂;基于粗糙集和遗传算法的数字管道生产管理系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吴南;数值逼近遗传算法的研究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于光帅;一类优化算法的改进研究与应用[D];渤海大学;2015年
7 吴欣欣;改进GA-TS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入侵检测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8 宋光兵;基于遗传算法的C烟厂AGV路径规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9 唐泽;基于FPGA的遗传算法在交通控制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王金玉;打孔机效能优化模型[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59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559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