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CPs-MWCNTs的大肠杆菌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本文选题:大肠杆菌O 切入点:H 出处:《农业机械学报》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食源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有机配位聚合物(MOCPs)高效固定抗体的大肠杆菌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利用NaAuCl_4与1,4-苯二硫醇(BDT)反应生成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同时在BDT的还原作用下生成大量纳米金,并包埋大量吸附在MWCNTs表面的大肠杆菌抗体,最终将抗体高效包埋在MOCPs-MWCNTs中,基于MOCPs-MWCNTs固定抗体研制修饰电极,在目标物大肠杆菌O157:H7的存在下,辣根过氧化氢酶标记的抗体(HRP-Ab)随后特异性捕获于电极表面形成典型夹心结构,通过HRP催化底物产生电化学信号从而实现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MOCPs-MWCNTs特有的高比表面积高效固定了大量抗体,增加了传感器结合抗体的效率并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该传感器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线性范围为67~6.7×10~6cfu/mL,最低检出限为40 cfu/mL。
[Abstract]:Food safety problems caused by food pathogenic bacteria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worldwide attention. A novel 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or for Escherichia coli based on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MWCNTs-organic coordination polymer (MOCPs) was designed. A metal-organic coordination polymer wa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NaAuCl_4 with 1-diphenyl dimercaptan (BDT). At the same time, a large amount of gold nanoparticles were produced by the reduction of BDT, and a large number of Escherichia coli antibodies adsorbed on the surface of MWCNTs were embedded. Finally, the antibodies were effectively embedded in MOCPs-MWCNTs, and the modified electrode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immobilized antibody of MOCPs-MWCNTs. In the presence of the target E. coli O157: H7, HRP-Abs, a horseradish catalase labeled antibody, was then specifically trapped on the electrode surface to form a typical sandwich structure. The specific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E. coli O157: H7 was detected by the electrochemical signal generated by the substrate catalyzed by HRP, and a large number of antibodies were efficiently immobilize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sensor was improved by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antibody binding. The linear range of detection for E. coli O157: H7 was 676.7 脳 10 ~ (6) cfur 路mL ~ (-1), and the lowest detection limit was 40 cm ~ (-1) 路u ~ (-1) 路mol ~ (-1) 路L ~ (-1) 路L ~ (-1).
【作者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
【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Z15C170001)
【分类号】:TP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鲁雁;干宁;李天华;江千里;王峰;;基于甲胎蛋白抗体和巯基丁二酰胺铜(Ⅱ)共固定修饰电极的人血清中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J];传感技术学报;2008年10期
2 陈钰;刘仲明;王捷;;用于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年16期
3 刘艳;傅英姿;牛卫芬;;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固定方法研究进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周文莉;任恕;;免疫传感器的进展[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9年05期
5 余兴龙,蒋弘,赵乐群,王浩娟,殷纯永,朱圣庚;一种新型免疫传感器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11期
6 沈国励;吴朝阳;俞汝勤;;日本血吸虫免疫传感器研究[J];化学传感器;2001年03期
7 缪璐;刘仲明;张水华;;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8 张波;府伟灵;毛琼国;姚春燕;陈鸣;徐世军;俞凡;;基于压电谐振检测技术的癌胚抗原免疫传感器的实验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6年04期
9 徐肖邢;尹凡;史爱武;张漪;;亚甲基蓝为介体的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6年12期
10 刘梦琴;黄勇;刘阳新;蒋健晖;;电化学酶联免疫传感器的发展概述[J];化学传感器;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章竹君;;集群标记物纳米粒子细胞免疫传感器[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华文;李原芳;黄承志;;基于表面共振光散射信号增强的免疫传感器[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朱将伟;刘国艳;史贤明;;己烯雌酚的过氧化氢酶标记及己烯雌酚免疫传感器[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朱俊杰;;纳米材料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赵洁;秦坯芽;胡效亚;杨占军;;基于还原石墨烯的牛白介素-4无标记电化学阻抗免疫传感器[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王海军;袁若;柴雅琴;牛欢;曹娅玲;;基于双酶放大的过硫酸根的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策;杨海钢;夏善红;;安培型免疫传感器电路模型的构造及参数提取[A];中国微米、纳米技术第七届学术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5年
8 吴佳黛;彭远义;;免疫传感器及其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前景[A];中国奶业协会第24次繁殖学术年会暨国家奶牛/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第一届全国牛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曹娅玲;袁若;柴雅琴;牛欢;毛俐;刘慧静;;基于原位产生鲁米诺发光体系共反应试剂的超灵敏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媛媛;孙越;李亚男;于洪学;冯春梁;;对羟基苯硫酚自组装膜电位型免疫传感器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奕珊;新型高灵敏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丽华;基于纳米粒子的光、电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6年
3 陈汉忠;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初步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4 张凌燕;基于纳米材料为基质固定生物分子的免疫传感器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王明华;分子模拟辅助研究氨苄青霉素残留快速检测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D];浙江大学;2011年
6 卓颖;基于复合纳米材料组装的信号增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刘国东;日本血吸虫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DNA与传感载体相互作用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8 李杜娟;快速检测致病性微生物的免疫生物传感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李芳;以磁珠为载体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安雅睿;基于纳米材料构建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在生物大分子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凡;基于功能化碳纳米材料构建的信号放大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潘金音;用于检测吗啡的QCM及EIS免疫传感器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胡海峰;基于SpA定向修饰的金3DNEEs的AFB_1无标记免疫传感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李龙;基于三维纸金电极的生物光电功能化构建免疫传感器[D];济南大学;2015年
5 刘义明;基于纳米材料构建的新型免疫传感器及其在hCG检测中的应用[D];济南大学;2015年
6 张晶;基于纳米复合材料构建特异性检测人血清中唾液酸转移酶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7 廖家萍;基于ZigBee协议的QCM免疫传感器网络在癌症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8 崔玉玲;基于聚苯胺及其纳米复合物为信号放大器件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9 陈丹丹;QCM免疫传感器检测雌二醇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10 周莹;基于发光纳米材料构建的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应用于心肌肌钙蛋白-I检测[D];西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697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569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