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层析成像三维传感器结构设计与图像重建
本文选题:电容层析成像 切入点:三维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 出处:《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电容层析成像技术(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ECT)作为过程层析成像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依赖于电容测量的工作原理,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具有安全性高、探测非侵入、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正是基于此,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也伴随着相应的问题。传统传感器是二维成像,得到的也只是“切片图”,这种成像方式有很多弊端。在流体传输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很难直接反映出来。ECT传感器用以成像的敏感场分布是不均匀的,敏感场分布受被测介质的分布(位置与所占面积的大小)与两相介质电容率差值的影响,形成“软场”效应,导致重建图像精度降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了解电容层析成像的技术原理,结合本课题的具体研究方向,有针对性的查阅直接三维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相关资料,并指出直接三维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研究的必要性。2.深入了解电容层析成像系统各组成部分,传感器的构成、分类及传感器的相关系数,数据采集系统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成像系统的相关理论并且研究电容层析成像系统敏感场的特性。3.通过对传统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的研究,设计新型直接三维ECT传感器,同时改进原有激励模式。实验证明,运用新型三维ECT传感器不仅可以增加投影数据,还能有效的提高测量精度。4.对“软场”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分析其成因。并通过设置先验条件的方法构造粒子群适应度函数,从而弥补“软场”效应造成的缺陷,并利用双粒子群协同优化算法寻找图像重建最优解。通过实验对设置先验条件的双粒子群协同优化算法进行证明,应用新型图像重建法的重建结果与应用传统重建图像算法重建结果进行对比,图像质量,图像精度明显提升,并且克服了局部极优。
[Abstract]: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electrical tomography)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field of process tomography, which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Depending on the principle of capacitance measurement,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has high security and non-intrusive detection. Because of the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technology has a very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re are also corresponding problems. This imaging method has many disadvantages. In the process of fluid transmission, some problems can hardly be directly reflect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ensitive field used by the ECT sensor for imaging is not uniform. The distribution of sensitive field is affected b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measured medium (position and occupied area) and the capacitance rate of two-phase medium, which results in "soft field" effect, which results in the reduction of image reconstruction accuracy. The main work of this paper is as follows: 1. To understand the technical principle of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is subject, to consult the relevant data of direct three-dimensional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technology. It also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of the research on the direct three-dimensional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system. 2. Deeply understand the components of the capacitance tomography system,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sensor,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sensor.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he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and the related theory of the imaging syste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nsitive field of the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system. 3.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tradition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sensor, a new direct three-dimensional ECT sensor is designed. At the same time, the original excitation mode is improved. The experiment proves that the new 3D ECT sensor can not only increase the projection data, It can als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4.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ft field" are studied in detail and the causes are analyzed. The particle swarm fitness function is constructed by setting a priori condition to make up the defect caused by the "soft field" effect. The tw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used to find the optimal solution of image reconstruction, and the prior condition of the tw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proved by experiments. Compared with the reconstruction results of the traditional imag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the reconstruction results of the new image reconstruction method improve the image quality and image precision obviously, and overcome the local optimum.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91.41;TP2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代梁,王保良,黄志尧,李海青;一种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结构的优化方法[J];机电工程;2000年06期
2 颜华,高静;电容层析成像的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3年11期
3 李国娜,王保良,黄志尧,李海青;电容层析成像中电容检测方法的分析比较[J];仪器仪表学报;2005年S2期
4 何世钧,王化祥,周勋,韩宇辉,李照宇,任娟美;基于三维有限元的电容层析成像正问题仿真[J];河南科学;2005年02期
5 张雪辉;王化祥;;电容层析成像系统中的相敏解调[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20期
6 王延平,马宁,苏祥芳,蔡芹,卢振陶,,潘敏;电容层析成像[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7 常鸿森,保宗悌,严杰;电容层析成像原理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J];物理;1997年09期
8 王兴,颜华;工业过程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硬件设计[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1年11期
9 潘勇,王化祥;两相流电容层析成像系统[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陈琪;刘石;;模拟泥石流中块状物分布的电容层析成像测量[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娜;王保良;黄志尧;李海青;;电容层析成像中电容检测方法的分析比较[A];第七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张兆田;熊小芸;杨五强;;电容层析成像综述[A];2004年CT和三维成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仇国富;赵建峰;;应用于多相流参数检测的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研究[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会2005年论文集[C];2005年
4 赵波;陈至坤;;电容层析成像算法综述[A];第七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阎润生;刘石;王海刚;董向元;;电容层析成像算法的比较[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曹琳琳;薄亚明;;电容层析成像的正则化优化修正共轭梯度算法[A];第七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陈德运;黄家定;唐文明;韩优;于晓洋;;基于前项补偿的电容层析成像数据采集系统[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王志春;李文涛;胡晓丽;王建国;;电容层析成像系统抵(ECT)软场特性研究[A];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马平;周晓宁;田沛;;图像融合理论在电容层析成像中的应用[A];第四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崔自强;王化祥;;基于FPGA的ECT/ERT系统激励信号源[A];第八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德运;两相流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年
2 陈宇;电容层析成像反问题求解及图像重建算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猛;稀疏气固两相流经旋流浓集的电容层析成像测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8年
4 何世钧;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05年
5 李岩;电容层析成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董向元;电容成像技术在热物理量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6年
7 王莉莉;电容层析成像系统流型特征提取与图像重建[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婧;基于电容层析成像系统(EGT)的燃烧实验及三维成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何雪;面向管道多相流检测的电容层析成像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刘宇崎;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优化研究及其应用[D];东北大学;2014年
4 黄仲洋;基于遗传蚁群算法的电容层析成像边缘补偿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5 陆成超;基于ECT的航空发动机尾气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国民航大学;2016年
6 沈月;电容层析成像系统重建图像融合方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7 许闻楷;电容层析成像三维传感器结构设计与图像重建[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8 吉洪驻;三维ECT电容传感器研究与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9 徐巧玉;电容层析成像系统关键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10 张志林;基于贝叶斯理论的电容层析成像算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72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572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