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群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在小麦白粉病监测中的应用
本文选题:遥感监测 切入点:小麦白粉病 出处:《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小麦白粉病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区域尺度上准确、及时地监测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情况有利于高效地指导防治工作。利用Landsat-8遥感影像,提取出对小麦白粉病病情影响较大的长势因子和生境因子,包括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例植被指数(RVI)、绿度(Greenness)、湿度(Wetness)和地表温度(LST),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对陕西省关中平原部分地区的小麦白粉病进行监测,并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模型参数,将监测结果分别与传统支持向量机(SVM)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粒子群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PSO-LSSVM)的总体监测精度达到92.8%,优于SVM的71.4%和LSSVM的85.7%,取得了较好的监测效果。
[Abstract]:Wheat powdery mildew seriously affects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wheat, and monitoring the occurrence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on the regional scale accurately and timely is helpful to guid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Landsat-8 remote sensing images are used. The growth factors and habitat factors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were extracted. Including normalized vegetation index (NDVI), proportional vegetation index (RVI), green degree of greens, humidity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 wheat powdery mildew in parts of Guanzhong Plain in Shaanxi Province was monitored by 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LSSVM).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PSO) is used to optimize the model parameters. The monitoring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raditional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and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LSSV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SO-LSSVM model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is the best for overall monitoring. The degree reached 92.8, better than the 71.4% of SVM and 85.7 of LSSVM.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安徽省农业生态大数据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672032、41271412)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08085MF121、1608085MF139)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131211KYSB20150034) 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16030701091)
【分类号】:S435.121.46;TP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亢欢虎,冯朝梅;凤翔县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自然科学版);2000年09期
2 吴诗光,罗志良,吴景珠,陈龙,李传礼;小麦白粉病的灰色预测研究[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5期
3 么奕清,赵丽娟;小麦白粉病灰色灾变预测[J];河北农业科技;2000年10期
4 蒋耀培,汪明根,张夏清,蒋建忠;上海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特点及防治[J];植物保护;2001年03期
5 霍治国,陈林,刘万才,薛昌颖,赵圣菊,庄立伟;中国小麦白粉病发生地域分布的气候分区[J];生态学报;2002年11期
6 张传军;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J];植物医生;2002年06期
7 蒋进保;小麦白粉病的识别与防治[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3年05期
8 张志芳,路海燕,陷春萍;小麦白粉病发生原因及防治[J];山西农业;2003年08期
9 王新民,徐关印;我省小麦白粉病逐年加重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10 刘彩云;根施不同形态硅制剂对小麦白粉病的作用效果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万才;邵振润;姜瑞中;;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总结报告(1992-1999)[A];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C];2000年
2 ;江苏省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报告[A];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C];2000年
3 杨万海;;山东省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报告[A];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C];2000年
4 张国彦;;河南省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报告[A];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C];2000年
5 王贵生;唐铁朝;王贺军;;河北省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报告[A];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C];2000年
6 刘延虹;冯小军;周靖华;谢飞舟;;陕西省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报告[A];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C];2000年
7 刘万才;邵振润;;我国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状况、原因及趋势浅析[A];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C];2000年
8 王贵生;王贺军;张书敏;王永祥;;小麦白粉病流行与气象条件的动态关系[A];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C];2000年
9 许红;;湖北麦区小麦白粉病发生规律研究——影响病害消长的栽培条件[A];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C];2000年
10 刁春友;韩梅;;江苏省小麦白粉病发生及流行规律研究[A];小麦白粉病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安民;注意防治小麦白粉病[N];湖北科技报;2001年
2 记者 吴越;小麦白粉病实现自动识别[N];中国气象报;2013年
3 春意;小麦白粉病[N];河南科技报;2006年
4 张宏民;选准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5 方圆 水清;小麦白粉病发生重宜交替用药[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6 于丹;防治小麦白粉病适用药[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0年
7 程洪花;小麦白粉病的春季防治[N];河南科技报;2007年
8 水清 方圆;注意防治小麦白粉病[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9 赵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李辉利 李中建;小麦白粉病要以防为主[N];河北科技报;2008年
10 ;注意查治小麦白粉病[N];河北农民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娜;四川省小麦白粉病的流行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2 杜世州;基于多源数据小麦白粉病遥感监测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3 曹学仁;小麦白粉病的遥感监测及捕捉器中孢子的Real-time PCR定量检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4 徐志;中国小麦白粉病主要流行区病原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5 李韬;小麦白粉病小种特异抗性新基因Pm-M53的遗传分析[D];扬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冬小麦白粉病发生气象条件预报预警和评价技术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2 申雪雪;小麦白粉病病菌群体结构分析及其对三唑酮的敏感性检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伟;小麦白粉病的遥感监测及空气中病菌孢子的时空动态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4 沈文颖;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冬小麦白粉病反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5 赵海燕;果麦套作系统小麦白粉病发生规律调查及品种(系)抗白粉病鉴定[D];石河子大学;2016年
6 闫征远;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的遥感监测及田间空气中白粉病菌孢子浓度的变化动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7 郭庆东;抗小麦白粉病相关基因TiASP与TaCPS1的功能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8 刘理森;小麦白粉病抗性鉴定与抗病基因的分子检测[D];河南农业大学;2016年
9 刘娜;四川省小麦白粉病的越夏和流行动态监测[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10 叶彩玲;小麦白粉病气象环境成因及长期预测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81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581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