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内蠕动机器人设计与研究
本文选题:蠕动机器人 切入点:弯道通过性 出处:《北方工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管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的大量应用,管道检修与维护工作不断加重,仅依靠人力不足以解决存在的大量问题。管道机器人的出现能够极大缓解这一难题,它不仅可以进入人工难以到达的狭小、危险、复杂的环境,还能完成检测与维护等常规作业。可以说管道机器人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本论文针对燃气管道的检测设计了 一种管内蠕动机器人,并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通过比较文献资料中所设计的管道机器人特点,结合燃气管道的特征,设计了一种管内蠕动机器人。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使用SolidWorks软件对机器人机械结构进行详细设计。(2)对机器人在弯管中的通过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弯管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机器人在弯管中的几何约束以及运动约束。几何约束分析机器人的极限几何尺寸,防止机器人在弯道中"卡死"。运动约束研究机器人在弯管中的过渡阶段和旋转阶段的运动轨迹,避免出现“内耗"现象。(3)使用ADAMS软件对机器人的钳位过程和伸缩机构在弯管内的运动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机器人具备良好钳位能力和弯道通过能力。
[Abstract]:With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pipeline in people's daily life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e work of pipeline maintenance and maintenan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it is not enough to rely on manpower to solve a large number of problems. The emergence of pipeline robot can greatly alleviate this problem. It can not only enter small, dangerous and complex environments that are difficult to reach by human beings, but also complete routine operations such as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It can be said that pipeline robots have liberated a lot of labor. This paper designed a kind of peristaltic robot for gas pipeline detection, and studied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by compa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ipeline robot designed in the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as pipeline, a kind of peristaltic robot in pipe is designed.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of robot is designed in detail by using SolidWorks software and modularized design metho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bending pipe is established. The geometric constraints and the motion constraints of the robot in the bending pipe are analyzed, and the limit geometric size of the robot is analyzed. To prevent the robot from getting stuck in the bend. Motion constraints study the trajectory of the robot in the transition and rotation stages of the bend, ADAMS software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clamping process of the robot and the movement of the telescopic mechanism in the curved pip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bot has good clamping ability and curved passage ability.
【学位授予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P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成桐;对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思考 (之一) 现实和希望[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0年04期
2 邓宗全;岳明;;球形机器人的发展概况综述[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6年03期
3 海丹;张辉;韩大鹏;郑志强;;一种全方位爬缆机器人的设计与分析[J];机电工程;2009年01期
4 唐建华;周晓燕;;机器人技术在中餐菜肴生产中的发展和应用研究[J];食品科技;2009年12期
5 彭朔;王磊;;核电站检修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S2期
6 刘海波;;国外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背景、模式、现状分析及其前景展望[J];机械与电子;1985年04期
7 张关富;;机器人概述[J];控制工程;1985年03期
8 陆际联;李根深;;机器人发展史[J];机器人情报;1994年01期
9 刘安心,杨廷力;用连续法求一类混合链机器人机构的全部位置正解[J];机器人;1995年03期
10 齐伯文,崔岩,林彬;建筑业中应用机器人的前景[J];黑龙江电子技术;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琳;张铁;叶凯麟;谢存禧;;比赛用手动机器人机构的设计与制作[A];第11届粤港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马书根;;中国有必要用机器人吗?——多关节机器人的开发[A];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李立;张登材;刘朝晖;陈永;;周期信号扰动法应用于机器人机构混沌运动的控制[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凯军;应鸿;鲁守银;;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的开发背景及技术动向[A];浙江电力科学发展[C];2005年
5 董亚超;秦余新;刘青松;钱建华;向文元;;福岛核事故后核电站救援机器人研发现状和特征[A];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分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芮执元;许巍;;电解质一级清理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与仿真[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姜莹;郭小萍;赵娟平;;一种全方位移动型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制[A];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4年
8 贾磊;李贻斌;王孝红;扬超英;隋青美;吴耀华;张承进;;第十七篇 自动化工程[A];2007-2008山东省学科发展报告[C];2008年
9 徐勇明;张培仁;郑旭东;;四轮F180型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方法[A];2004中国机器人足球比赛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徐礼钜;吴朝彬;雷勇;吴江;;七重修正四面体变几何桁架机器人的间接位置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将辉;机器人需求逐年增长 产业化需多方合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2 谈大龙 卢桂章 贾培发;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机器人[N];科技日报;2000年
3 记者 胡斌;哈工大机器人“走”出实验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4 郑东鸿 于海;机器人 工业生产的“生力军”[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5 本报记者 夏杰生 王庆;中国机器人 构筑新生活[N];中国冶金报;2001年
6 记者 朱伟光 通讯员 刘培香;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在哈工大诞生[N];光明日报;2005年
7 ;给机器人插上理想[N];徐州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杨晓东;云南智能型烟叶开包机实现多项突破[N];云南科技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彦;给机器人以灵性[N];黑龙江日报;2005年
10 记者 熊燕;智能型烟叶开包机在滇研发成功[N];云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阎宏伟;气动单足机器人垂直跳跃动态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赵伟;面向月球应用的球型机器人的越障能力分析与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3 王猛;仿青蛙跳跃机器人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杨清梅;基于数据融合的拱泥机器人检测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5 张忠林;“穿地龙”机器人转向机构与位姿检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薛颂东;面向目标搜索的群机器人协调控制及其仿真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7 张连存;布设式机器人抗过载机构及差异化的人机交互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项宏伟;便携式可变形履带式机器人的机构设计与运动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
9 卜迟武;风机叶片打磨机器人的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10 毛世鑫;辐射对称仿生柔体机器人协同推进机理及实现技术[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辉;军用球形机器人的概念研究及工作特性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2 宋岩;一种尺蠖式爬行机器人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3 巩喜然;爬楼梯载人轮椅机器人技术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王晓芸;轮腿复合式救援机器人机构分析与仿真[D];燕山大学;2015年
5 王玉博;下肢步态康复训练机器人的设计与分析[D];燕山大学;2015年
6 范泽峰;床式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结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张臣;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移动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8 何笑寒;核电站救灾机器人轨迹规划与跟踪[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9 李思齐;基于ODE的四足机器人动力学仿真平台研究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5年
10 赵龙;独轮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及力矩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66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666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