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动物过敏原牛血清白蛋白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检测方法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8-04-02 10:13

  本文选题:牛血清白蛋白 切入点:动物过敏原 出处:《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用于快速、准确、灵敏、定量检测动物过敏原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方法]将鼠抗BSA单克隆抗体偶联于SPR生物传感器芯片表面,监测BSA与抗体结合后芯片表面的变化,并基于SPR技术建立快速检测微量BSA的新方法,确定其检出限和最佳线性范围,并进行重复性验证和初步应用。[结果]抗体的偶联水平为18 000,对BSA具有良好的亲和能力;BSA质量浓度在6.25~400 ng·m L~(-1)范围内,与SPR响应值的变化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2),方法检测限为33.68 ng·m L~(-1);用建立的SP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BSA的日内RSD为1.12%~3.42%,日间RSD为0.84%~3.98%,均小于5%;SPR方法与ELISA商业化试剂盒检测不同市售食品中BSA含量的结果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SPR方法可靠性好、稳定性强,适用于食品中过敏原BSA的高通量实时检测。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technique for rapid, accurate, sensitive and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bovine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an animal allergen. [methods] Mouse anti BSA monoclonal antibody was coupled to the surface of SPR biosensor chip. The changes of chip surface after binding of BSA and antibody were monitored, and a new method for rapid detection of trace BSA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SPR technology,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and optimal linear range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upling level of antibody was 18000, and had good affinity to BSA in the range of 6.25 ~ 400ng / mL ~ (-1). There wa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response value of SPR. The detection limit of the method was 33.68 ng / mL ~ (-1); the intraday RSD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BSA by the established SPR method was 1.12 ~ (3.42) and that of RSD during the day was 0.84 ~ 3.98, which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mmercial test kit of ELISA.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BSA content in foods sold on the market, [conclusion] SPR method is reliable and stable, which is suitable for high throughput real-time detection of allergen BSA in food.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肉及肉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京)/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01395)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40722)
【分类号】:TP212;TS20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朱业培;王玮;吕青殠;钱行;徐幸莲;周光宏;;动物过敏原牛血清白蛋白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2 石良;王锡昌;刘源;卢瑛;;食物过敏原免疫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分析测试学报;2010年09期

3 郭玲;刘爱国;胡志和;;牛血浆中主要蛋白质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9年2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梦雪;席俊;皮江一;李爽;于秋荣;;大豆主要过敏原β-伴大豆球蛋白α亚基的分段及克隆载体的构建[J];食品科技;2017年07期

2 王玮;滕爽;朱业培;徐幸莲;周光宏;;动物过敏原牛血清白蛋白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检测方法的建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3 蒋静;谌鸿超;樊彦莉;郑江;张舒亚;;小麦成分环介导等温扩增现场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年04期

4 王一侠;陆路;徐姗姗;李国明;谷瑞增;蔡木易;鲁军;;大米过敏的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年04期

5 袁耀武;李聪;明若阳;李森;;利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鉴别掺假牛乳[J];食品科技;2017年03期

6 唐瑞莉;;浅析食品过敏原检测中免疫学技术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6年04期

7 朱业培;王玮;吕青殠;钱行;徐幸莲;周光宏;;动物过敏原牛血清白蛋白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8 卢玲玲;郑国军;涂斐佩;吴海鸥;林晓琼;;基于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的食物过敏原检测试剂盒方法学的建立及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6年03期

9 路雪蕊;张卉;欧阳伶俐;刘蓉蓉;李慧静;;小麦蛋白过敏原的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年07期

10 饶欢;田阳;陶莎;薛文通;;加工方式对花生致敏性的影响及其致敏性评价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5年2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玮;朱业培;范巧君;孙月;徐幸莲;周光宏;;高静压降低食物致敏性的研究进展[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2 陈颖;;食物过敏与食品过敏原[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2年04期

3 王玮;韩建勋;袁飞;吴亚君;陈颖;葛毅强;;多重PCR同时检测常见8种食物过敏原[J];中国食品学报;2011年06期

4 郑义成;华萍;杨安树;刘波;陈红兵;;食物中过敏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0年21期

5 陈贺;匡渤海;刘志刚;黄钟;吴序栎;胡川;邹菊;;口虾蛄主要过敏原TM的单抗制备和免疫学特性鉴定[J];免疫学杂志;2010年11期

6 王海艳;袁飞;吴亚君;李刚;张富;陈颖;;食品中过敏原胡桃蛋白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0年05期

7 王守法;阚春月;许学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2009年23期

8 郭玲;刘爱国;胡志和;;牛血浆中主要蛋白质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9年21期

9 王子佳;李红梅;弓爱君;曹艳秋;苑海涛;;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年08期

10 许军;黄渊涛;林小炜;柯维国;;国内外食品过敏原标签标注情况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锦航;刘瑞;童欢;李献;强鸥;唐承薇;;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测定生长抑素含量[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年07期

2 张华利;肖桂娜;满石清;刘应亮;孟建新;;帽状铝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面等离子共振特性[J];无机化学学报;2007年02期

3 王晓雷;李伟;胡建东;张润娜;赵向阳;涂洪涛;李伟华;;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系统构建及应用研究[J];化学通报;2008年01期

4 张轶鸣;陈uo;廖滔;许吉英;陈义;;固定光路可变焦宽调角表面等离子共振成像装置[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年02期

5 雷新宪;肖桂娜;满石清;杨兴旺;;帽状锡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表面等离子的共振特性[J];物理化学学报;2009年01期

6 聂松,陈平,梁宋平;表面等离子共振-质谱法对相互作用的生物分子在10~-~(15)mol水平的微量鉴定[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1期

7 吴世康;汪鹏飞;;表面等离子共振(SPR)——一种新型化学检测方法的原理[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08年02期

8 符运良;张铁民;;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技术及其在样品检测中的应用[J];生命科学仪器;2012年02期

9 周春燕;陈长宝;李洁;隋红光;高吉刚;周杰;;苏丹红Ⅰ印迹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的制备与表征[J];应用化学;2014年09期

10 符运良;林红;;SPR生化分析仪及其在样品检测中的应用[J];光学仪器;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

本文编号:1699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699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7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