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基于改进粒子群的自动阻抗匹配方法与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05 21:19
【摘要】: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电能传输技术改变了传统电能传输对电线的依赖,具有传输距离远,穿透性强的优势,开创了无线电能传输的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过程中,由于线圈间距离变化,位置偏移,插入介质干扰及负载变化都会导致系统输入阻抗发生变化,从而与射频源内阻不匹配,造成能量反射,使传输效率大幅下降。因此,为了解决系统阻抗不匹配引起的传输效率降低的问题。本文采用无线电能传输自动阻抗匹配的方法,即通过检测系统的反射系数自动调节阻抗匹配网络,进一步完善了无线电能传输的理论基础,推动了无线电能传输相关电器产品的研发。本文首先分析了磁壀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原理,接着通过研究对比现有匹配网络的各种结构,分析其优缺点,针对大功率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匹配需求,提出广义的"Τ+Π"型匹配网络结构,然后为了提高匹配网络的速度和精度,本文采用了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最后,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加入定点匹配和自动匹配,以及没有匹配的情况下,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进而对无线电能传输自动阻抗匹配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加入自动阻抗匹配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根据反射系数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求得匹配网络参数,通过控制继电器阵列切换匹配结构,能极大地降低能量反射,保证了系统能量的高效率传输。
[Abstract]:As a new kind of electric energy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the magnetically coupled resonant radio energy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has changed the dependence of the traditional electric energy transmission on the wire, and has the advantage of long transmission distance and strong penetration, thus creating a new method of radio energy transmission. It has important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In the process of magnetically coupled resonant radio energy transmission, because of the variation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coils, the offset of the position, the interference of the insertion medium and the change of the load, the input impedance of the system will change, which will not match the internal resistance of the RF source and cause the energy reflection.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is greatly reduced. Therefor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decrease caused by impedance mismatch.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of automatic impedance matching for radio energy transmission is adopted, that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radio energy transmission is further improved by detecting the impedance matching network with automatic adjustment of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system.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adio energy transmission related electrical products.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principle of magnetic resonance radio energy transmission is analyzed. Then, by studying and comparing various structures of existing matching network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analyzed, and the matching requirements of high-power magnetically coupled resonant radio energy transmission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peed and accuracy of the matching network, an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lgorithm is proposed. Finally, a comparative experimental study on radio energy transmission system is carried ou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dding fixed point matching and automatic matching and without matching. Furthermore, the real-time and reliability of the automatic impedance matching system for radio energy transmission is verified. The radio energy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automatic impedance matching is used to obtain the matching network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he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lgorithm of reflection coefficient. By controlling relay array switching matching structure, energy reflection can be greatly reduced, and high efficiency transmission of system energy can be ensured.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M724;TP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云国;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探索[J];皖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戴卫力;费峻涛;肖建康;范新南;;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综述及应用前景[J];电气技术;2010年07期

3 李松;;中压电能传输系统在大型桥梁上的运用[J];山西建筑;2010年25期

4 贾楠;;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在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31期

5 黄学良;谭林林;陈中;强浩;周亚龙;王维;曹伟杰;;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究与应用综述[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10期

6 王敏星;李大伟;;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发展及研究方向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年06期

7 武瑛,严陆光,黄常纲,徐善纲;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性能分析[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3年04期

8 霍沛威 ,詹万强;中压电能传输与低压供电[J];广东科技;2004年05期

9 武瑛,严陆光,徐善纲;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10 王平楠;唐厚君;;基于非接触电能传输电路的技术分析[J];微处理机;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跃;;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及其最新进展[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2 黄学良;;充满机遇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3 李聃;;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4 杨庆新;;无线电能传输研究的主要工作及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5 苏玉刚;;齐心协力促进无线电能传输科学与技术的发展[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6 张超;闫卓;杨庆新;陈海燕;;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可分离变压器耦合性能研究[A];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茂春;王进华;石亚伟;;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综述[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贾俊林;李时杰;;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A];第11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李时杰;贾俊林;孟庆龙;贺振国;;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韩腾;卓放;刘涛;王兆安;;采用非接触方式实现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A];第12届全国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建强 光明网记者 朱斌;天津工大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开创高铁列车供电新模式[N];光明日报;2014年

2 张国圣;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获突破[N];光明日报;2007年

3 ;无线电能传输灯泡诞生[N];消费日报;2007年

4 记者 左永刚;非接触电能传输研究获多项自主创新成果[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5 记者 刘垠;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应用前景看好[N];大众科技报;2011年

6 李承承;无线电能传输领域专利技术发展趋势分析[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胡茗皓;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突破 高铁无线供电成为可能[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年

8 记者王华楠;“无线供电”梦想成真[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1年

9 王艳红;“隔空”点灯,无线输电终结插座?[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记者 张亦筑 匡丽娜;我市与两所澳新知名大学“联姻”[N];重庆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忠远;智能电网中电能传输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监督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陶国彬;非接触电能传输关键应用技术问题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赵志浩;无线电能传输网传能机制与优化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4 赵俊锋;三维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张献;基于电磁—机械同步共振的无线电能传输与转换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6 王智慧;基于包络线调制的非接触电能传输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7 李泽松;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周诗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能量建模及其应用[D];重庆大学;2012年

9 李阳;大功率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方法与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10 夏晨阳;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能效特性的分析与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勋范;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杜凯召;自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与优化[D];河北大学;2015年

3 童文懿;无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效率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王静;双负载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参数设计与频率控制[D];郑州大学;2015年

5 李晓芳;井下电磁阀的非接触式控制系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王洋;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与信息同步传输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乔晓薇;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磁场强度三维测量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侯向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电磁机构耦合程度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9 薛慧;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建模与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10 宁峰;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电能传输多方向性传输线圈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548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2548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9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