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技术

发布时间:2018-11-06 19:36
【摘要】: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是光纤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详细论述了光纤SPR传感器的各种结构和优点;分析了金属膜层的膜材料和膜层厚度、镀膜光纤长度、双层金属膜的组合和厚度比例等参数对光纤SPR传感器性能的影响;概述了光纤SPR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包括多模光纤SPR传感器、单模光纤SPR传感器、光纤布拉格光栅SPR传感器、倾斜光纤光栅SPR传感器、长周期光纤光栅SPR传感器、多通道光纤SPR传感器、光子晶体光纤SPR传感器和纳米金属颗粒光纤SPR传感器;给出了光纤SPR传感器的研究重点与发展方向。
[Abstract]:Optical fiber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 sensing is one of the hotspots in the field of optical fiber sensing. The structure and advantages of fiber optic SPR sensor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film material and thickness of metal film, the length of coated fiber, the combination of double-layer metal film and thickness ratio on the performance of optical fiber SPR sensor are analy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of fiber optic SPR sensor are reviewed, including multimode fiber SPR sensor, single mode fiber optic SPR sensor, fiber Bragg grating SPR sensor, tilted fiber Bragg grating SPR sensor, long period fiber Bragg grating SPR sensor. Multi-channel optical fiber SPR sensor, photonic crystal fiber SPR sensor and nano-metal particle optical fiber SPR sensor; The research emphasi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optical fiber SPR sensor are given.
【作者单位】: 广东海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2015A030401094) 广东海洋大学自然科学基金(C16398);广东海洋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项目(hdyq2017005)
【分类号】:TP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家骅;振动对传象光纤分辨率影响的一组可靠性实验[J];强度与环境;1997年02期

2 于波;周健;;利用付孔光纤进行屋内配线[J];通信技术;2008年06期

3 冯金垣,王洪;光纤CO_2气体传感方法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陈维千;光纤通信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第二讲——光纤和光缆[J];电力系统自动化;1981年02期

5 A·R·泰勃;毛宗雄;;一项新兴的技术——光纤检测技术[J];仪表工业;1983年01期

6 崔得东;郝重阳;宁瑾歌;;制导光纤弯曲损耗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6年S5期

7 何香云;;利用光纤后向散射探测故障位置[J];航空电子技术;1984年02期

8 綦菲;辛奕;董新永;孟庆强;赵春柳;金尚忠;;基于乙醇灌注边孔光纤的Sagnac干涉型温度传感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3年01期

9 赵羽;刘永智;;具有消逝场结构的光纤氢气传感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羽;刘永智;严启发;陈德军;;一种消逝场型光纤氢气传感器的实验研究[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强;全光纤低频振动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陈郁芝;新型结构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及其生化应用研究[D];深圳大学;2017年

3 刘晓慧;免标记光纤珐—珀生物传感机理与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4 段德稳;耐高温微型光纤干涉传感器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刘桂根;光纤生物传感的动态范围及灵敏度增强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6 罗吉;基于微纳结构的光纤消逝场传感器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4年

7 王晓娜;光纤EFPI传感器系统及其在油气井中应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学忠;D型光纤干涉器件传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梁燕洪;光纤包层模式传感器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刘丹会;光纤磁光器件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4 张玉龙;多芯少模光纤位移和曲率传感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5 栾盼盼;基于光纤锥结构的干涉型传感器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6年

6 张小兵;手持式光纤故障诊断仪的研究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袁艳玲;基于倏逝场效应的光纤传感特性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8 王彦溥;光纤传感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李乐;静电纺丝技术在微纳光纤传感中的初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10 孙玉锋;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电压传感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15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315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c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