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基于引文分析和深度学习的新兴技术识别算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6 14:48
【摘要】:新兴技术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可以引导企业跟上技术发展的趋势。众所周知利用新兴技术发展趋势可以帮助企业做出重要的技术和业务决策。因此完成新兴技术的识别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现有的模型大多数是针对某些特定的技术领域进行识别,这通常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实际的要求。鉴于此,本研究重点如下:首先,对美国1975-2009年的专利引用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取了一些对新兴技术识别具有代表性的特征项。根据以上提取的所有特征对专利引用数据进行了索引和聚类的预处理,接下来应用本研究提出的新兴技术和非新兴技术类别自动标注算法,实验结果表明类别自动标注算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后结合深度信念网络和逻辑斯蒂克回归模型构建了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新兴技术识别算法。其次,使用了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供的专利引用数据来测试和评估基于深度学习的新兴技术识别算法。该算法通过自动选取专利引文数据中最佳的特征组合来进行新兴技术的识别。测试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和稳定地识别新兴技术,通过与其它算法进行对比,发现新算法的准确率比其它算法要高1.05%。
[Abstract]:Emerging technology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t can guide enterprises to keep up with the trend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use of emerging technology trends can help enterprises to make important technical and business decisions.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omplete the identification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most of the existing models are aimed at some specific technical fields, which usually have some limitations and can not meet the actual requirements. In view of this,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is as follows: firstly, the patent citation data from 1975 to 2009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analyzed in depth, and some representative feature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are extracted. According to all the features extracted above, the index and clustering of patent reference data are preprocessed, and then the automatic labeling algorithm of emerging and non-emerging technology categories is applied in 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is effective. Then a new technology recognition algorithm based on deep learning is constructed by combining depth belief network and logical Steak regression model. Secondly, the patent reference data provided by the 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is used to test and evaluate the emerging technology recognition algorithm based on in-depth learning. The algorithm automatically selects the best feature combination in patent citation data to identify emerging technologies.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algorithm can identify the emerging technology accurately and stably, and by comparing with other algorithms, the accuracy of the new algorithm is 1.0555%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algorithms.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P181;TP31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振新;OCR的前景在应用[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5年34期

2 宋艳;银路;;基于不连续创新的新兴技术形成路径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年04期

3 邓亚玲;;突破性创新与新兴技术的起源[J];现代商业;2007年17期

4 ;安捷伦2010测试测量大会开幕聚焦4G和数字视频等新兴技术[J];电子测量技术;2010年04期

5 ;亚洲地区最大的测试测量年度盛会开幕,安捷伦2010测试测量大会聚焦4G和数字视频等新兴技术[J];中国新通信;2010年07期

6 ;单机亚洲地区最大的测试测量年度盛会开幕,安捷伦2010测试测量大会聚焦4G和数字视频等新兴技术[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0年04期

7 ;安捷伦2010测试测量大会聚焦4G和数字视频等新兴技术[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0年04期

8 杨涛;孙军伟;;新兴技术管理策略浅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1年01期

9 井润田;刘萍;傅长乐;;新兴技术辨识的组织理论解释[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年05期

10 孝文;;2010十大新兴技术展望[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侯剑华;都佳妮;;战略性新兴技术的开发策略浅析[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程跃;银路;李天柱;;企业能力与新兴技术演化的关系及案例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邓光军;曾勇;;新兴技术的研发投资决策[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银路;王敏;;新兴技术的市场拓展与实物期权思维的应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林;周宗放;;基于信度理论的新兴技术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方法[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6 高峻峰;;基于新兴技术演化的企业竞争优势研究——以计算机技术和IBM公司为例[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宋杨;王桂波;苏强;;潜艇噪声控制与利用新兴技术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2013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杨双定 刘琳琳;中油测井 阵列感应技术识别超浅油层[N];中国石油报;2010年

2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杜鹏;治理新兴技术风险需整合利益相关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余江;我国新兴技术产业化如何破局[N];学习时报;2014年

4 王续琨 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管-学-研-产”共促战略性新兴技术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 罗军;新兴技术、产业是制造业转型之引擎[N];福建工商时报;2013年

6 记者 段曙东;关注新兴技术 促进产业发展[N];中国质量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刘霞;2014年十大具有颠覆性的新兴技术(三)[N];科技日报;2014年

8 沈雪石 刘长利 吴集 敖锋;10年百项新兴技术看台[N];科技日报;2013年

9 《网络世界》记者 于翔;关注六大领域 IBM成立新兴技术大学[N];网络世界;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刘霞;2014年十大具有颠覆性的新兴技术(一)[N];科技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敏;新兴技术“三要素多层次”共生演化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宋艳;新兴技术的形成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瑛;新兴技术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何应龙;新兴技术企业产品预测、市场价值与特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程跃;企业能力与新兴技术共生演化机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陈宗年;新兴技术管理体系与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高峻峰;配套环境对新兴技术演化的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邓光军;研发与新兴技术投资的实物期权模型及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春辉;基于引文分析和深度学习的新兴技术识别算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7年

2 邸卿;新兴技术获利方式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3 王鹏;战略性新兴技术辨识方法研究[D];大连大学;2013年

4 郭彦丽;新兴技术跨领域评价方法及对策建议[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5 钮冬艳;3D打印在偶动画中的探索与应用[D];吉林艺术学院;2016年

6 刘中杰;新兴技术商业化过程中“峡谷”特征及成因[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7 张伟;基于新兴技术不确定性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饶蕾;新兴技术领域商业模式识别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刘峰;新兴技术产品商业化过程中的“峡谷”跨越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柴张琦;新兴技术企业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绩效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35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335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3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