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遗传算法的负刚度装置优化布置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optimal layout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a new type of trajectory negative stiffness device (negative stiffness device,NSD). The model consider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NSD in acceleration control and displacement control at the same time. Set 5 groups of weighted coefficient combin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control effect under different optimization emphasis. Taking a 10-story structure as an example, the optimal weighting coefficient combination is obtained by comparing the control effect of the negative stiffness device and the traditional damper,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optimal layout of the negative stiffness device is obtained by comparing five groups of weighted coefficient combination.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莱斯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61120375)
【分类号】:TU352.1;TP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海恩;吕谋;;供水系统预警监测站的优化布置[J];中国给水排水;2007年09期
2 伊廷华;张旭东;李宏男;;基于异步爬猴群算法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13年05期
3 郝品正,李伯海,李一兵;大源渡枢纽通航建筑物优化布置及通航条件试验研究[J];水运工程;2000年10期
4 陈呈频;毕娜;施祺方;兰秀菊;;车间设施优化布置方案[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7年01期
5 王国新;王卫争;;高层建筑中强震仪的优化布置[J];振动与冲击;2008年10期
6 廖重云;;三峡三期工程主坝施工机械优化布置[J];水利水电施工;2011年03期
7 李伟峰;祝加勇;袁朋超;;厂区车间出入口的优化布置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2年Z6期
8 伊廷华;张旭东;李宏男;;基于改进猴群算法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13年02期
9 张政华;毕丹;李兆霞;;基于结构多尺度模拟和分析的大跨斜拉桥应变监测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J];工程力学;2009年01期
10 伊廷华;王相;李宏男;;考虑敏感性和鲁棒性相协调的多维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J];振动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沈扬;远近;;胎带机浇筑混凝土优化布置模型设计及应用[A];第二届水电工程施工系统与工程装备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0年
2 王景春;刘志春;李凤超;;基坑位移量测测点的优化布置[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3 吴丹;吴子燕;覃小文;杨海峰;;基于两步有效配置法的传感器优化布置[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路玲玲;王曦;黄晨光;刘彦池;;海洋平台结构的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吴丹;吴子燕;覃小文;杨海峰;;基于两步有效配置法的传感器优化布置[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丰;刘德有;谭志忠;;风电场风机优化布置数学模型研究[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08)[C];2008年
7 魏燕定;吕永桂;陈子辰;;机敏杆压电扭转驱动器/传感器优化布置[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伟;基于智能优化的工程振动控制策略及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2 赵俊;结构健康监测中的测点优化布置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王娟;结构时域辨识方法及传感器优化布置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4 孙小猛;基于模态观测的结构健康监测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永涛;地下洞室位移反分析的测点优化布置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5年
2 赵秀琪;基于现代智能算法的土木工程结构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3 张美玲;钢棒裂纹损伤模态识别中的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4 代凤娟;支持故障预测的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5 马莎莎;高层建筑结构健康监测中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6 牛国纯;水工结构动力检测的传感器优化布置与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杨志魁;基于灵敏度有效独立的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8 苏万林;高层建筑风致响应实测测点的优化布置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王相;结构健康监测中多维传感器的优化布置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李壮;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健康监测中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64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464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