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空间细胞机器人接管非合作目标时的交互式参数辨识方法

发布时间:2019-07-02 19:02
【摘要】:为应对日益复杂和多样的在轨服务需求,本文提出利用空间细胞机器人实施对非合作目标的接管控制.针对非合作目标接管控制中的惯性参数辨识问题,考虑到常用的递推最小二乘法依赖中心节点及计算量过大等不足,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空间细胞机器人系统的交互式参数辨识算法,建立了质量、质心位置和惯性张量等惯性参数的辨识模型,利用细胞机器人之间的少量数据交互实现分布式和异步式的参数辨识.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能够实现辨识结果的收敛性和一致性,辨识精度较高.最后分析了噪声、链路断开、拓扑结构和交互策略等因素对算法收敛性和一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算法在噪声和链路断开等情况下仍能保证辨识结果的有效性.同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异步交互策略的优越性.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diverse demand for in-orbit services, this paper proposes to use space cell robots to take over non-cooperative target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erti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in non-cooperative target takeover control, considering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ommon recurrent least square method, such as relying on the center node and too much calculation, an interactiv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for space cell robot system is proposed, and the identification model of inertia parameters such as mass, centroid position and inertia tensor is established. Distributed and asynchronous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is realized by using a small amount of data interaction between cell robot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can realize the convergence and consistency of 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accuracy is high. Finally, the effects of noise, link disconnection, topology and interaction strategy on the convergence and consistency of the algorithm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can still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in the case of noise and link disconne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advantages of asynchronous interaction strategy are verified by simulation analysis.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西北工业大学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272256,61005062,6080503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3102015BJ020)
【分类号】:TP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磊;袁建平;罗建军;;接近非合作目标的部分状态反馈姿轨联合控制[J];计算机仿真;2013年09期

2 黄京梅;胡士强;;空间非合作目标在轨主/被动融合跟踪方法[J];计算机工程;2012年04期

3 李文跃;徐贵力;周龙;王彪;田裕鹏;李开宇;;空间非合作目标相对导航技术研究[J];航空兵器;2012年03期

4 于晓婷;郁丰;吴佳鹏;;基于立体视觉的非合作航天器超近距离相对导航[J];兵工自动化;2014年04期

5 宋文彬;;基于合作目标与非合作目标的一体化空间配准新算法[J];电讯技术;2013年11期

6 刘玉;陈凤;黄建明;魏祥泉;靳永强;;在轨服务中非合作目标空间圆检测方法研究[J];载人航天;2014年03期

7 谷志军;翟华;陈磊;;利用视线角信息的非合作目标相对距离估计方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22期

8 戴崇;徐振海;肖顺平;;非合作目标动态RCS仿真方法[J];航空学报;2014年05期

9 杨立峰;岳晓奎;;基于立体视觉的非合作航天器相对导航[J];计算机仿真;2009年10期

10 苗锡奎;朱枫;郝颖明;;多像机非共视场的非合作飞行器位姿测量方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唐超;唐庆博;王跃阳;;基于光学的空间非合作目标探测方法分析[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12年

2 张秋华;韩琦;孙毅;;空间非合作目标交会运动状态估计的卡尔曼滤波方法[A];2004全国测控、计量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支帅;张刘;金光;;非合作目标超近距离双目测量系统误差分析[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2013年空间光学与机电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张鑫;张雅声;姚红;;基于SoftPOSIT算法的非合作目标相对位姿估计[A];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论文集(第15卷)[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高学海;GEO非合作目标接近的编队机器人导航制导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张立佳;空间非合作目标飞行器在轨交会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杨博;空基辐射源非合作探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李元凯;空间非合作目标自主随动跟踪与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王燕;非合作目标精确定位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唐永鹤;基于序列图像的空间非合作目标三维重建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尚洋;基于视觉的空间目标位置姿态测量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Tsetyrkina Sofya;面向在轨操控的服务卫星总体方案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黄秀韦;非合作目标情形下的航天器交会参数辨识与控制器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舒巨;考虑机械臂柔性的非合作目标惯性参数辨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吴青昀;空间机械臂对于非合作目标的视觉导航与跟踪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朱超;空间旋转飞网捕获系统机构设计与仿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6 谷蔷薇;基于2D/3D图像数据融合的空间目标运动估计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凌惠祥;空间非合作目标的跟踪指向控制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8 冯一博;基于无源测量信息的非合作目标轨道预报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9 程鹏;基于点云的空间非合作目标双目视觉测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0 郭本生;基于立体视觉的非合作目标运动估计与结构估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09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509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7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