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金属氧化物模拟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27 11:59
【摘要】: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传感器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作为生物化学非常重要的检测工具,生物传感器在基础研究、食品分析、临床医学与诊断、环境安全检测、过程控制与检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使用较多的是酶生物传感器,基本原理是将酶作为传感器敏感基元,测试出与检测目标物浓度成比例关系的某些物理、化学参数等可测信号,从而实现对目标底物的定量分析,具有响应快、灵敏度高、使用简捷等优点。酶生物传感器中的酶具有活性高、特异性强等显著优点,但对环境的依赖性很强,在高温、强酸碱等条件下易失活,这使得酶生物传感器存在稳定性差、寿命短等缺点。随着对纳米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发现某些稀土、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具有酶的活性。相比较于天然的生物酶,它们具有制备简单、稳定性强、成本低等优点,可以替代酶用作生物传感器敏感基元,这些研究为新型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带来了机遇。我们制备了CeO_2、MnO_2、Co_3O_4及其复合型氧化物纳米颗粒,发现它们具有类似于氧化酶的催化活性,并实现了金属氧化物模拟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取得了如下成果:1.基于CeO_2具有氧化酶的特性,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过氧化氢和葡萄糖检测体系,即Ce(OH)CO_3·H_2O/H_2O_2/TMB反应体系。在该反应体系中,当H_2O_2和TMB溶液加入到Ce(OH)CO_3·H_2O粉末中,在弱酸性条件下发生显色反应,并且颜色深度随H_2O_2浓度的变化而产生规律性变化,实现了H_2O_2的比色法测试,检测的线性响应浓度范围在在0-80μM,检测限为0.3μM,相对标准误差低于5.1%。该体系作适当修改后也可用于葡萄糖的比色法测试,检测的线性响应浓度范围在0-140μM,检测限为0.4μM,相对标准误差低于5%。2.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了Ce-Mn、Co-Mn复合型氧化物纳米颗粒。在以TMB、OPD等作为底物的比色法检测实验中,我们发现这两种材料都具有氧化酶的催化活性,并且能够在微酸性条件下工作而不失活,工作的温度范围宽,重复利用性较高,可用于研制新型稳定的生物传感器。同时,这些氧化物可高效地催化TMB、AzBTS、DOPA等有机物的氧化反应,可用于环境中污染物的降解。3.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型氧化物催化TMB、Rh640等底物而产生颜色变化的本质是进行了氧化还原反应,即电子转移。我们将制备的复合型氧化物材料滴涂在玻碳电极上作为生物传感器电极,进行了循环伏安曲线测试。结果表明金属氧化物模拟酶在反应过程中充当了电子转移的媒介,即有效地加速了电子转移。因此,这些材料用于生物传感器上,可以大大地提高生物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P21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刚;生物传感器[J];电气时代;2000年06期

2 尹畅,刘健平,范静华;生物传感器在环境分析中的研究现状与前景[J];生物技术通讯;2000年04期

3 平永苍,黄振芳;测酚生物传感器的进展[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00年03期

4 孙康,李仲辉,陈孝康;主客体葡萄糖、乳糖生物传感器的研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1年04期

5 长孙东亭,罗素兰;生物传感器[J];生物学通报;2001年11期

6 蔡德聪;生物传感器发展与应用前景[J];传感器世界;2001年10期

7 吴西梅,刘欣,陈永泉;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1年02期

8 李真;戴媛静;陈曦;;生物传感器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J];福建分析测试;2001年03期

9 黄刚;;生物传感器露真颜[J];中国电子商情;2002年10期

10 何星月,刘之景;生物传感器在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J];微纳电子技术;200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传金;吴海云;左月明;;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莫冰;刘晓为;;浅谈生物传感器在几个主要领域的应用及展望[A];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论坛暨东北MEMS研发联合体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薛瑞;康天放;;基于丝素蛋白固定乙酰胆碱酯酶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生物传感器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李彤;赵纯;;用于水体监测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5 任湘菱;唐芳琼;;光电化学体系构建新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A];中国感光学会影像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邹琴;李刘冬;;生物传感器在贝毒快速检测中的应用[A];泛珠三角区域渔业经济合作论坛第三次年会会议论文[C];2008年

7 邱筱岷;;生物传感器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2009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马芬;张成孝;;多标记型汞离子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任湘菱;唐芳琼;;银—金纳米复合颗粒增强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A];第一届全国纳米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10 黄智伟;黄琛;;光纤DNA生物传感器研究动向[A];中国电子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莫冰;四大应用领域,,生物传感器技术发展迅速[N];中国电子报;2004年

2 张巍巍;美研制出超灵敏生物传感器[N];科技日报;2012年

3 吴琼;生物传感器迅速成长[N];中国电子报;2000年

4 何屹;新生物传感器可观测细菌生长[N];科技日报;2011年

5 记者 毛黎;人体细胞生物传感器分子机理首次揭开[N];科技日报;2011年

6 记者 何永晋;乌生物传感器研究硕果累累[N];科技日报;2003年

7 白毅 王宇星;我国生物传感器研究获重大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张佳星;“火眼金睛”窥测基因调控[N];科技日报;2008年

9 汪明;2009年全球生物传感器市场有望突破40亿美元[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邹争春;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检测系统构建成功[N];中国医药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大川;恒温型纳米—滚环扩增-SPR传感器快速检测病原微生物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刘蓬勃;提高微流芯片生物传感器检测限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唱凯;Ⅰ:LSAW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临床应用研究 Ⅱ:两株罕见致病菌的鉴定[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4 高小尧;基于核酸的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D];福州大学;2014年

5 闫志勇;蛋白激酶活性的光电化学生物分析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6 张冰;SPR生物传感器及其与电化学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李继;生物传感器表面功能化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戚艳侠;新型纳米光学传感体系的构建及其对生物体内重金属离子的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9 叶尊忠;快速检测毒死蜱和大肠杆菌的便携式阻抗生物传感器仪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刘云;小型化光纤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生物传感器系统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云英;基于免标记荧光生物传感器检测蛋白质和小分子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杨彩凤;水热法生长微/纳米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吴小平;基于新型碳纳米复合材料构建电致化学发光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马晔;三维石墨烯/纳米材料复合生物传感器制备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范玲玲;两种二茂铁探针的合成及其在QCM生物传感器组装与再生研究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5年

6 段凯月;硫族钼化物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何颖;金属纳米材料和功能化的碳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8 张娟娟;基于纳米材料和酶构建的胆固醇和伴刀豆球蛋白A的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9 王昱琳;基于明胶—多孔炭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10 汪淑婷;基于纳米材料和核酸探针的新型荧光生物传感器[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29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529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1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