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高压水喷射装置对自来水管道清洗机器人运动性能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30 10:00
【摘要】: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也离不开自来水,自来水供给绝大多数采用管道运输技术。然而,供水管道因长久运行,会出现腐蚀、外泄、沉积物等,严重影响居民用水安全。因此,这也一定程度上促进着管道清洗技术的发展。本文针对城市大口径自来水管道沉积物清洗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自来水管道清洗机器人,采用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在设计完成机器人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与仿真分析结合的方法,完成了高压水喷射装置对自来水管道清洗机器人运动性能影响研究。具体研究工作如下:首先,给出了管道清洗机器人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并借助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完成了管道清洗机器人整体结构装配设计。其次,通过分析机器人载体牵引力输出及越障原理,建立了压紧机构力学模型和机器人载体典型障碍的力学模型,完成了管道清洗机器人运动性能研究。然后,研究了高压水射流清洗作用机理,找到影响高压水喷射装置的关键相关参数,完成了这些参数设计及优化。基于多刚体动力学、机械振动学理论,研究了高压水喷射装置对机器人整体运动性能的影响,建立了管道清洗机器人系统的多刚体力学模型及简化二自由度有阻尼振动模型。最后,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了管道清洗机器人仿真实验平台。基于仿真实验平台,验证了所设计机器人载体的可行性,验证了高压水喷嘴装置相关参数设计的可靠性。并得知机器人的振动,质量分布及高压水喷射装置的高速旋转,对机器人运动性能都有很大程度影响。合理布置机器人整体结构布局,使得机器人尽可能满足质量分布系数ε=1,取管内姿态角φ=0°,是提高运动性能的有效措施;要实现机器人载体和高压水喷射装置协同稳定工作,必须在机器人载体运行到稳定设定速度后,再低速启动高压水喷射旋转臂,同时必须保证足够的张紧弹簧预紧力。
【图文】:

管道机器人


目前,国内很多大学及科研单位从事于管道机器人的研究,主要是针对通风管道、中央空调管道等清扫作业方面,且有多年研究基础[29]。其中有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天津大学、上海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等[30-60]1.2.1 国外研究现状上世纪 70 年代末,由法国人 J.Vertut 成功开发一种管内轮腿式行走机构,首次实现机器人管内自主作业行走,能够较好适应管径的变化[16]。它的出色之处在于,两个行走轮配合四个腿式结构,增加了机构本体的灵活度。但此机构也仅能实现在管道内行走,无法携带其他工具进一步完成管内作业。由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的Dipl.-Ing. AndreasZagler研制的管道机器人,长度为 0.75m,宽度为 0.6m,高度为 0.6m,最大作业速度 0.1m/s。机器人空气中重量为 20kg,利用八个足爬行驱动,额外负载能力 15kg[17]。

管道检测机器人


图 1.2 MAKRO 管道检测机器人Fig1.2 MAKRO in-pipe inspection robot2002 年,美国弗罗里达大学智能机械设计实验室成功研制一款管道清理机 OPCR-OH’S。OPCR-OH’S 主要有三大模块:头部模块、稳定控制模块及模块,适用管径范围较大,机器人本体采用一对微电机驱动,能够快速高效转弯动作[19]。但它的不足之处在于牵引力不足,且仅能有效检测到管道内需洗污渍的位置,无法携带清洗作业工具完成管道清洗工作。2005 年,由日本两位学者 Tomoyasu Oya 和 Tokuji Okada 共同研制了一款新道机器人,此款机器人整体为伸缩式的,能够较好地适应管道内径变化。机可根据管道工况变化整体结构,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越障能力,管径适应范围40mm 到 210mm,并且自身采用 maxon 伺服电机来实现实时驱动,,整体采用合架,所以主动轮动力十足[20]。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P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湖南:首例机器人手术成功完成[J];吉林医学信息;2015年10期

2 齐欣;;焊研科技“机器人事业部”正式成立[J];现代焊接;2012年02期

3 ;唐山开元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J];现代焊接;2012年07期

4 蒋毅;;成都焊研科技正式成立机器人系统公司——成都焊科机器人有限公司[J];现代焊接;2012年08期

5 ;2016年先进机器人与社会发展研讨会暨第11届中国机器人焊接会议在沪举办[J];现代焊接;2016年09期

6 郑华;;成都思尔特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落成典礼在成都隆重举行[J];现代焊接;2011年02期

7 ;唐山开元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J];现代焊接;2012年10期

8 ;沈阳智勤机器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8年12期

9 方晓霞;;中国机器人产业:现状、问题与对策[J];发展研究;2018年10期

10 梁文莉;;全球机器人市场统计数据分析[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1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玲娟;皇才进;祁亚卓;;国外挤奶机器人的发展现状[A];第七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C];2016年

2 鲁守银;周玉成;刘晓平;;时变不定机器人系统的鲁棒镇定[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3 刘明尧;谈大龙;邹立;;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设计[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晁代宏;刘荣;吴跃民;宗光华;;光波导封装机器人系统研究现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潘耀鹏;;“猎隼”固定翼空中机器人系统设计报告[A];2004中国空中机器人大赛论文汇编[C];2004年

6 严世榕;;一种悬挂式擦窗机器人系统的动力学研究[A];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第7卷)——'2005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5年

7 王静;边继东;张大慧;林峰华;张宏;;管道定量采样机器人系统设计[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二)[C];2009年

8 史爱芬;洪奕光;秦化淑;;一类空间刚性机器人系统的鲁棒控制[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9 刘思久;于在宇;裴超;于志国;;骨折整复机器人系统的网络传输[A];2007'仪表,自动化及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阮晓钢;胡敬敏;李欣源;王启源;;一种独轮机器人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平衡控制[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嫦泽;女科学家的机器人梦[N];科学时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晨;韩泉城:让兴趣“拽着”学习跑[N];中国青年报;2011年

3 口述 小i机器人总裁 朱频频 采访整理 本报记者 冯庆艳;小i机器人:“死去”与活来[N];经济观察报;2015年

4 本报记者 张赋兴;机器人:未来防恐利器[N];科学时报;2011年

5 记者 高长安 通讯员 李怀生;室内板材建筑机器人研制成功[N];科学时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王晨;大学生在成长 机器人在进化[N];中国青年报;2011年

7 胡里奥;与机器人共舞[N];中国青年报;2011年

8 南珊珊;人机协作引领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N];中华工商时报;2019年

9 IT时报记者 潘少颖;“什么,我在和一个机器人打电话?”[N];IT时报;2019年

10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 吴振宇;机器人下乡助力分级诊疗[N];健康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雨潭;多驱动煤矿救援机器人行走系统与驱动模式自适应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2 别东洋;模块化自重构机器人分布式变形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3 李

本文编号:2544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544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0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