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基于状态反馈和转矩补偿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柔性负载控制方法

发布时间:2020-02-04 11:58
【摘要】:柔性负载广泛存在于各类高性能驱动控制系统中。为了抑制由于负载柔性引起的谐振以及补偿负载转矩扰动对系统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反馈与转矩前馈控制器的柔性负载控制策略。未知状态和负载转矩采用卡尔曼滤波器进行估计。然后利用估计得到的谐振相关状态对系统谐振进行补偿,利用估计得到的负载转矩对负载转矩影响进行补偿。相对于传统状态反馈策略,所提出的柔性负载模型和控制器将柔性阻尼考虑在内,并且所提出的负载转矩前馈控制器可以补偿任意变化的负载转矩。在此基础上,利用极点配置策略对控制系统参数进行确定。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文中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图文】:

策略,状态反馈,极点位置,PI控制


峁鉼缤?。图7(a)—(f)展示的分别为极点配置结果为图6中A、B、C时的仿真结果。图7(a)、(b)展示的为表2控制器参数Tab.2ControllerParameters控制策略极点极点位置PI参数PIAξ1=ξ2=0.278,ω1=ω2=20kp=1.41,kI=25.98状态反馈Bξ1=ξ2=0.707,ω1=ω2=20kp=1.97,kI=25.98,k1=54.4,k2=3.61状态反馈Cξ1=ξ2=0.707,ω1=ω2=30kp=3.90,kI=131.5,k1=244,,k2=4.63实轴轴虚303010301020100ABC图6PI控制策略以及状态反馈策略所确定极点位置Fig.6PoleplacementofPIcontrollerandstatefeedbackcontrollerωm,ωL,ωerf/rad(/s)0.20.10.00.20.1t/s(a)极点A转速024t/s(b)极点B转速024t/s(c)极点C转速024Tm(/N)m0.40.20.00.2t/s(d)极点A转矩024t/s(e)极点B转矩024t/s(f)极点C转矩0241.00.50.01.00.5图7状态反馈控制策略与PI控制策略控制效果对比Fig.7ComparisonbetweenoptimalcontrollerandPIcontroller采用PI控制策略并且极点配置结果位于A时仿真结果;图7(c)、(d)为采用状态反馈策略并且极点配置结果位于B时仿真结果;图7(e)、(f)为采用状态反馈策略并且极点配置结果位于C时仿真结果。其中,图7(a)—(c)中实线为负载转速ωL,虚线为电机转速ωm。图7(d)—(f)展示的为给定电机转矩Tm。图8展示的为Kalman状态估计器估计结果,

策略控制,状态反馈控制,PI控制,策略


loadparameters参数数值转动惯量Ia/(kgm2)0.1673刚柔耦合系数Fa/(kgm1/2)0.3243模态频率Ω/Hz1.4306模态阻尼系数ξ/(Nm/(rad/s))0.634对电机进行转速控制,分别进行阶跃转速给定与阶跃负载转矩给定。其中,给定转速分别在0s和2s给定为阶跃0.1rad/s和0.1rad/s,在1s处施加阶跃负载转矩为0.04Nm,在3s时撤除。分别使用PI调节器和状态反馈策略对转速进行控制,其中PI调节器参数确定方法参考文献[5]。两种控制策略控制参数以及极点位置分别如表2和图5所示。在表2控制参数作用下的仿真结果如图6。图7(a)—(f)展示的分别为极点配置结果为图6中A、B、C时的仿真结果。图7(a)、(b)展示的为表2控制器参数Tab.2ControllerParameters控制策略极点极点位置PI参数PIAξ1=ξ2=0.278,ω1=ω2=20kp=1.41,kI=25.98状态反馈Bξ1=ξ2=0.707,ω1=ω2=20kp=1.97,kI=25.98,k1=54.4,k2=3.61状态反馈Cξ1=ξ2=0.707,ω1=ω2=30kp=3.90,kI=131.5,k1=244,k2=4.63实轴轴虚303010301020100ABC图6PI控制策略以及状态反馈策略所确定极点位置Fig.6PoleplacementofPIcontrollerandstatefeedbackcontrollerωm,ωL,ωerf/rad(/s)0.20.10.00.20.1t/s(a)极点A转速024t/s(b)极点B转速024t/s(c)极点C转速024Tm(/N)m0.40.20.00.2t/s(d)极点A转矩024t/s(e)极点B转矩024t/s(f)极点C转矩0241.00.50.01.00.5图7状态反馈控制策略与PI控制策略控制效果对比Fig.7ComparisonbetweenoptimalcontrollerandPIcontroller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丁有爽;肖曦;;伺服系统柔性负载建模方法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年03期

2 杨明;郝亮;徐殿国;;基于自适应陷波滤波器的在线机械谐振抑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3 王庆龙;张兴;张崇巍;;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双滑模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转速辨识[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06期

4 王伟华;肖曦;丁有爽;;永磁同步电机改进电流预测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03期

5 刘才山,王建明,阎绍泽,刘又午;柔性机械臂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及控制的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光;李建龙;;基于参数辨识的永磁同步电机电流预测控制方法[J];科技通报;2017年07期

2 张敏;付胜国;李世华;;皮带轮伺服系统频域建模与时变扰动控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7年07期

3 陈运胜;;主轴滚子轴承铣削加工中切削深度优化量算[J];机械与电子;2017年07期

4 姜建国;韩康;;基于滑模观测器的PMSM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7年07期

5 徐楠;吕彦;谢后晴;;永磁同步电机改进预测电流控制[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7年07期

6 汪琦;王爽;付俊永;李永贵;冯坚栋;;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参数辨识的永磁同步电机电流预测控制[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7年07期

7 邵瑞;张淼滢;;一种大功率永磁同步牵引电机失磁故障诊断方法[J];河南科学;2017年06期

8 朱雅;贺昱曜;许宇豪;成月;;基于级联MRAS的PMSM参数在线辨识算法[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9 丁有爽;肖曦;;基于负载位置反馈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柔性负载谐振抑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7年11期

10 刘京;李洪文;邓永停;;基于扰动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电流环自适应滑模控制[J];光学精密工程;2017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婷娜;张必军;刘涛;魏玉春;夏长亮;;五桥臂逆变器驱动的双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占空比优化调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06期

2 张永昌;杨海涛;;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模型预测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15期

3 杨明;郝亮;徐殿国;;基于自适应陷波滤波器的在线机械谐振抑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4 王庆龙;张兴;张崇巍;;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双滑模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转速辨识[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06期

5 杨立永;张云龙;陈智刚;李正熙;;基于参数辨识的PMSM电流环在线自适应控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3期

6 牛里;杨明;刘可述;徐殿国;;永磁同步电机电流预测控制算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7 杨明;胡浩;徐殿国;;永磁交流伺服系统机械谐振成因及其抑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2年01期

8 陈振;耿洁;刘向东;;基于积分时变滑模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6期

9 王宏佳;徐殿国;杨明;;永磁同步电机改进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6期

10 刘颖;周波;李帅;冯瑛;;转子磁钢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检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1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建平,程鹏,张力军;状态反馈H_∞控制问题可解条件的简化[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刘珊中,朱邦太,牛新闻;状态反馈H_∞控制在二级倒立摆平衡系统中的应用[J];洛阳工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3 杨玉新;利用状态反馈提高伺服系统性能的研究与仿真[J];光学精密工程;1993年05期

4 程志斌 ,刘建国;灰色系统状态反馈的极点漂移[J];华中工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5 杨亚光;多输入灰色控制系统的状态反馈问题[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88年06期

6 黎阳;全状态反馈系统的仿真研究[J];广西工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7 屈百达,陆殿生;单时滞系统时滞状态反馈H_∞控制[J];沈阳工业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8 郑连伟,刘晓平,张庆灵;一类线性时滞系统的状态反馈H_∞控制器设计[J];东北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9 吴江宁,左爱秋;前馈及状态反馈在长行程高响应电液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机床与液压;2000年02期

10 蔚润义,高为炳;关于非线性大系统的局部状态反馈和稳定区域估计[J];航空学报;198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学绍;伍毅;张银鹤;;不改变系统能观性的状态反馈的存在[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黄力民;;部分变元稳定系统的分块设计与降维状态反馈[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3 闫金超;;倒立摆状态反馈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A];第三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根明;王志忠;;Morgan问题的解[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孙金生;李军;王执铨;;具有完整性的H_∞状态反馈控制系统设计[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李鑫滨;荆海燕;;类摆系统周期解的消除[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于萍;刘胜;;干扰抑制状态反馈H~∞控制器的MATLAB设计方法[A];'2002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论文集(第四卷)[C];2002年

8 孙宝彩;祁载康;;带状态反馈约束的驾驶仪极点配置设计方法[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明;施鼎汉;;一个可靠稳定化问题[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10 党向东;张庆灵;;时变时延状态反馈网络控制系统的指数稳定性[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钟慎;滞后过程的高鲁棒性控制方法的研究[D];华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燕凡;三轴跟瞄平台随动控制系统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程宝威;基于状态反馈的结构非线性振动试验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马哲;动态状态反馈与静态状态反馈鲁棒H_∞控制的比较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4 王永翔;基于状态反馈的四容水箱过程控制系统设计[D];北方工业大学;2017年

5 牛志强;基于状态反馈的自治混沌系统恒等同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蒋卫生;非光滑Pritchard-Salamon系统的状态反馈H∞-控制[D];四川大学;2002年

7 毕淑慧;时滞广义连续与离散系统的状态反馈H_∞控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张丙飞;应用于磁浮列车车轨耦合振动控制的状态反馈组合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方喜平;基于状态反馈的化工过程控制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10 赵彦;随机非完整系统的镇定及其稳定性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763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5763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3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