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热式风速传感器设计

发布时间:2020-02-27 09:07
【摘要】:风速是气象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目前风速按测量形式主要分为机械式测量、超声波式测量和热式测量。机械式风速计启动风速通常在0.3~0.5 m/s范围内,这给低风速测量带来困难。超声波式风速传感器可实现0.01 m/s量级的分辨率,但其体积较大、价格较昂贵。传统热式风速传感器在中低风速范围内灵敏度较高,但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其温度漂移是最主要的误差来源之一。为修正传感器的温漂误差,通常采用桥式电路补偿和利用单片机进行线性公式补偿等方法,但对于温漂特性呈非线性的传感器,则采用上述方法难以获得较好的补偿效果。0.3 m/s以下微小风速的精确测量和温漂修正,是风速测量领域的一个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热式风速传感器设计。传感器系统由恒功率加热的传感器探头、信号采集电路、恒功率控制电路、温漂修正算法及上位机等部分构成。该系统选用STM32作为微处理器芯片,PT100作为测温元件,采用24位高精度AD7794进行模数转换,运用PID算法和脉宽调制对传感器进行恒功率加热控制,利用遗传算法作为传感器的温漂修正算法。系统采集的数据可通过串口发送给C#语言编写的上位机显示并存储数据。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传感器探头进行了仿真分析,为硬件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的温度漂移得到了很好的抑制。在-20~40℃的环境温度和0.03~0.3m/s的风速量程范围内,该风速传感器的满量程精度可达5.19%,在低风速测量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图文】:

风速计


机械式风速计具有操作简单、抗干扰能力较强、风速测量范围广等优点,但其逡逑磨损会造成轴承性能变化,引起测量误差[74]。机械式风速计启动风速通常在逡逑0.3?0.5m/s范围内,图1.1所示为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FC-1风速计,它由3个逡逑半球形或抛物锥形的空心杯壳组成,杯壳固定在两两互成120。的三叉型支架逡逑上,启动风速为0.5m/s,这给低风速测量带来困难。逡逑I逡逑图1.1FC-1风速计逡逑1.2.2皮托管测量法逡逑皮托管测量法是利用流体流动时引起的气流总压与静压来确定流速的一种逡逑检测方法。皮托管主要由测头、管柱、外管、内管及静压、全压引出管路构成【9]。逡逑在管路设计时,要确保测量的全压、静压及相应压力的管路之间互不相通。对逡逑于较高风速的测量,皮托管式风速仪测量的精度和分辨率都相对较高,且其结逡逑构简单,成本较低。但对于低风速的测量适应性较差,且通常要求在全压测控逡逑处的雷诺数不低于200^。其实物图如图1.2所示。逡逑2逡逑

风速计,法国,超声波


风场干扰、无压力损失、不存在阻塞、机械磨损等并且使用时间长,对低风速逡逑测量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超声波风速计可实现O.Olm/s量级的分辨率,但其逡逑体积较大、价格较昂贵[|2],,图1.3所示为英国GILL的专业级超声波风速仪逡逑WindObserverll,启动风速低于O.lm/s,但其单价高达数千美元,给此类传感逡逑器的广泛应用带来限制。逡逑3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P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行鸿彦;于祥;邹水平;赵晨;;风杯式风速传感器启动风速校准实验箱的分析与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2015年09期

2 张越男;;试析C#编程语言的特点及功能[J];软件;2013年03期

3 雷文彬;;一种非线性PID控制算法的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2年04期

4 郭源博;周鑫;张晓华;陈宏钧;;三相电压型脉宽调制整流器的自抗扰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6期

5 张艳艳;巩轲;何淑芳;霍玉晶;;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进展[J];激光与红外;2010年11期

6 魏英智;丁红伟;张琳;徐宝玉;李海燕;;数字PID控制算法在温控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10年17期

7 张艳艳;霍玉晶;何淑芳;巩轲;;一种新的双频激光多普勒测速方法的实验研究[J];激光与红外;2010年07期

8 林丽艳;杜磊;包军林;何亮;;光电耦合器电离辐射损伤噪声相关性模型[J];电子科技;2010年03期

9 李茜;李彬;朱雪丹;;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0年03期

10 崔宏敏;黄战武;何惠森;;基于RS 232接口标准的SMT数据采集技术[J];现代电子技术;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年平;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警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 艾青;热辐射与高速流耦合换热的数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叶云飞;一种风速传感器的结构设计与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2 丁铁;空中水物理测量传感器设计[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3 戴伟;探空温度传感器的数值分析与优化设计[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4 李济民;基于遗传算法的轨道精调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姚炜;微风速矢量测量系统[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6 夏清文;基于数字PID的SPM控制系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7 吴乃军;风资源评估数据记录仪[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5年

8 张国耀;计算机在风速传感器测试技术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83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583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f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