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6 19:36
【摘要】:光子晶体光纤(Photonic Crystal Fiber,PCF)因其具有体积小、单模传输、包层空气孔设计灵活多样等特点,成为近几年光学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技术具有高灵敏度特性,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领域。本文以光子晶体光纤为载体,设计多种新型的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PCF-SPR)生物传感器。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对所设计的生物传感器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各项传感特性,为以后PCF-SPR生物传感器的制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利用金属银作为SPR激发层,设计一种采用TiO_2薄膜增强传感特性的单通道PCF-SPR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使用TiO_2薄膜以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精度以及线性相关度,此外TiO_2薄膜可以将银膜与外界环境隔绝,阻止银膜氧化。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传感器的色散特性以及银膜厚度、TiO_2薄膜厚度、空气孔大小等结构参数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并合理配置传感器各结构参数以提高其灵敏度和检测精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待测物折射率与共振波长的关系。为了增强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设计一种具有抗干扰功能的双介质通道PCF-SPR生物传感器,其中一个介质通道填充标准浓度的液体(其折射率恒定),作为参考通道;另一个介质通道注入待测液体,作为测量通道。利用有限元法分析结构参数对该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差动测量方法,模拟外界干扰,详细讨论该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在双通道抗干扰PCF-SPR生物传感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四通道的抗干扰PCF-SPR生物传感器,每两个通道组成一个测量单元。该传感器不但具有抗干扰功能,而且可同时测量两种介质。测量时,两个测量单元互不干扰。该传感器其中一个测量单元用于检测低折射率介质,另一测量单元检测高折射率介质,以此来扩大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并提高传感器的线性相关度。
【图文】:

剖面示意图,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虽然可实现远距离数据传输,且成本低、体积小样具有灵敏度低,易受交叉敏感影响,耦合损耗大等缺点[16,17]。并且,光纤SPR 结构产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条件比较困难,这些缺点限制了光纤 SPR 发展[18]。 PCF-SPR 传感器991 年,Dougherty TJ[19]等人设计了纤芯是空气芯的光子晶体光纤。该光子晶结构包含一个中空的纤芯,包层由严格周期性排列的空气孔组成,这种光子纤依靠改变空气孔微结构的排列规则来从根本上改变波导的光学性质。光纤特性,如有效折射率、限制损耗、模式面积、色散等均可以通过改变光纤的列规则、孔间距、空气孔大小等结构参数来得到有效控制。因此,PCF 已方面表现出优于传统光纤的优势,并出现了许多新的应用[20]。过多年的发展,PCF 的设计多种多样,主要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折射率引晶体光纤(TIR-PCF)、光子带隙型光子晶体光纤(PBG-PCF)[21]。

曲线图,检测误差,干扰强度,曲线图


a) 未采用差动测量时的检测误差 b) 采用差动测量时的检测误差图 4-10 检测误差随干扰强度的变化曲线图由于外界扰动使得参考通道与测量通道的共振波长同时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采用差动测量方式来降低参考通道的检测误差。无补偿情况下,DCPCF-SPR 生物传感器测量误差如图 4-10a)所示,可以看出,随着待测介质折射率增大,测量误差增大。同一待测介质下,干扰强度越大,测量误差也越大。当待测介质折射率为 1.331,且k2=1.0005, n2=0.0007 时检测误差最小,其值为 0.36%。当待测介质折射率为 1.38,且 k2=1.0015,, n2=0.001 时,测量误差最大为 2.1%。当采用差动测量,使测量通道的共振波长得到补偿后,检测误差如图 4-10b)所示。图中检测误差出现负值是由于当出现干扰时,参考通道共振波长的漂移量大于测量通道共振波长的漂移量。传感器采用差动测量后,检测误差均小于 1.1%。对于折射率小于 1.35 的低折射率待测介质,测量误差小于 0.2%。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P21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鹏;;正六边形光子晶体光纤的进化设计[J];中国新通信;2019年05期

2 边静;;光子晶体光纤气体传感器[J];物理通报;2017年10期

3 杨汉瑞;杨燕;夏琳琳;尚思飞;黄蔚梁;李勇勇;;保偏光子晶体光纤的近圆形模场分布特性[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6年05期

4 滕欢;柴路;王清月;胡明列;;高非线性光子晶体光纤中优化产生宽带紫外三次谐波[J];物理学报;2017年04期

5 陈伟;;光子晶体光纤的特性及应用发展趋势[J];通信世界;2017年17期

6 舒文琼;;突破特种光纤尖端领域亨通推出光子晶体光纤[J];通信世界;2017年17期

7 杨建菊;韩颖;屈玉玮;牛静霞;左玉婷;王伟;周桂耀;赵兴涛;侯蓝田;;高非线性石英基光子晶体光纤产生宽带可调中红外孤子的实验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7年05期

8 高静;陈海良;;光子晶体光纤的特性及应用概述[J];中国科技信息;2014年24期

9 高静;;多芯光子晶体光纤在国内高校的研究现状[J];光通信技术;2015年05期

10 施伟华;王梦艳;;三零色散光子晶体光纤中超连续谱的产生与控制[J];中国激光;201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伟;袁健;严勇虎;;光子晶体光纤的特性及其应用发展趋势[A];中国通信学会2017年通信线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2 廉正刚;娄淑琴;;中国光纤行业的催化剂-光子晶体光纤[A];光纤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一届六次理事会暨技术交流会会议文集[C];2016年

3 陈子伦;周旋风;陈海寰;侯静;;光子晶体光纤的后处理技术及其应用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4 王东;Feroza Begum;曹帆;王镜清;波平宜敬;邹念育;;基于方形光子晶体光纤的拉曼放大器的特性研究[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姜源源;易丽清;魏泳涛;冯国英;;正方形多芯光子晶体光纤的有限元分析[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6 侯宇;;宽带调谐光子晶体光纤多功能太赫兹器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7 胡明列;王清月;;多芯光子晶体光纤中同相位超模的线性和非线性传输[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孙会;陈鹤鸣;;缺陷对红外光子晶体光纤的性能影响分析[A];鲁豫赣黑苏五省光学(激光)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李玮楠;胡斌;薛晓敏;陆敏;;双大孔结构保偏光子晶体光纤的制备[A];全国第15次光纤通信暨第16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王智;任国斌;娄淑琴;简水生;;光子晶体光纤器件研究进展[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派记者 黄亮;上百根“毛细血管”合成一根纤[N];苏州日报;2017年

2 夏燕;烽火成功研制细径保偏光子晶体光纤[N];人民邮电;2017年

3 陈传武;光子晶体光纤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化工报;2010年

4 记者 黄辛;大模场光子晶体光纤研制成功[N];中国科学报;2017年

5 杨四刚;“柚子”是这样找到的[N];新清华;2007年

6 记者 杨念明 通讯员 汪红霞 实习生 罗璇;掌握新一代光纤研制技术[N];湖北日报;2010年

7 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陈伟 李诗愈 王彦亮 王冬香 罗文勇 黄文俊;特种光纤备战物联网[N];通信产业报;2010年

8 记者 郑欣荣 通讯员 李宏 肖辉;1项全球之最 9项全国之最[N];长江日报;2011年

9 天马集团公司市场信息部咨询工程师 赵鸿汉;轻量化的重头戏[N];中国纺织报;2012年

10 实习生 姜靖;提速:从30分钟到3秒钟[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兰;光子晶体光纤的传输特性及其温度传感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胡雄伟;新型光子晶体光纤的制备技术与传感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3 刘强;基于功能材料填充光子晶体光纤光子器件的模拟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4 窦超;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偏振器件的优化设计及性能分析[D];燕山大学;2018年

5 王二垒;新型光子晶体光纤的设计、分析及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6 李社;手性光子晶体光纤的模式特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闫海峰;光子晶体光纤特性研究与计算[D];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

8 高朋;基于Sagnac与Mach-Zehnder干涉的光子晶体光纤传感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9 罗兴;基于光子晶体光纤非线性效应的波长变换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10 王晶;光子晶体光纤中40Gbit/s光孤子传输系统的数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银风;基于马赫—曾德尔干涉的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张树桓;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D型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研究[D];燕山大学;2019年

3 王福成;外层镀膜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9年

4 程吉瑞;新型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9年

5 蒋国辉;高非线性光子晶体光纤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9年

6 华露;基于金填充光子晶体光纤的偏振器件特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9年

7 党鹏;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特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9年

8 王坚凯;基于石墨烯涂覆的光子晶体光纤偏振器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9 王泽亚;压缩型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设计与特性分析[D];赣南师范大学;2018年

10 潘宇航;普通单模与光子晶体光纤的布里渊增益谱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16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616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6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