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四轮独立转向AGV驱动单元运动稳定性研究
【图文】:
差速驱动(四轮型)双舵轮驱动四轮独立驱动图 1.1 常见 AGV 驱动转向方式差速驱动的转向是靠转弯时两个驱动轮的速度称分布的驱动轮,常见有三轮(一个从动轮)和轮驱动由驱动轮个数不同分为单舵轮驱动和双型[8],从动轮关于车体轴线对称分布。对于差速在于贴地性好、对地面适应性强,因此应用场灵活、机动性能不强的局限;对于四轮车型而言身位姿变化、因可实现小半径转向所以适用于平而导致某轮压力减小甚至悬空,贴地性不佳。构的全向驱动方式,它的实现原理是在中心机轮转向力转化成中心机轮的法向力,安装时将四量合成法分别控制每个车轮的速度和转向实现全活,,可以灵活方便地实现全方位移动,适用于
V 作为电动汽车和搬运机器人的新型交叉产品,其设计没有一定的标准行设计时主要参考汽车的相关规范。传统车辆转向系统运作时由于两合作用,限制了车辆在复杂情况和拥挤路段上的操作性和灵活性。面向 与传统车辆有很大的区别,前轮转向不能满足 AGV 的转向要求。如图作业环境示意图,在一个对某类工件进行加工的 3C 车间里,安装有托盘作区的取料点将待加工工件放入托盘后,依次去往工作区需要换件的机械手将待加工工件放置在机床指定位置,并将已加工工件放到托盘上,件用完时,去往非工作区的放料点将已加工工件放下,重新装满待加工。在不同的区域,对 AGV 的运动性能有着不同的要求:在工作区,AG到位位姿精度、运动稳定性及灵活性;在非工作区,AGV 在完成上下料保安全性;在连接区,AGV 兼有工作区和非工作区的运动特性。在一些如在非常狭窄的工作区想要进入两个机床之间作业这种比较限制的情况横向侧移来完成作业任务。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P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潘云伟;胡启国;罗天洪;梁伟;张娇;;基于遗传算法的悬架系统的优化和仿真[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2 伦智达;方俊元;贾子文;;基于ADAMS的刚柔耦合机器人动力学仿真[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12年02期
3 胡启国;任龙;;车辆ABS参数自调节模糊PID控制仿真[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常玉连;王岩;高胜;魏静;;基于ADAMS的柔性机械系统理论分析与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03期
5 赵鼎;崔文锋;孙海洋;;轮边综合驱动与转向电动车行走机构设计与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19期
6 赵丽娟;马永志;;刚柔耦合系统建模与仿真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02期
7 王勇;;AGV适用性综述[J];物流科技;2008年11期
8 靳立强;王庆年;岳巍强;宋传学;;基于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的动力学仿真模型[J];系统仿真学报;2005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林辉;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联合制动的模糊自整定PID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马传帅;主动摆臂四轮菱形月球车移动系统动力学建模与移动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3 王博;四轮独立电驱动车辆实验平台及驱动力控制系统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4 杨晶东;移动机器人自主导航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锦远;独立驱动及转向移动机器人的设计[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2 刘兴龙;基于轮毂电机的车辆全转向设计及底盘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3 李晶;基于ROS的AGV自动导航控制系统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4 肖磊;中空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综合性能建模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5 朱本辉;基于ANSYS的户外AGV车辆结构设计及疲劳寿命分析[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6 顾进;多信息AGV设计方法研究及其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7 吴斌;基于驱动单元的自动导引车(AGV)载荷分析及结构优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8 彭光清;经济型模块化磁导引AGV驱动单元设计及开发[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9 郭娜娜;AGV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应用的规划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10 赵佃秀;不同转向方式月球车转向系统动力学建模及能耗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472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647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