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属有机骨架结构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构建及应用
【图文】:
图 1-1 鲁米诺电化学发光原理图1.3.3 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应用近年来,有很多关于合成鲁米诺与功能材料整合成纳米复合材料用于电化学发光的报道。有课题组合成了鲁米诺-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鲁米诺-NGQDs)纳米复合材料,利用鲁米诺作为供体,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作为受体,在复合物中发生电化学发光-能量共振转移的过程。这种电化学发光-能量共振转移效应使得鲁米诺-NGQDs 纳米复合材料产生了一种没有共反应物的阳极 ECL 信号[28];还有工作报道了石墨烯修饰在电极上的鲁米诺阴极 ECL 行为,,基于功能化石墨烯和酶抗体复合的金纳米棒作为传感器平台得到的强而稳定的 ECL 信号构建了夹心型免疫传感器,用于癌症生物标志物的敏感电化学发光检测[29];有实验中将鲁米诺掺杂的 SiO2纳米颗粒固定在电极表面,基于其对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增强作用构建了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用于测定联苯三酚;或将鲁米诺掺杂的SiO2纳米粒子作为 ECL 标记物修饰在电极表面用于探测单链 DNA(ssDNA)
用于AFP检测的无标记免疫传感器构建示意图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P212;O6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文渊;周良芹;陈雨琴;付大友;王竹青;;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鲁米诺试剂稳定性研究[J];化学试剂;2019年03期
2 李化茂,钟凡,谢安东,冯若,陈兆华;鲁米诺增强的声致发光[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6期
3 郁韵秋;严凤霞;王筱敏;;铜(Ⅱ)-鲁米诺-过氧化氢体系化学发光机理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4期
4 耿征,边六交,张志琪,章竹君;鲁米诺-KIO_4-Ir(Ⅲ)体系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矿石中痕量铱的测定[J];冶金分析;1988年02期
5 高振宗,董素霞,张成孝,章竹君;鲁米诺—铜—氰体系抑制化学发光法测定矿石中痕量银[J];冶金分析;1988年05期
6 章竹君,吕九如,张新荣,梁亚明;利用H_2O_2-KI-鲁米诺体系化学发光法测定痕量钼[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8年05期
7 牛从容,李芥春;利用Co(Ⅱ)-鲁米诺-H_2O_2化学发光体系测定过氧化氢[J];环境化学;1988年06期
8 袁进华,曹金鸿;敌敌畏类农药的定量测定研究[J];农药;1988年05期
9 安镜如;陈曦;陈恒;;碱性溶液中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研究[J];分析化学;1988年02期
10 马望百;张炜;章竹君;;无机偶合反应化学发光分析 Ⅱ.H_2O_2-Na_2S_2O_3-鲁米诺体系测定痕量钼[J];分析化学;198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焦体峰;邢媛媛;周靖欣;周娟;李旭辉;;新型鲁米诺衍生物的超分子组装及电化学发光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程银锋;袁若;柴雅琴;牛欢;;基于半胱氨酸膜增敏鲁米诺电致化学发光的超灵敏免疫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春艳;章竹君;;鲁米诺-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银(Ⅲ)配离子化学发光体系测定雨水中的过氧化氢[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滔;薛冰纯;王娟;焦德权;孙哲;刘二保;;鲁米诺-铁氰化钾-巯嘌呤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焦体峰;周娟;周靖欣;李晓博;;某些鲁米诺衍生物的界面组装行为及电化学发光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张毅;漆红兰;张成孝;;纳米金组装界面上N-(4-氨基丁基)-N-乙基-异鲁米诺-过氧化氢体系电致化学发光行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李桂新;郑行望;;Ni(Ⅱ)-聚鲁米诺复合物层层自组装修饰石墨电极的电化学发光特性研究及分析应用[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胜华;王青;吕露;张晓虎;;复合纳米光催化剂CoPcS/TiO_2对鲁米诺声致发光增敏作用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9 邹蕊;漆红兰;高强;张成孝;;鲁米诺在印刷碳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发光成像[A];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3)[C];2011年
10 马明阳;刁芳宁;郑行望;;荧光染料与鲁米诺的原位光致化学发光分析特性研究和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方舟子;血迹里的秘密[N];中国青年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明娟;水相中荧光素和有机相中鲁米诺、光泽精的电位分辨电致化学发光及鲁米诺化学发光的增强和抑制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何西利;模型蛋白与中药活性成分发光行为研究与应用[D];西北大学;2011年
3 王柱命;模型蛋白与药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光谱法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Zoumana Sekou Traore;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5 李娜;金属纳米粒子参与的化学发光及其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储海虹;基于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生物传感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徐向东;Ag(Ⅲ)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建立及其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8 韦秀华;增敏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用于活性氧流动注射检测中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9 陈效兰;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增强研究及其相关应用[D];中南大学;2013年
10 朱金坤;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检测新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珊珊;基于金属有机骨架结构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构建及应用[D];辽宁大学;2019年
2 伍斌;吖啶橙和异鲁米诺衍生物的合成与光谱性质[D];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3 郭洁;鲁米诺—模型蛋白—小分子配体发光行为及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4 刘想;基于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C肽免疫传感器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5 沈娟;芳基咪唑和鲁米诺衍生物的合成与光谱性质[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6 赵晓岑;新型鲁米诺电化学发光增敏机制的研究及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7 王艳杰;聚鲁米诺及其复合物的化学氧化合成与性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8 邢媛媛;功能鲁米诺衍生物的设计与组装[D];燕山大学;2011年
9 宋玲;聚鲁米诺复合物膜的电化学发光分析特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蒋欣亚;碳纳米材料及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鲁米诺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构建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57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657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