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考虑植被覆盖度和根围效应的青藏高原陆面模式改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6 19:58
【摘要】:青藏高原的陆面过程对亚洲季风的爆发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改进青藏高原陆面模式的参数化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首先利用中国高时空分辨率地表气象数据驱动CoLM陆面模式,开展青藏高原陆面过程模拟,并利用三个观测网的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评估,发现CoLM陆面模式对土壤温度和湿度的时间变化趋势模拟比较可靠,但是在草地覆盖区,模式模拟的土壤温度明显偏高。根据青藏高原的实际特点,本论文从三个方面对搭建的CoLM模式进行了改进:1)使用最新的土壤质地数据并考虑有机质的影响以改进土壤参数的设置。结果表明,土壤质地的改变主要影响青藏高原干旱区以及深层土壤的土壤湿度模拟结果;考虑土壤有机质则会改善草地表层土壤的土壤湿度模拟结果。但是,对土壤参数的改进对土壤温度的模拟结果影响不大。2)开发了一个基于遥感植被聚集度指数(CI)和叶面积指数(LAI)的动态植被覆盖度参数化方案(SMFVC)。相对于默认方案,SMFVC改进了模式土壤温度的模拟,5 cm土壤温度模拟的RMSE最大降幅可达到10.6℃;SMFVC对青藏高原夏季地表反照率的模拟精度也有所提高。此外,相对于基于遥感数据的参数化方案(RSFVC),SMFVC对模型的模拟结果的改进更明显,消除了RSFVC对夏季土壤温度的高估。3)开发了一个考虑植被根围效应的“大根”模型,以改进土壤湿度的模拟精度。结果表明,“大根”模型对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区土壤湿度的模拟优于原始模型,减小了原始模型对土壤非冻结期表层土壤湿度的低估。当“大根”模型中根围半径取最优值时,那曲和玛曲观测网的5 cm土壤湿度模拟的RMSE分别降低了0.03 m~3 m~(-3)、0.04 m~3 m~(-3)。同时,研究还发现根围最优半径与土壤有机质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本研究通过在CoLM陆面模式中引入新的植被覆盖度参数化方案(SMFVC),以及“大根”模型,分别改进了模式对地表能量收支和水分收支的模拟精度,显著地提高了土壤温度和湿度的模拟效果。这两个参数化方案可以方便地移植到其他的陆面模式和地球系统模式中,有望进一步改进模式在高寒区的草地下垫面的综合表现。
【图文】:

青藏高原,耦合强度,全球,土壤湿度


第 1 章 绪论状况的空间差异也造就了青藏高原的地表覆盖明显的空间变化。从 1997 年开始,科学家在青藏高原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观测实验,包括GEWEX(Global Energy and Water cycle Experiment,全球能量与水循环实验)亚洲季风实验-青藏高原计划(GAME-Tibet)[22],青藏高原大气科学实验(TIPEX)[23],青藏高原地区 CEOP 亚洲-澳洲季风计划(CAMP-Tibet)[24]以及青藏高原观测与研究平台(TORP)[25]。这些观测的共同目标是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青藏高原的水循环和能量循环,,同时研究青藏高原在亚洲季风系统中的具体作用。毫无疑问,这些观测大大推进了青藏高原陆面过程的研究进展[26-30]。但是,因为模型和观测之间的衔接问题,这些观测所得到的宝贵数据还没有被充分应用到陆面模式研究中[21],这也是现阶段青藏高原陆面过程的研究中需要克服的问题之一。

过程图,陆面模式,高分辨率,主要内容


11图 1.2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本论文的主要章节安排如下:第二章主要介绍本研究中所使用的陆面模式、评估高分辨率陆面模式的过程中使用的数据,以及初步评估结果。本研究中使用的驱动数据是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提供的中国区域的 CMFD 数据。研究中使用 CMFD 数据对模型进行 30年的预热以及 4 年的模拟,利用实测数据评估模型,指出高分辨率模型的不足以及可能原因。第三章通过使用中山大学全球变化研究小组发布的土壤质地数据对模式中原有的土壤质地数据进行替换,同时在计算土壤水热参数时考虑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初步改进所高分辨率陆面模式的模拟效果。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改进所高分辨率模式中陆面植被覆盖度的参数化方案。用两种新的参数化方案代替了模式中原有的仅基于地表覆盖类型的参数化方案。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Q948.113;TP7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虞云龙,潘学冬,李少南,黄升平;棉花根围土壤中丁草胺的快速降解[J];棉花学报;2001年05期

2 张礼;童文君;薛庆云;丁小余;;细茎石斛内生和根围细菌多样性及促生能力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年03期

3 孙晓铭;段玉玺;赵磊;陈立杰;;辽宁果树根围土壤线虫的多样性研究[J];果树学报;2010年03期

4 山宝琴;姜在民;;沙漠生境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根围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J];生态学杂志;2010年09期

5 张秋萍;钟荣飞;王其传;王凤祥;密森;;根围基质的容积对育苗效果的影响[J];中国园艺文摘;2017年03期

6 葛红莲,纪秀娥,乔传英;根围细菌防治植物土传病害的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5年08期

7 李晶;胡基华;王峥鉴;陈静宇;刘宇帅;姜威;曹旭;孟利强;张淑梅;;微生物型育苗垫片对水稻根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生物技术;2019年03期

8 陈亮;张力群;刘君丽;司乃国;;根围细菌次生代谢物的生物活性筛选[J];农药;2009年04期

9 陈国康;曹志平;陈云峰;王秀徽;李健强;;温室番茄抗性砧木与栽培品种“毛粉”的病害发生及根围4种真菌的数量比较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年04期

10 王明元;夏仁学;王鹏;;丛枝菌根真菌对枳不同根围铁及球囊霉素螯合金属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楼妙苗;方媛;谢关林;;洋葱伯克氏菌群在毛竹根围的分布及其基因型多样性研究[A];第四届中国植物细菌病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炳欣;;根围生态学与根病生物防治[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3 刘润进;李敏;王发园;杨凤玲;;大棚蔬菜根围AM真菌多样性研究初报[A];第九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1年

4 陈艳露;张艳;谢玲;覃丽萍;;广西甘蔗根围DSE真菌的分离鉴定与多样性分析[A];中国菌物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5 王芳;孙秀;马艳芳;孙尹双;王冰;林榕姗;周波;;一株高效根皮苷降解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张炳欣;楼兵干;竺莉红;陈晓斌;苗东华;;植物表面和根围的有益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学及它们在植病生防上的应用[A];新世纪(首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技术论坛暨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02年

7 林玲;赖志兵;陈怀谷;王裕中;杨爱国;;秸秆还田对小麦根围土壤微生物的影响[A];2003’华东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岩;肖崇刚;陈国康;窦彦霞;易龙;;烟草根围土壤拮抗放线菌的分离筛选[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岳海涛;李晖;郑元元;莫文萍;曾桂婷;唐燕飞;李春;;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解盐促生细菌的筛选及其对棉花乙烯量的调控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10 赵敏;白淑兰;;内蒙古大青山土庄绣线菊根围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成伟;考虑植被覆盖度和根围效应的青藏高原陆面模式改进研究[D];清华大学;2018年

2 王蒙;长江口九段沙湿地盐沼植物根围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张立新;洋葱伯克氏菌在重要禾本科作物根围的多样性及其致病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楼妙苗;洋葱伯克氏菌在竹子和桑树根围的基因型多样性及其致病性以及壳聚糖抑制B.seminalis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薛庆云;植物细菌性青枯病颉颃菌筛选策略研究及生防机理初探[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6 聂明;芦苇及其根围微生物对石油污染响应的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应益昕;人参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奇园;洛阳地区烟株根围拮抗放线菌筛选与土壤放线菌多样性分析[D];河南科技大学;2019年

2 杨岳;内蒙古八个树种根围土壤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年

3 刘雷;内蒙古大青山四个树种根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4 马源;丛枝菌根真菌对黄花蒿根围土壤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6年

5 夏飞;生防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及哈茨木霉菌对西瓜根围土壤细菌群落影响规律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郑颖;利用根围促生细菌防治香蕉枯萎病的筛选策略研究及大田防效验证[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黄任娥;木荷根围线虫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8 黄艳霞;EG03菌剂对根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9 成儒萍;淡紫拟青霉在作物根围及土壤中的定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10 李芮;解淀粉芽孢杆菌41B-1、铜绿假单胞菌841P-3对棉花根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82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682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1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