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金属纳米簇的制备及分析检测

发布时间:2020-06-06 02:47
【摘要】:金属纳米粒子(MNPs)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传感器,有其独特的性质:良好的光稳定性、大的斯托克斯位移、低毒性等。除此之外,金属纳米簇合成过程简单,易于操作,并且可以通过控制合成条件来制备粒径大小及发光性能不同的纳米粒子,因此可以应用在多种领域。本文选用丝素蛋白生物大分子为模板,合成出铜纳米簇(CuNCs)、镍纳米簇(NiNCs)及银纳米粒子(AgNPs),并基于荧光诱导(AIE)、纳米刻蚀、荧光猝灭机制,分别建立了pH、离子、分子传感体系。第一章:介绍了金属纳米粒子(MNPs)的制备、性质及其应用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并简要叙述了本论文的工作内容。第二章:利用“一锅法”合成了具有聚集诱导特性的铜纳米簇(CuNCs),基于此机理,在pH=7.0的条件下,CuNCs可以用来检测S~(2-)。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进一步研究了CuNCs与S~(2-)之间的作用机理。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可以观察到较小粒径的CuNCs(2.8 nm)有序组装成尺寸为(47±2)×(15±2)nm的均匀棒状纳米粒子,并伴随着荧光强度的增强,量子产率从1.6%增加到4.9%。更重要的是,组装的纳米粒子在尺寸和形态上也是单分散的,这为分析应用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基于此,SF@CuNCs可以发展成为实用的纳米传感器用于S~(2-)的检测,且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S~(2-)检测的线性响应范围为5.0μM-110.0μM,检测限为0.286μM。第三章:在碱性条件下,以丝素蛋白为模板和还原剂,合成了双功能型银纳米粒子(AgNPs),可同时作为S~(2-)离子和pH传感器。S~(2-)离子可以将较大粒径的AgNPs刻蚀成小尺寸AgNCs,同时伴随着荧光增强现象。并且研究的16种阴离子,均表现出对S~(2-)高的选择性。除此之外,基于质子化和去质子化机制,SF@AgNPs的荧光随着pH值的增加而增强并伴随着粒径的改变,因此它也可以发展成pH传感。这项工作为单个探针用于多个目标检测的体系提供了新的方向。第四章:以天然丝素蛋白为模板和还原剂一步合成了高荧光强度的SF@NiNCs。合成的SF@NiNCs荧光量子产率(QY)高达15.26%,发较强的蓝绿色荧光。基于不同作用机理可用于水溶液中H_2O_2和四环素(TCs)的检测。TCs的加入使探针荧光发射峰发生比率型变化,小于500 nm处SF@NiNCs的荧光强度不断减弱,而大于500 nm处的荧光强度随TCs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500 nm处出现等发射点;而H_2O_2的加入仅使体系在475 nm处荧光猝灭。此外,合成的SF@NiNCs有较低的毒性、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进入细胞中,为纳米探针进一步应用于生物成像领域提供了可能。第五章:总结了本工作中金属纳米粒子(簇)作为荧光纳米传感,在检测离子及分子等方面的应用,并对以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图文】:

照片,粒径,荧光纳米材料,紫外光


第一章 绪 论第一章 绪 论光纳米材料的概述米材料是指微粒的三维尺度有一维以上在纳米尺寸(0.1-100 n根据纬度,可将其分为四类: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纳米材料由于具有非常小的粒径,与传统的材料相比有很多独特的效应、表面效应[2]、量子尺寸效应[3-4]等,并在生物医学、军事、农业、电化学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其中,荧光纳米材料由,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

示意图,示意图,乳铁蛋白,配体


图 1.2 BSA 保护的 CuNCs 的合成示意图[15]Fig.1.2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BSA-capped CuNCs[15].几年来,其他蛋白质也被广泛用作制备 MNCs 的保护剂。Zhao中分离出鸡蛋白(CEW),经稀释离心后与氯金酸溶液混合,利用了发红光的 AuNCs。这一合成方法量子产率高达 6.6%,配体廉程简单且环保。酶也属于蛋白质,在某些特定环境中表现出催化 MNCs 合成的配体与金属相结合,可以制备出多功能性的 MNC道了乳铁蛋白酶(lactoferrin)保护的 AuNCs,还研究了乳铁蛋白(受体)之间发生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Yu 等[13]将木)和 HAuCl4在碱性水溶液中混合 6h 后形成红色荧光的 AuNCs波长下,最大发射峰值在 660 nm 处。溶液和冷冻干燥得到的纳5nm)下都能发出强烈的红光。合成的 papain@AuNCs 基于荧光 Cu2+。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657.3;TB383.1;TP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志军;江博凡;许琦;邱建荣;;金属纳米晶复合光纤的制造和应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9年17期

2 邓英;;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及其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9年21期

3 ;中科院固物所取得贵金属纳米结构组装研究新进展[J];中国粉体工业;2015年05期

4 程道建;;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双金属纳米簇领域发展[J];国际学术动态;2014年05期

5 陈巧丽;程天春;傅红雅;朱艺涵;;面向贵金属纳米晶的晶相调控策略(英文)[J];催化学报;2019年07期

6 张夏红;周廷尧;陈曦;;金属纳米簇应用于环境分析中的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15年09期

7 李磊;;金属纳米簇应用于环境分析中的研究进展[J];科学中国人;2015年35期

8 满石清;樊耘;汤俊琪;;帽状金属纳米结构的制备、性质及应用[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2年05期

9 饶艳英;钱卫平;;有序金属纳米壳材料[J];化学进展;2011年12期

10 骆益鸣;刘迎新;严巍;;金属纳米簇催化剂的稳定化方法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宇恩;;双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调控[A];第七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2 吴宇恩;;双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调控[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五分会:分子与固体化学[C];2016年

3 王仲珏;;金属纳米变质技术新进展[A];中国铸造科工贸联谊活动15周年庆典暨科技创新大会经典论文汇编(一)[C];2015年

4 李彦;褚海斌;王金泳;林子寅;;碳纳米管与贵金属纳米晶的可控复合及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王仲珏;;金属纳米变质技术新进展[A];2010年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0年

6 熊宇杰;龙冉;马亮;柏_g;李波;;贵金属纳米结构的可控合成与催化性能调控[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李亚栋;;金属纳米催化[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李亚栋;;金属纳米催化[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熊宇杰;;贵金属纳米结构的可控合成与催化及表面等离子体性能调控[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高发明;陶璐;;一维贵金属纳米结构的生物模板合成及应用[A];第三届全国新能源与化工新材料学术会议暨全国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危丽琼;双金属纳米簇催化剂“1+1>2”[N];中国化工报;2013年

2 记者 张行勇;西安交大等新方法获得高质量贵金属纳米铸造[N];中国科学报;2018年

3 李来;深圳先进院贵金属纳米钯研究出新成果[N];科技日报;2015年

4 张巍巍;美开发出高度控制金属纳米结构的方法[N];科技日报;2012年

5 宗信;金属纳米空心球催化剂研究获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特约记者 刘勇;卢柯:我从来不为荣誉而战[N];光明日报;2013年

7 孙文;“广博”的全球攻略[N];中国包装报;2005年

8 记者  毛黎;碳纳米管与金属纳米导线成功连接[N];科技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朱丽;打造汽配巨头核心技术[N];证券时报;2000年

10 小肖;威孚高科 增强主业的核心竞争力[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莹;基于共反应促进剂增强的金属纳米簇构建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2 刘清;基于金属纳米簇构建的荧光纳米传感器及其在生物酶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3 向泉;金属纳米间隙的可靠构筑及其增强拉曼光谱应用[D];湖南大学;2018年

4 俞宪同;基于贵金属纳米结构SPR效应的灵敏检测开发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5 宋善良;基于金属纳米簇的比色荧光探针的构筑及其传感应用[D];吉林大学;2018年

6 陈嘉伟;贵金属纳米结构的光学增强与调控[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7 程自强;金属纳米结构阵列的制备及其等离激元光学性质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8 王梦琳;金属纳米晶催化剂的可控合成及其二氧化碳加氢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9 刘凌霄;各向异性金属纳米结构的模板化构筑及其光学传感应用[D];吉林大学;2017年

10 王威扬;超细金属纳米晶,,金属团簇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姗姗;金属纳米簇的制备、传感途径探究以及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9年

2 军凯;物理气相沉积方法生长金属纳米棒横向尺寸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齐培梅;选择性生长和刻蚀构建多组分贵金属纳米结构[D];温州大学;2019年

4 王茹茹;金属纳米簇的制备及分析检测[D];山西大学;2019年

5 牛琴琴;组氨酸保护的金属钠米簇的制备及化学传感应用研究[D];山西大学;2019年

6 李敏;贵金属纳米探针的可控制备及在环境污染物比色传感的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7 赵星;贵金属纳米结构阵列衬底制备及其表面增强光谱特性研究[D];西安邮电大学;2019年

8 于旭;金属纳米簇发光性能改进及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9 刘彤彤;金属纳米结构中Fano共振现象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8年

10 远新新;p53蛋白保护的贵金属纳米簇的制备及其生物学应用[D];吉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99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699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9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