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氧化石墨烯湿度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制备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0-06-08 07:41
【摘要】:石墨烯是一种单原子层厚的二维碳晶体,是构成石墨,碳纳米管等sp2杂化碳材料的基本构成单元。自从2004年单层石墨烯被成功制备以来,研究者们对石墨烯材料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由于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石墨烯一度成为各领域研究的热点材料。作为石墨烯的衍生物,氧化石墨烯更是由于可以批量制备、水溶液分散、易于加工和物理化学性质可调控等优点备受关注,成为石墨烯器件开发的重要材料之一。然而,通过对氧化石墨烯基本性质、制备方法、还原方法、器件制备与应用等方面的总结梳理,我们发现,基于氧化石墨烯还原技术的石墨烯器件开发仍然面临(1)氧化石墨烯性质调控手段单一、(2)石墨烯还原过程与器件制备技术不兼容、(3)石墨烯器件制备过程繁琐、(4)石墨烯器件应用范围仍需拓展等几方面问题。例如,氧化石墨烯与水分子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力,这使得氧化石墨烯材料在湿度传感器与湿度执行器领域优势明显,然而要想实现水分子与氧化石墨烯电学、力学特性关系可控调谐,需要对氧化石墨烯表面、界面特性进行可控剪裁,具体体现为氧化石墨烯材料含氧官能团种类、数量、分布的精准调控,然而,现有的氧化石墨烯性质调控方法,如化学还原方法、热还原方法与光还原方法还无法实现上述要求。因此,基于氧化石墨烯的湿度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研发受限。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从水分子与氧化石墨烯相互作用基本原理入手,开展一系列实验工作,通过对氧化石墨烯表面、界面特性的调控,实现石墨烯湿度传感器和执行器等器件开发。主要成果具体如下:1.阳光还原氧化石墨烯制备湿敏器件。聚焦阳光实现氧化石墨烯的可控光还原,通过调节太阳光强度实现对还原氧化石墨烯材料结构、氧含量、导电性进行调控。利用上述技术,制备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湿度传感器,实现对湿度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响应恢复时间调控。阳光还原氧化石墨烯制备湿度传感器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和繁琐的制备过程,整个制备过程十分简单和绿色环保,制备的湿度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器件稳定性。最后,通过将还原氧化石墨烯湿度传感器与电路进行集成,实现人体手指湿度识别功能、湿度控制器、湿度探测器、电子口琴等器件应用。2.利用可控光还原技术制备湿度响应氧化石墨烯薄膜。利用氧化石墨烯膜透过率随膜厚度的增加而降低的特点,通过可控光还原技术对氧化石墨烯表面/界面含氧官能团进行有效剪裁,一步直接制备含氧官能团梯度分布的氧化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双层结构薄膜。由于薄膜两侧对水分子迥异的吸附能力,引起不均匀应力,薄膜在湿度增大时会发生弯曲。这种方法制备的刺激响应薄膜基于一种材料,克服基于双层或多层材料结构体系的刺激响应薄膜频繁发生形变过程中层间粘附性差、稳定性不好的问题。此外,通过合理设计,制备具有特定弯曲角度和各种还原氧化石墨烯图案化的氧化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湿度响应膜。最后,成功实现湿度响应机械手、定向运输器、爬行机器人、人工纤毛、螺旋机械手等器件应用。3.制备具有非对称结构的氧化石墨烯湿度响应薄膜。水分子与氧化石墨烯相互作用过程中,会引发氧化石墨烯层间距离增加和层间相对滑移的现象。制备具有非对称结构的氧化石墨烯湿度响应薄膜,通过微观结构的引入,增强水分子诱导薄膜发生形变的能力。非对称结构的氧化石墨烯湿度响应薄膜具有湿度响应形变量大和响应恢复速度快等优点,结合对非对称结构的周期和取向精准调控,实现定向弯曲、螺旋弯曲和手性弯曲。最后,利用非对称结构的氧化石墨烯湿度响应薄膜制备了可用于捕捉瓢虫、制备湿度响应风车和爬行的蜈蚣系列执行器。4.基于氧化石墨烯湿度响应形变的液体灌注多孔表面。将油膜涂覆的碳灰液体灌注多孔表面与氧化石墨烯结合,制备双层湿度执行器,拓展执行器的表面浸润性,实现液体灌注多孔表面与执行器的集成。利用碳灰-油作为湿度响应惰性层,液体灌注多孔表面功能层,利用氧化石墨烯作为活性层来实现。扩大基于双层材料刺激响应结构薄膜每层材料对水分子吸附能力的差异,提高薄膜湿度响应形变程度,降低湿度响应恢复时间,增强稳定性,使液体灌注多孔表面拥有刺激响应形变的能力。最后,利用基于氧化石墨烯湿度响应形变的液体灌注多孔表面实现改变环境湿度时,薄膜发生形变,引起液体灌注多孔表面的液滴滑动的液滴收集功能。综上所述,本论文从水分子与氧化石墨烯的相互作用入手,细致研究其对氧化石墨烯电学性质和力学性质的影响。聚焦阳光实现氧化石墨烯的可控光还原,通过调节太阳光强度实现对还原氧化石墨烯材料结构、含氧官能团数量、导电性进行调控。利用氧化石墨烯膜透过率随膜厚度的增加而降低的特点,通过可控光还原技术对氧化石墨烯表面/界面含氧官能团进行有效剪裁,一步直接制备含氧官能团梯度分布的氧化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双层结构薄膜。水分子与氧化石墨烯相互作用过程中,会引发氧化石墨烯层间距离增加和层间相对滑移的现象,制备具有非对称结构的氧化石墨烯湿度响应薄膜,通过微观结构的引入,增强水分子诱导薄膜发生形变的能力。将油膜涂覆的碳灰液体灌注多孔表面与氧化石墨烯结合,制备双层湿度执行器,拓展执行器的表面浸润性,实现液体灌注多孔表面与执行器的集成。制备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湿度传感器、氧化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双层薄膜结构的湿度响应薄膜、非对称结构的石墨烯氧化物湿度响应薄膜、基于石墨烯氧化物湿度响应形变的液体灌注多孔表面。最后,探索他们在电子、材料、仿生和机械等领域的潜在应用。
【图文】:

碳材料,石墨,基本单元


凭借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也是组成其他碳材料(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的基本单元(图1.1)。[1]图 1.1 石墨烯是组成其他碳材料的基本单元[1]石墨烯的性质。石墨烯理论预测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约 2965 m2g-1。[2]电学方面,具有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 200 000 cm2V-1s-1,[3, 4]反常的量子霍尔效应[5]。光学方面,单层石墨烯的透过率约 97.7%,层数每增加一层,透过率约减少 2.3%。[6]力学方面,通过机械剥离制备的单层石墨烯杨氏模量约为 1.0TPa,,最终断裂强度约为 130GPa(图 1.2)。[7]厚度低于 10 纳米的石墨烯的弹性系数约为 1-5 Nm-1。[8]负的热膨胀系数,室温下约为-8.0±0.7×10-6K-1。[9

力学性能测试,石墨


图 1.2 石墨烯力学性能测试[7]烯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机械剥离法、超声液相剥离法、化学气相还原法等。剥离法。2004 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 Geim 教授课题组首次小片高度有序的热解石墨制备石墨烯。[11]该方法可用于制备石墨烯薄片。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实验室研究,但是较为耗费人力似乎有一定难度。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P212;TP2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昭昭,曹晶晶;新材料,新未来——石墨烯[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年期

2 肖立权;张权;张英;裴丽欣;侯军亮;董建芳;刘玲霞;;氧化石墨烯及其复合物对水中重金属离子吸附研究进展[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年期

3 唐航;黎天保;姚山山;覃事彪;;商品石墨烯用于高比能量锂硫电池[J];电池;2018年03期

4 佘广文;韩博;;江苏省石墨烯产业发展研究[J];价值工程;2018年33期

5 周文俊;;裂隙“神眼”石墨烯[J];广州化工;2018年19期

6 刘忠范;;试点“研发代工”助推石墨烯产业健康发展[J];中国建材;2018年10期

7 刘振禹;;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J];冶金与材料;2018年05期

8 孙晓霞;;烯创科技:落实科技成果转化 探寻“石墨烯+”共赢[J];新材料产业;2018年10期

9 ;神奇的石墨烯[J];泰州科技;2011年09期

10 ;半导体所等在多层石墨烯物理性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J];中国粉体工业;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荧;郭航;李娟;;石墨烯制备及其应用安全[A];《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18年

2 高超;方波;;石墨烯宏观组装及多功能复合材料[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C];2017年

3 李永军;杨阳;戴静;黄晓宇;;功能化石墨烯、氟化石墨烯及石墨烷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O:共价骨架高分子与二维高分子[C];2017年

4 梁秀敏;江雷;程群峰;;仿生石墨烯纤维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C];2017年

5 方浩明;白树林;;三维石墨烯填充高导热弹性体[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C];2017年

6 许亮;邹聪;董鉴锐;张兴权;罗铭;左明明;曹振兴;;氧化石墨烯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K:高性能高分子[C];2017年

7 张学薇;徐晨;汪洋;尹少骞;王韫璐;赵沛;王宏涛;;石墨烯转移方法[A];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C];2017年

8 汪洋;程昱;王韫璐;张帅;徐晨;张学薇;尹少骞;应林炜;宋也男;李群仰;赵沛;王宏涛;;石墨烯的制备及力学性质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C];2017年

9 万小飞;甘霖;翟天佑;;通过生长-刻蚀-再生长法制备均一的单层石墨烯[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一分会:π-共轭材料[C];2016年

10 陈中山;王祥科;;氧化石墨烯对铀的高效吸附研究:批试验和理论计算[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六分会:环境化学[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彦彬;石墨烯将怎样改变通信?[N];通信产业报;2016年

2 艾班;石墨烯生物材料制备成功[N];中国化工报;2014年

3 记者 姜小毛;首个纯石墨烯粉末产品诞生[N];中国化工报;2013年

4 刘平昌 唐娟;国内首条石墨烯薄膜生产线投产[N];中国化工报;2013年

5 记者 李东周;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N];中国化工报;2013年

6 特约记者 姚耀富;江苏成立石墨烯产业创新联盟[N];中国化工报;2013年

7 朱永康;全球石墨烯市场高速增长[N];中国化工报;2013年

8 记者 李东周 通讯员 张华生;全球最大规模石墨烯生产线投产[N];中国化工报;2014年

9 郭桦;爱尔兰开发石墨烯生产新方法[N];中国化工报;2014年

10 一凡;石墨烯时代不再遥远[N];中国化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峰;微波膨化石墨法制备石墨烯材料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年

2 耿浩;石墨烯薄膜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学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年

3 肖仕奇;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薄膜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年

4 肖宜明;新型二维电子气材料多层石墨烯和单层二硫化钼光电特性的理论研究[D];云南大学;2017年

5 王冬利;石墨烯表面等离激元激发与传播的调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6 程昭晨;石墨烯类材料锁模光纤激光器及非线性脉冲动力学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7年

7 张鑫;原子/分子与石墨烯材料相互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8 张婷婷;拓扑半金属的能带计算和电子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年

9 苟健;基于Ⅳ、Ⅴ族元素二维材料的合成及表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7年

10 黄筱淳;Te超薄膜在石墨烯衬底上的外延生长与电子结构调控[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元浩;关于PT对称Rabi模型与非线性光子石墨烯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2 马键;氧化石墨烯/改性磁性壳聚糖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3 周凯;石墨烯/BiVO_4/CdS材料的光化学特征及其对罗丹明的降解性能[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4 王宇作;石墨烯高电位的稳定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5 孙帅;双官能团反应型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对聚苯乙烯阻燃性能影响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年

6 宋园;氨基修饰氧化石墨烯-磁性MnFe_2O_4三元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Pb(Ⅱ)的吸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年

7 龚美;功率型LED阵列热仿真及散热结构优化[D];广东工业大学;2018年

8 黄磊;功能化石墨烯吸附水溶液中酚类污染物[D];东北大学;2015年

9 陈玉凤;石墨烯及其与氢氧化镍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电容性能[D];东北大学;2015年

10 冯吉龙;电化学沉积石墨烯/二氧化锰复合材料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02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702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a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