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舰船管道检测机器人结构设计及其动力学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8 14:42
【摘要】:管道检测机器人是可以在管道内部行走并且搭配其他设备对管道内部进行检测并能将检测结果反馈给外界的一种机电一体化装置。管道检测机器人工作的环境多种多样,比如直管、弯管、变径管、U形管、T形管等,并且管道中时常会存在一些障碍物,管道检测机器人能够适应如此多种环境的关键在于它的行走方式和变径方式。当前的管道检测机器人存在机械结构比较复杂,变径能力弱,越障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以及机器人的工作环境对轮式和履带式两种行走方式的管道检测机器人分别作出研究以期选择出相对较好的一种,并且摒弃了以往的平行四边形变径方式,采用对称变径方式,提出轮式管道检测机器人以及履带式管道检测机器人的整体研究方案,并对它们的变径能力与过弯能力作出理论分析,分析表明:所设计的轮式管道检测机器人能够适应内径为130mm—150mm的管道,当管道内径为150mm时最小转弯半径为280mm;所设计的履带式管道检测机器人能够适应内径为135mm—160mm的管道,当管道内径为150mm时最小转弯半径为180mm。然后按照整体研究方案分别将两种管道机器人通过三维软件建立模型并导入ADAMS中进行仿真,分析了两种管道机器人的变径能力、过弯能力、越障能力以及对称式变径的特点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两种管道机器人具有良好的变径能力与过弯能力并且对称式变径的特点也得到验证,但发现履带式管道检测机器人的越障能力明显强于轮式管道检测机器人,因此将履带式管道检测机器人作为最后样机进行制作。对履带式管道机器人样机进行水平管道爬行实验、竖直管道爬行实验以及转弯爬行实验并分别测得机器人在水平管道中的牵引力以及在竖直管道中的牵引力,实验得出管道机器人水平爬行速度约为22mm/s,牵引力约为5.02N;管道机器人在竖直管道中上升的平均速度为19mm/s,牵引力约为0.8N;下降的平均速度为21mm/s,牵引力约为10.8N;管道机器人转弯前进的平均速度为21mm/s,转弯后退的平均速度为22mm/s。实验表明该履带式管道机器人能够竖直爬行,可顺利通过弯道并且爬行速度稳定可在管道中正常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P242
【图文】:

内管道,舰船


第 1 章 绪论景及意义舰艇的安全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其稳定性的维护,由于舰,舰船管道由于腐蚀等因素,泄漏难以避免,成为维护船舶稳影响舰艇安全运行。实时监测管道的运行状态可为舰船安全运行舰船管道的检测有其特殊的复杂性,首先舰船管道中存在海水湿漉[2];其次舰船管道形状结构并不规则,大多都是弯管相互连测成为一大难题。图 1.1 为舰船内管道,图 1.2 为受腐蚀后的舰沈阳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舰船,管道,内管道


但由于舰船管道的检测有其特殊的复杂性,首先舰船管道中存在海水等流体境嘈杂湿漉[2];其次舰船管道形状结构并不规则,大多都是弯管相互连接。道的检测成为一大难题。图 1.1 为舰船内管道,图 1.2 为受腐蚀后的舰船管图 1.1 舰船内管道Figure 1.1 Pipeline inside a ship

管道机器人


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防科工委和 863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等也都对微执行器及微机器人开展但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与我国微电子、电机工业关。近几年,国内管道机器人的研究较多,形状样式和应领域都渐渐崭露头角[32]。大学邓宗先教授在国内最早开始研究管道机器人,用于大工业大学研制出一种管道机器人,如图 1.3 所示。该管道机技术准确判断管道的泄漏点,同时可以记录并保存管道内电持续工作。特别适用于检测管道内部是否存在破裂、变、结垢和树根障碍物等管道病害,是适合国内管道检测最势在于体积小巧,重量轻,方便携带,可以快速地投入工 0.1m;摄像头可变焦调节,各类视频、USB 等输入输出接转、俯仰,可调节照明光源亮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圣楠;蒋宏;李金武;张健;;非开挖高精度磁应力管道检测与评价技术的应用[J];全面腐蚀控制;2017年03期

2 何萍;;埋地压力管道检测方法选择的探讨[J];化工设计通讯;2017年08期

3 邓佩红;;压力管道检测中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应用[J];化工设计通讯;2017年08期

4 赵巍;;埋地压力管道检测技术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年10期

5 陈伯红;王少琛;;油气管道检测中的“三标一规范”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年12期

6 许红;李著信;李媛媛;张镇;罗朔;;差压式管道检测机器人及其速度控制的研究现状[J];机床与液压;2015年03期

7 唐鹏;石成江;刘占民;王殿君;刘进福;;基于ADAMS的管道检测机器人动力学分析及仿真[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年07期

8 本刊通讯员;;《油气管道检测与评价》介绍[J];煤气与热力;2010年05期

9 王朝晖,朱欢勤,于佰俭;发展我国管道检测技术的意义和步骤[J];石油商技;2000年02期

10 ;管道检测软件包[J];管道技术与设备;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新伟;罗金恒;白真权;路民旭;李鹤林;杨龙;;在役油气管道检测、评估与补强修复技术[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李娟;张炳安;徐宝富;;管道检测机器人实用技术研究[A];中国工程机械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孙国豪;张春江;刘军;李希成;柏明清;唐春容;赵立凡;;磁记忆检测技术在压力管道检测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管道技术学术会议压力管道技术研究进展精选集[C];2006年

4 林明波;;福州市老城区污水管道检测结果分析及修复技术选择探讨[A];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42届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5 罗文华;;埋地钢质管道检测技术与应用[A];2007四川省理化检验、无损检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郭红会;;燃气管道检测技术探讨[A];中国燃气运营与安全研讨会(第九届)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8年

7 罗文华;;埋地钢质管道检测技术与应用[A];2006年西南地区第九届NDT学术年会暨2006年全国射线检测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天浩;裴翠祥;陈振茂;;用于管道检测的柔性电磁超声导波传感器开发[A];2018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8年

9 万强;;油气管道应力集中磁层析检测技术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10 薛伟;;压力管道检测技术在储气库集输管线应用[A];第十二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崔弘宇;靠创新打破垄断[N];石油管道报;2019年

2 李佳霖 李玮;世界那么大 有我更精彩[N];石油管道报;2018年

3 亦文;油气管道检测技术[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4 李晓建;我国油气管道检测领先世界[N];中国矿业报;2002年

5 通讯员 李建飞;管道检测得利器[N];中国石油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刘涛 通讯员 黄朝晖 吴枫;做专做强管道检测业务 打造CPP120品牌[N];石油管道报;2006年

7 唐庆忠;宁波研制成功管道检测机器人[N];中华建筑报;2001年

8 特约记者 黄朝晖邋通讯员 吴枫;检测公司西部管道检测项目启动[N];石油管道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李惠邋实习记者 彭同乐 特约记者 黄朝晖;提升核心技术 再创“管道检测120”新辉煌[N];石油管道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李惠邋特约记者 黄朝晖;科技进步助推“管道检测120”快速发展[N];石油管道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管练武;MEMS捷联惯性导航系统辅助的管道检测定位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

2 文世鹏;埕岛油田海底主登陆管道检测与安全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 王永雄;管道机器人控制、导航和管道检测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黄蜀玲;AUV的水下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5 符浩;基于虚拟聚焦理论的超声导波管道检测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6 马书义;管道超声导波损伤检测与特征识别[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少鹏;舰船管道检测机器人结构设计及其动力学特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年

2 陈露;无人机载红外管道检测的研究与设计[D];安徽工程大学;2018年

3 张懿;管道检测机器人队列的队形形成及队形控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4 高鑫;管道检测数据分析与图形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8年

5 李灏;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无缆管道检测机器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6 高兵;管道检测系统噪声分析与自适应噪声抵消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7 王毅;螺旋轮式驱动管道检测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D];天津理工大学;2016年

8 褚胜楠;多传感器管道检测的数据融合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年

9 段成功;基于脉冲涡流的管道检测方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10 刘涛;管道检测系统中的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73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773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3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