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海蟹机器人路径跟踪控制方法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P242;Q811
【图文】:
随及它的身体触水并开始蛇形游动激励,一旦激励机器人肢翼的振荡器,原来的神经系统便转向新的模式,这即是陆地移动的典型驻波,应用该方式使该机器人在水陆环境变化时能够步态转换[23,24]。(a)ArielALUV (b) BUR-001 (c) Whegs IV(d)AQUA (e) Naro-Tartarug (f) Salamander-Like
(a)LCR200 (b)CR200图 1.2 韩国两栖机器人 Crabster国,在应用于浅滩 BUT 作业的两栖多足机器人领域的研究也获得了突破究成果。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于 2008 年共同合作研腿一体化的两栖多足机器人[32],如图 1.3(a)。该机器人重约为 44 公斤,机:0.9m*1m*0.2m,水环境中运动最大速度可达 0.7 节。该机器人由六个关两个驱动机构为单自由度摆动翼关节,剩余四个驱动腿部都是采用轮桨混
如图1.3(b)所示,该机器人具备水中游动和陆地上爬行运动功能,拥有较强的两栖环境适应性。其中每条步行腿拥有四个自由度,陆地上爬行阶段,依靠髋关节、膝关节以及俯仰作为驱动,其中旋转关节冗余;水下运动阶段,依靠髋关节、旋转关节以及俯仰关节为驱动,其中膝关节冗余。该机器人具备较强的承载驱动能力,且机器人具备机动性和灵活性好的优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人员依据鳄鱼生物原型研制能够实现陆地爬行、水中浮游运动的两栖机器人,如图 1.3(c)所示。(a)轮桨混合机器人 (b)MiniTurtle-I (c)仿鳄鱼机器人(d)仿蟹机器人 (e)两栖四足机器人 (f)仿海龟机器人图 1.3 国内两栖仿生机器人哈尔滨工程大学于 2001 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克勇;申雨轩;;小波神经网络自抗扰控制器在水下机器人深度控制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5年06期
2 王海龙;王刚;陈曦;王立权;靳励行;;仿海蟹机器人游泳足水动力学分析与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5年08期
3 屈鸿;黄利伟;柯星;;动态环境下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4 王明辉;马书根;李斌;李楠;李立;;非叠加型可变形两栖机器人水下推进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15年03期
5 高琴;王哲龙;赵红宇;;基于Hopf振荡器实现的蛇形机器人的步态控制[J];机器人;2014年06期
6 赵丽君;;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直线电动机控制系统性能改善[J];微特电机;2013年08期
7 李建桥;张晓冬;邹猛;李豪;王洋;石睿杨;;中华绒螯蟹平面运动三维观测和步态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12年S1期
8 郑泽伟;霍伟;诸兵;;非完整移动机器人人全全局路径跟踪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2年06期
9 郁树梅;王明辉;马书根;李斌;王越超;;水陆两栖蛇形机器人的研制及其陆地和水下步态[J];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09期
10 曹玉君;尚建忠;梁科山;范大鹏;马东玺;唐力;;软体机器人研究现状综述[J];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章文俊;小波神经网络算法及其船舶运动控制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2 梁旭;松软介质中弧形足运动特性分析及足—蹼复合推进两栖机器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董志国;中国沿海三疣梭子蟹群体形态、生化与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2年
4 陈甫;六足仿生机器人的研制及其运动规划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万超;多机器人系统中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2 崔建军;基于遗传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3 伍瑾斐;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跟踪控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80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780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