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阻抗控制的弱刚性构件双机器人协同磨抛技术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P242
【图文】:
2017YFB1301504,2017.12-2019.12。.2 研究背景随着人类社会科技实力的提升,对制造业的智能化、高效化、环保化、经济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不断进步的生产力的需要。2013 年,国工业界提出了“工业 4.0”战略,我国也相应的推出了“智能制造 2025”的战略方针,志着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高效化、经济化的转型。而工业机器人作为现代化工业中主要加工载体,将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代替人力承担越来越多的加工任务[1]。2015 年,我国工业领域拥有机器人的数量已达到 26.29W 台,2018 年上升至 40.15W,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中的占有量已经超过 25%[2]。目前在国内,机器人已经在磨钻孔、仓储物流、汽车制造、焊接喷涂等高端工业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对于磨抛加工,目前固定安装模式下的工业机器人已经在国内外工业环境磨抛加工得到了广泛地使用,机器人四大家族(KUKA、FANUC、ABB)已经将各自的机器人品以及控制系统成功地引入多种复杂表面结构件,如航空叶片、小型模具的打磨加工,降低了人为操作成本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加工效果(图 1-1,图 1-2)。
2017YFB1301504,2017.12-2019.12。.2 研究背景随着人类社会科技实力的提升,对制造业的智能化、高效化、环保化、经济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不断进步的生产力的需要。2013 年,国工业界提出了“工业 4.0”战略,我国也相应的推出了“智能制造 2025”的战略方针,志着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高效化、经济化的转型。而工业机器人作为现代化工业中主要加工载体,将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代替人力承担越来越多的加工任务[1]。2015 年,我国工业领域拥有机器人的数量已达到 26.29W 台,2018 年上升至 40.15W,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中的占有量已经超过 25%[2]。目前在国内,机器人已经在磨钻孔、仓储物流、汽车制造、焊接喷涂等高端工业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对于磨抛加工,目前固定安装模式下的工业机器人已经在国内外工业环境磨抛加工得到了广泛地使用,机器人四大家族(KUKA、FANUC、ABB)已经将各自的机器人品以及控制系统成功地引入多种复杂表面结构件,如航空叶片、小型模具的打磨加工,降低了人为操作成本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加工效果(图 1-1,图 1-2)。
图1-5双机器人风电叶片对侧加工系统 图 1-6 丹麦多机器人龙门加工系统因此,本文旨在完成双机器人对弱刚性构件磨抛加工中的阻抗控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弱刚性构件加工时受力变形量较大,理想轨迹难以跟踪;2)对侧双机器人加工交互力过大,导致加工刚度过大,加工质量下降;3)理想轨迹与工件表面不贴合导致的过磨或者欠磨现象。通过解决以上问题,将双机器人加工系统用于薄壁件的加工,可以为磨抛薄壁弱刚性构件提供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提升表面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 双机协作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双机器人协作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研究开始较早。日本名古屋大学的吉田英博等人于 1995 年利用双臂机器人对薄壁铝板进行加工,研究了加工件在加工中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甘亚辉;戴先中;;多机械臂协调控制研究综述[J];控制与决策;2013年03期
2 孟石;戴先中;甘亚辉;;多机器人协作系统轨迹约束关系分析及示教方法[J];机器人;2012年05期
3 吴军;徐昕;连传强;贺汉根;;协作多机器人系统研究进展综述[J];智能系统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白克强;双臂机器人拟人化动作实现与协调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2 方健;冗余双臂机器人在线运动规划与协调操作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陈健;面向动态性能的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尹仕斌;工业机器人定位误差分级补偿与精度维护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5 欧阳帆;双机器人协调运动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刘海涛;工业机器人的高速高精度控制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卜迟武;风机叶片打磨机器人的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8 丁度坤;工业机器人智能运动控制方法的分析与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东署;工业机器人标定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敖天翔;双臂机器人在搬运作业中的运动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年
2 董琳;6R型工业机器人精度分析与结构参数标定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3 岳克双;基于六维力传感器的协作型六自由度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2017年
4 连学军;面向大型风电叶片的机器人阻抗控制顺应打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5 史帅刚;主从机器人协调运动系统的标定与轨迹规划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章健;基于恒力控制的机器人去毛刺轨迹动态规划[D];浙江大学;2016年
7 洪鹏;基于精度补偿应用的机器人柔性自动钻铆集成控制技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8 赵源;螺旋桨磨削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设计与接触力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9 梅东棋;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全姿态精度补偿方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10 崔蒙蒙;求解非光滑约束方程组的非精确光滑化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的收敛性分析[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80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780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