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基于人工势场法的机器人避障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7 20:38
【摘要】:机器人避障技术及算法优化是智能机器人技术的重要分支和研究热点。避障算法共分为全局避障算法和局部避障算法两类,本文选择了局部避障算法中对未知环境适应性较强、便于建模、计算次数少的人工势场法进行了重点分析研究。传统人工势场法共有两种缺陷,分别是目标不可达问题和两种类型的局部极小值问题,第一种类型的局部极小值问题中的机器人、障碍物、目标点在一条直线上,且障碍物位于机器人与目标点中间,第二种类型的局部极小值问题中机器人和目标点连线上不存在影响范围包含机器人的障碍物,也是最为常见的局部极小值问题类型。为了解决目标不可达问题,提出了改进斥力场函数的人工势场法,在传统人工势场法斥力场函数上乘以机器人与目标点距离的N次方,保证了目标点为全局势场最小点。在分析了改进斥力场函数的人工势场法只适用于解决目标不可达问题,并不适用于解决局部极小值问题之后,设计了“逃逸力”思想优化改进斥力场函数的人工势场法,在机器人陷入局部极小值问题时,使用逃逸力优化思想给机器人提供一个附加控制力,帮助机器人逃出第二种类型的局部极小值点,使得机器人可以直接从两个障碍物中间通过,同时解决了目标不可达问题和第二种类型的局部极小值问题。由于未知环境中障碍物分布的位置随机且可能十分密集,很可能同时出现目标不可达问题和两种类型的局部极小值问题。为了同时解决目标不可达问题和两种类型的局部极小值问题,提出了组合优化的人工势场法,在改进斥力场函数的人工势场法的基础上结合了重新定义斥力分力方向的优化思想,使得机器人所受的目标点给予的引力方向与每个障碍物给予的斥力分力方向的夹角不大于90°,消除了目标不可达问题和两种类型的局部极小值问题产生的必要条件,不仅同时解决了两种类型的局部极小值问题和目标不可达问题,而且保留了人工势场法原有的优点,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可行,对障碍物数量多、分布密集且位置随机的环境的适应性极强,规划出的路径十分合理,弥补了改进斥力场函数的人工势场法和加入逃逸力优化思想的改进斥力场函数的人工势场法的所有局限性。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P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勇;张怀相;曾虹;;新型势场法的移动机器人避障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 倪天伟;江红;林金珠;;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移动机器人避障路径规划算法[J];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3 徐飞;;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机器人避障及路径规划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6年12期

4 武春岭;李贺华;鲁先志;;一种复杂环境下移动机器人避障新方法[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5年03期

5 吴镜开;黄远灿;王世兴;;基于势场法的移动机器人避障路径规划[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05期

6 孟伟,洪炳昒,韩学东;基于场景匹配的移动机器人避障[J];控制与决策;2004年08期

7 陈华志,谢存禧;移动机器人避障模糊控制[J];机床与液压;2004年11期

8 杨甜甜;苏治宝;刘进;孟红;;多移动机器人避障编队控制[J];计算机仿真;2011年09期

9 刘祖兵;袁亮;蒋伟;;基于模糊逻辑的移动机器人避障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7年03期

10 伊连云;金秀慧;贺廉云;王慧;;基于神经网络的移动机器人避障控制和决策[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福忠;刘海波;余发山;;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移动机器人避障策略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谢晓理;杨甜甜;刘志远;;非完整移动机器人避障控制器的设计[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常健;吴成东;李斌;;移动机器人避障方法综述[A];第八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王栋耀;马旭东;戴先中;尚文;;移动机器人避障运动的一种控制方法[A];第11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谢敬;傅卫平;杨静;;基于碰撞危险度的移动机器人避障模糊控制[A];制造技术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李茂军;李亘;张晓培;王兴林;;基于单亲遗传算法的Robocup中型组机器人避障策略[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南六省(区)2010年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于建均;杜洪伟;王冠伟;周路;;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移动机器人局部路径规划的研究[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李秀智;张广军;;移动机器人结构光视觉[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D 光电信息处理技术专题)[C];2006年

9 关胜晓;许心德;曹洋;张彦;;移动机器人避开运动障碍物的策略[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孙明;;基于双目视觉的移动机器人避障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明阳;移动机器人:“百变万用”真神奇[N];经济日报;2015年

2 本报记者 黄辛 赵广立;给移动机器人装上“最强大脑”[N];中国科学报;2018年

3 记者 张红波;云南技师学院郑棋元勇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金牌[N];云南经济日报;2019年

4 湖南日报记者 姚学文;驰众 跻身工业移动机器人第一方阵[N];湖南日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郝晓明;移动机器人“冰屏”炫舞“北京八分钟”[N];科技日报;2018年

6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李海英;炫舞“北京8分钟” 沈阳新松移动机器人团队荣获“市长特别奖”[N];沈阳日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孙宏阳;移动机器人巡逻机场高速[N];北京日报;2017年

8 朱伟良 穗人社宣;广州选手摘金夺银创历史佳绩[N];南方日报;2017年

9 记者 杜华斌;美研制出世界最小移动机器人[N];科技日报;2005年

10 秦志刚;MiR移动机器人鼎撑未来工厂[N];国际商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启彬;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移动机器人室内定位与导航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李晔卓;可重构多模式地面移动机器人的构型设计与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3 黄辰;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与定位方法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8年

4 程传奇;非结构场景下移动机器人自主导航关键技术研究[D];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5 冯晟;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移动机器人室内动态定位[D];东北大学;2017年

6 邱增帅;面向室外环境的移动机器人自主场景理解[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7 陈伟华;社会环境的轮式移动机器人定位导航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8 欧屹;特种地面移动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与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9 马勇;多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姜健;多移动机器人协作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佳瑞;基于人工势场法的机器人避障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7年

2 李奕铭;基于人工势场法的移动机器人避障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3 陈奕君;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机器人避障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4 杨冬梅;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多移动机器人避障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高慧英;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移动机器人避障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王斌明;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移动机器人避障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7 吴慧玲;基于多传感器的移动机器人避障策略的研究[D];沈阳大学;2013年

8 凌巍炜;静态场景中机器人避障规划问题的模型和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9 邹青华;基于多传感器的移动机器人避障[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10 咸宝金;基于专家系统的数据融合技术及在机器人避障中的应用[D];北方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844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7844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3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