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基于区域化压缩感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收集方法

发布时间:2020-08-13 09:47
【摘要】: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收集过程中,传统的传输方式会使靠近Sink节点的中继节点接收和发送大量数据,形成一个以Sink节点为中心的区域.相对于其他节点来说,该区域内传感器的能量会更快地被耗尽,导致整个网络负载不均衡.目前,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CS)已经逐步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领域用以减少传感器的传输量,以达到延长网络生命周期的目的.为实现能量有效的传输,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区域化压缩感知(Regionalized Compressive Sensing,RCS)的数据收集方法.首先,网络拓扑被随机划分成多个区域,划分原则不依赖于所采集数据的特征或相关性;然后,每个区域选择选出一个区域中心节点以接收其他节点的采样值;随后,区域中心节点使用CS方法获得区域测量值;最后,这些节点将它们发送到Sink节点用于数据重构.为保证RCS的有效性,该文进一步考虑了实际应用中的两个问题,区域测量矩阵的设计和采样停止时机的选择.通过与当前典型的传输方法比较,RCS方法的性能优于直接传输、分布式压缩感知以及混合算法,同时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区域测量矩阵设计原则和采样停止原则是可行的.
【图文】:

数据包


为边界节点,因此在每个区域内尽可能地节约了网络的传输能耗.(3)区域大小不取决传输路由,而是基于CS方法和具体的数据包结构,因此不会因为链路的改变而调整区域大小.进一步分析,虽然RCS的网络划分是随机的,但合适的分区将会减少更多的传输能耗,因此本文给出区域划分的参考标准.传感器进行通信时,其数据包结构可以认为有3个部分[24],分别为标识(Identification)部分Did、数据装载部分Ddata和相关信息部分DRI,如图4所示.图4数据包结构若采用直接传输的方式,则网络中的节点需要发送的数据包数量为(N(children)+1)·(Did+Ddata+DRI)/Psize(2)相应地,采用CS方法时,网络中的节点需要发送的数据包数量为M·(Ddata+DRI)/Psize(3)其中:N(children)表示节点的子孙数量;Psize表示数据包在网络中的最大负载量;M为测量次数.显然,当网络节点数较少时,式(2)的值小于式(3),说明此时直接传输的性能优于压缩感知.反之,则式(2)大于式(3).显然,区域划分及中心节点选取影响了网络传输能耗.通过对比上述两式可知,直接传输方法的性能在传输规模较小时优于CS,但随着网络中的数据包不断向Sink节点汇聚,前者的优势将逐渐被后者取代.因此,在进行区域划分时,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数据传输量,每个区域内节点数应使得式(2)与式(3)的值近似相等,才能保证最大限度节约传输能耗.

均匀分布,测量矩阵,次数,矩阵


n(Φ)约等于节点数.这意味着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节点生成的数据包没有超过最大载荷量,即每个节点只需要发送一个数据包.对伯努利矩阵和均匀分布矩阵来说,Tn(Bernoulli)和Tn(uniform)略大于Tn(Φ).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加,它们所增加的传输次数超过节点的增长,其中Tn(uniform)的增幅更大.对高斯矩阵来说,Tn(Gauss)最大.随着节点数的增加,甚至达到Tn(Φ)的2~3倍.图8对比4种测量矩阵所需的传输次数由于一次测量所需的传输次数不会少于网络中的节点数量,要进一步降低传输能耗,可以考虑通过增大δ的值来减少数据包的长度.然而,较大的δ可能使得产生的测量值没有足够的投影,导致重构精度不够.图9展示了这一现象,图中横纵坐标分别表示节点数和重构结果的归一化均方误差.图9δ=2、3、6、8和10的重构准确度(基于Gauss矩阵)实验使用高斯随机矩阵且重构精度满足要求时所需的测量数,然后使用相同的测量数,得到δ在不同取值时得到的重构结果,之后对比重构结果的NMSE.其中,δ分别为2、3、6、8、10.图中显示当δ值较小时,矩阵Φ与高斯随机矩阵的重构精度是相似的.然而,当δ=8和10时,矩阵Φ的重构准确度急剧降低.这是因为随着δ的增加,矩阵Φ中的非零元素增多,使得区域中心节点在生成区域测量值时,很多采样值的系数为零,导致Sink节点得到的测量值在对应的稀疏基上没有足够的投影,因此这些测量值无法用于恢复信号

数据包


为边界节点,因此在每个区域内尽可能地节约了网络的传输能耗.(3)区域大小不取决传输路由,而是基于CS方法和具体的数据包结构,因此不会因为链路的改变而调整区域大小.进一步分析,虽然RCS的网络划分是随机的,但合适的分区将会减少更多的传输能耗,因此本文给出区域划分的参考标准.传感器进行通信时,其数据包结构可以认为有3个部分[24],分别为标识(Identification)部分Did、数据装载部分Ddata和相关信息部分DRI,如图4所示.图4数据包结构若采用直接传输的方式,则网络中的节点需要发送的数据包数量为(N(children)+1)·(Did+Ddata+DRI)/Psize(2)相应地,采用CS方法时,网络中的节点需要发送的数据包数量为M·(Ddata+DRI)/Psize(3)其中:N(children)表示节点的子孙数量;Psize表示数据包在网络中的最大负载量;M为测量次数.显然,当网络节点数较少时,式(2)的值小于式(3),说明此时直接传输的性能优于压缩感知.反之,则式(2)大于式(3).显然,区域划分及中心节点选取影响了网络传输能耗.通过对比上述两式可知,直接传输方法的性能在传输规模较小时优于CS,但随着网络中的数据包不断向Sink节点汇聚,前者的优势将逐渐被后者取代.因此,在进行区域划分时,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数据传输量,每个区域内节点数应使得式(2)与式(3)的值近似相等,才能保证最大限度节约传输能耗.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芳;武娇;杨淑媛;焦李成;;结构化压缩感知研究进展[J];自动化学报;2013年12期

2 许志强;;压缩感知[J];中国科学:数学;2012年09期

3 戴琼海;付长军;季向阳;;压缩感知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叶晶;叶继华;江爱文;;一种基于时空相关性和异常检测的改进WSN节能策略[J];传感技术学报;2017年08期

2 张梦莹;陈璇;;基于压缩感知的大规模MIMO分段信道反馈[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7年06期

3 周涛;王惠群;陆惠玲;夏勇;;压缩感知及其在医学图像融合中的应用[J];电视技术;2017年Z1期

4 孙鹏;李贵楠;吴连涛;王智;;基于双层压缩感知的有损无线链路稀疏信号传输[J];通信学报;2017年04期

5 宋维琪;吴彩端;;利用压缩感知方法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年02期

6 李哲涛;臧浪;田淑娟;李仁发;;基于混合压缩感知的分簇式网络数据收集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7年03期

7 毕超;冯玉田;李园辉;王瑞;;语音信号的分块稀疏表示分类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7年03期

8 张立峰;刘昭麟;田沛;;基于压缩感知的电容层析成像图像重建算法[J];电子学报;2017年02期

9 张凌;归琳;宫博;罗汉文;;基于压缩感知的空间信息网络拥塞监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10 李明;江桦;麻曰亮;王廷肖;;Legendre序列测量矩阵的构造研究[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玉宝;肖亮;韦志辉;刘青山;;图像稀疏表示的结构自适应子空间匹配追踪算法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2年08期

2 王法松;张林让;周宇;;压缩感知的多重测量向量模型与算法分析[J];信号处理;2012年06期

3 陈书贞;李光耀;练秋生;;基于非局部相似性和交替迭代优化算法的图像压缩感知[J];信号处理;2012年02期

4 赵嵩;马荣华;薛朝改;李恒建;;基于树型冗余字典正交匹配追踪的信号稀疏分解[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李民;程建;李小文;乐翔;;非局部学习字典的图像修复[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11期

6 付宁;曹离然;彭喜元;;基于子空间的块稀疏信号压缩感知重构算法[J];电子学报;2011年10期

7 焦李成;杨淑媛;刘芳;侯彪;;压缩感知回顾与展望[J];电子学报;2011年07期

8 练秋生;肖莹;;基于小波树结构和迭代收缩的图像压缩感知算法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04期

9 胡正平;刘文;许成谦;;基于分类学习字典全局稀疏表示模型的图像修复算法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年07期

10 付宁;乔立岩;曹离;;面向压缩感知的块稀疏度自适应迭代算法[J];电子学报;2011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俐,陈曦,赵千川,江永亨,管晓宏;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简介[J];自动化博览;2004年01期

2 孙雨耕,张静,孙永进,房朝晖;无线自组传感器网络[J];传感技术学报;2004年02期

3 夏俐;陈曦;赵千川;江永亨;管晓宏;;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简介[J];自动化博览;2005年S2期

4 庄庆德;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5年04期

5 谢洁锐;胡月明;刘才兴;刘兰;;大田监测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部署[J];现代计算机;2006年03期

6 李小遐;刘瑞霞;;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6年04期

7 吴春婧;郑明春;秦继林;;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年08期

8 徐勇军;杨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J];电子产品世界;2006年19期

9 ;坚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适合苛刻的工业环境[J];电子设计技术;2006年09期

10 马华东;陶丹;;多媒体传感器网络及其研究进展[J];软件学报;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政;魏巍;罗相根;罗永健;;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数量的选择方法[A];第十九届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程时端;;传感器网络[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杨曼;;无线传感器网络对抗[A];四川省电子学会情报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阚凤龙;徐自文;陈楠;左传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及其发展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2年

5 贾杰;赵林亮;常桂然;;面向异构传感器网络的高能效覆盖控制[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6 冯健昭;肖德琴;肖克辉;李就好;;基于谓词的水质传感器网络采样整合优化算法[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7 唐云龙;;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实验分析[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杜景林;陈力军;谢立;;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互联网集成体系结构[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李新;田斌;辛阳;陈林顺;;传感器网络中基于音频的异常事件检测方法[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七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昊;;面向电子智能服装的人体无线传感器网络构建[A];“力恒杯”第11届功能性纺织品、纳米技术应用及低碳纺织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清岳;让无线传感器网络走入生活[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2 ;多媒体传感器网络[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3 美国专利律师 谭文晔 薛之扬;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专利分析[N];科技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赵建国;无线传感器网络改变未来世界[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1年

5 樊哲高;我国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取得新进展[N];中国电子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王博;传感器网络标准取得新进展[N];计算机世界;2012年

7 温雅路;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提高地质灾害监测能力[N];人民邮电;2008年

8 林宗辉;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解决方案[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9 赛迪顾问信息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咨询师 王坤;国内外物联网技术研究进展[N];通信产业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张彤;物物之连[N];网络世界;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瑞;基于小生境粒子群算法的机舱WSN目标覆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2 李洪峻;面向入侵目标追捕的多回路无线网络控制系统设计与相关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张德敬;基于虚拟坐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杨显辉;森林资源数据获取的移动Sink无线传感器网络可靠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毕冉;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事件监测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石熙;数字水印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7 徐力杰;低占空比传感器网络的数据传输调度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8 欧阳键;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协作传输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9 冯森;面向智能配用电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优化协议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10 徐毅;无线传感器网络低能耗路由协议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胥常杰;传感器网络设计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D];青岛大学;2010年

2 黄铮;无线传感器网络连通与覆盖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彭一;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节点识别技术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肖力;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车流量检测系统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刘丽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时空相关性的数据压缩[D];西南大学;2015年

6 何沐曦;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下基于MATLAB和OMNeT++的IEEE1588时间同步仿真[D];西南大学;2015年

7 黎凤霞;一种双极型多变量公钥密码算法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上的优化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8 王晓彤;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奶牛健康监测系统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9 刘晓晨;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室内定位方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10 董晓峰;畜禽养殖环境感知及动物标识技术装备集成研究和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91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791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c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