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机分子和稀土配位聚合物的荧光传感器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641.4;O657.3;TP212.14
【图文】:
文 基于有机分子和稀土配位聚合物的荧光传感器的研究2图1-1 荧光产生的机理图(F:荧光,p:磷光,a1、a2:吸收,Ic:内转换;Isc:系间窜跃,Vr:振动弛豫)1.2.2 荧光传感器的识别原理荧光传感器,又叫做荧光探针,是一个用于检测和识别的体系。它可以通过识别基团感受到外界独特的刺激信号,并且可以将感受到的外界的信号转变为可以输出的荧光信号,进而达到对外界特定的刺激信号进行检测识别和记录等目的[4-8]。1.2.3 荧光传感器的构成如图1-2所示
1.2.3 荧光传感器的构成如图1-2所示,一个完整的荧光传感器通常由三部分组成[9-15],它们分别是:荧光团(Fluorophore),连接臂(Spacer)和识别基团(Receptor Unit)。图1-2 荧光传感器的结构
光很弱或者没有荧光;当荧光探针的识别基团与待测物结合后,PET过程受到破坏,荧光探针的荧光团恢复荧光。PET机理引起的荧光变化通常可以用前线分子轨道理论来解释。如图1-3所示,在光激发下,识别基团没有和被分析物结合前,其最高能量占有轨道(HOMO)的电子被激发到最低能量未占轨道(LUMO),荧光团受到激发跃迁到LUMO轨道上的电子不能回到HOMO轨道,从而导致荧光团荧光削弱或者淬灭。随着识别基团和被分析物结合后,识别基团的HOMO轨道电子不能跃迁到荧光团的HOMO轨道,当光激发时,荧光团LUMO轨道上的电子回到基态,荧光团荧光恢复。图1-3 前线轨道理论解释PET机理示意图基于PET机理的荧光探针通常表现为OFF-ON型。如图1-4所示,Lin等人报道了一个基于PET机理的近红外H2S荧光探针。该探针以BODIPY为荧光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松涛;姜云;程秀萍;张朝花;李阳;高文涛;;铜离子荧光传感器研究进展[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张宇;郭祥峰;贾丽华;钱旭红;;喹啉衍生物锌离子荧光传感器[J];化学进展;2008年12期
3 唐明光;田兴;;半导体光致荧光传感器温度特性分析[J];激光与红外;1988年06期
4 ;一种基于卟啉的可比率检测次氯酸根的聚合物荧光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应用[J];传感器世界;2019年10期
5 王刚;赵珂如;房喻;;聚集诱导激基缔合物荧光传感器(英文)[J];化学通报;2014年04期
6 段中余;王孔;贾霏;刘宾元;;镉离子荧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3年08期
7 胡惠媛;刘波;;基于环糊精的荧光传感器[J];化学进展;2008年12期
8 马文辉;彭孝军;徐群;宋波;;香豆素类荧光传感器[J];化学进展;2007年09期
9 王欢;高奕红;张萍;;荧光传感器及其分子识别作用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4年04期
10 苗自婷;付艳艳;徐哲;李光;江建明;;共轭聚合物荧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孝其;;基于联萘联结构的荧光传感器[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1)[C];2015年
2 程晓红;李爽;钟奥书;秦金贵;李振;;基于共轭高分子的汞离子荧光传感器的制备和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王学业;夏勇;;杯[4]芳烃衍生物荧光传感器机理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徐君;唐瑜;;镧系全发光荧光薄膜的组装及其在气体荧光传感器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邱波;曾毅;李Z
本文编号:2792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792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