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光学微腔中光热振荡的传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4 06:56
   回音壁模式的光学微腔具有超高的品质因子以及极小的模式体积,因此基于此类光学微腔的生化传感器普遍都有着超高的探测灵敏度,这也使得该类传感器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微腔的谐振状态随待测物质变化而变化的性质,提出了一种以热耗散率为传感指标的传感机理。通过结合人工神经网络这种先进的参数测量方法,可以有效提取传感信息,获得准确率较高的测量参数,并且能够避免采集整个传输过程,实现低成本检测。当利用探测激光扫频CaF_2光学谐振腔时,在其传输波形上可以观察到显著的自激光热振荡现象。该振荡的形成原因是热膨胀效应,光热效应以及克尔效应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建立了该自激光热振荡效应的理论模型,并且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表明,光热振荡上的振荡周期值与微腔的热耗散率有关。热耗散率的定义为热量从光学微腔传输到腔体周边环境中的速率。热耗散率与待测物质的性质有关,当其性质发生改变时,热耗散率就会相应地发生改变,这在传输过程中表现为振荡周期的变化。随着热耗散率取值的增加,传输波形上的振荡个数逐渐减小,最后趋于平稳。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根据传输过程确定此时微腔中热耗散率的值,从而达到高性能传感的目的。然而,多个振荡周期与热耗散率呈非线性关系,无法通过某个振荡周期值有效测量其热耗散率。因此,本文采用了人工神经网络这一先进的非线性参数测量方法。本文采用了两种人工神经网络,即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并搭建了基于这两种神经网络的传输数据测量模型,通过输入光热振荡周期值进而测量其相应的热耗散率值。数值仿真结果证明了这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测量模型可有效地反映出热耗散率的变化趋势,且测量精度较高,对实现基于光学微腔的热参量探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对这两种神经网络性能的比较,发现了GRNN神经网络不仅优化过程更为简单,测量性能也更佳。
【学位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P212;TP183;O43
【部分图文】:

结构图,微盘,回音壁,微球腔


的品质因子高达 108数量级[27]。由于其制作工艺较为简单,因此迅速得到了推广。自那时起,各种形式的 WGM 微腔被制作了出来。1990 年,王育竹等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玻璃微球腔实现了 881nm 的激光[28]。1992 年,随着微型纳米加工技术的成熟,McCall 等人在 1992 年利用半导体芯片成功研制出了微盘腔[29],这一发明不仅降低了微腔尺寸,而且实现了低阈值激光器,从而促进了集成光学领域内 WGM 光学微腔的发展。目前,对 WGM 光学微腔的研究已扩展到了多个领域,典型的有基于 WGM 光学微腔的高灵敏度传感器[30-35]、低阈值激光器[36]、调制器[37]以及滤波器[38,39]等回音壁模式微腔按照形状分类,有微盘腔,微球腔,环形腔,微芯圆环腔,圆柱腔等;按照制作材料分类,可以分为如 Si,SiO2等半导体材料,如 CaF2,MgF2等晶体材料,如 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有机材料。不同材料的微腔在不同情况下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例如,当使用光学微腔进行非线性效应的研究时,必须使用具有非常小的光损的材料,例如氟化钙,氟化镁等材料制作微腔。在传感和滤波器的应用中,就必须使用到微环腔以及微盘腔。各种回音壁微腔的结构图如图 1-1 所示。

微球腔,微腔


当光学微腔的材料、尺寸或外部环境改变时,谐振此,可以通过微腔感测任何可以引起其尺寸和材料折射改变微腔尺寸这一方面来说,微腔可被用作压力传感器折射率这一方面来说,微腔可被用作气体、液体传感器微腔尺寸这两方面来说,微腔可被用作温度传感器。学微腔传感在探测微量物质方面已经取得了极大的研究生物分子的探测已达到非常灵敏的水平。目前,应用于构主要有微球谐振腔,微环谐振腔以及微盘谐振腔这三理论上拥有极高的品质因子,常用来探测微纳米粒子。 Vollmer 等人最先提出了基于回音壁微球腔的光学生化 1-2 所示。该团队利用该实验装置,成功检测到了牛血清传感器可以应用于生物分子探测领域。在之后几年,该病毒单个分子的检测,推测出病毒分子半径约为 47nm腔,进一步提高了病毒分子探测极限,实现了对半径为 测[43]。

微盘,NaCl浓度,生化传感器,光学微腔


于探测 NaCl 浓度的微盘腔传感器实验装icrodisk cavity sensor experimental deviceconcentration[49]工艺简单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腔的光学生化传感器[51]。2009 年,涉仪与光学微腔互相耦合的新型生物谱范围和良好的传感灵敏度。20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光;陈文彬;刁庚秀;;全介质微腔OLED的应用[J];现代显示;2006年05期

2 ;硅基微腔加强光致发光[J];国外激光;1994年11期

3 李云辉,江海涛,李宏强,张冶文;光子晶体微腔研究进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7期

4 唐水晶;李贝贝;肖云峰;;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传感[J];物理;2019年03期

5 杨慧彬;孙岩洲;苏大体;;微腔介质阻挡放电忆阻特性分析[J];电子测量技术;2017年04期

6 邹长铃;董春华;崔金明;孙方稳;杨勇;吴晓伟;韩正甫;郭光灿;;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基础与应用[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2年11期

7 熊祖洪,史华忠,樊永良,张松涛,詹义强,何钧,钟高余,徐少辉,柳毅,王晓军,王子君,丁训民,黄维,侯晓远;电致发光色纯性增强的硅基有机微腔[J];物理学报;2003年05期

8 张春玉;刘星元;套格套;王立军;;耦合结构有机微腔的光致发光特性[J];发光学报;2007年03期

9 刘星元,冯纪蒙,刘云,梁春军,赵东旭,洪自若,赵家民,鄂树林,李文连,虞家琪,王立军;多模发射的单层有机光学微腔[J];发光学报;1999年04期

10 刘申;廖常锐;王义平;;光纤气泡微腔传感技术[J];应用科学学报;201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岳守振;王鹏;赵毅;;微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光学特性的模拟研究[A];全国第15次光纤通信暨第16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王立军;宁永强;刘星元;;微腔物理及微腔激光[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3 张婷;胡古今;洪学濵;商景林;褚君浩;戴宁;;铁电光学微腔的构筑与性能表征[A];上海市激光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立功;吴鹏;秦晓芸;顾培夫;陈海星;刘旭;;双金属镜微腔结构中单介质调谐层的设计[A];2004年光学仪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杨立功;吴鹏;秦晓芸;顾培夫;陈海星;刘旭;;双金属镜微腔结构中单介质调谐层的设计[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周坤;崔金明;黄运锋;;基于紫外光纤微腔的离子荧光收集[A];第十七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6年

7 贾锐;江德生;谭平恒;孙宝权;;玻璃球形微腔中的量子点[A];第一届全国纳米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8 谢泽锋;周翔;;高效率金属微腔OLEDs性能的研究[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刘晓斐;雷府川;杨旭;王川;龙桂鲁;;基于增益竞争的回音壁模式微腔的调控[A];第十七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6年

10 刘涛;张天才;王军民;彭X墀;;微腔中的光学耦极俘获[A];第十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彦林;微腔中光与简并费米气体的多体效应及量子相变[D];山西大学;2019年

2 梁磊;回音壁微腔的光学特性与传感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9年

3 刘帅;基于回音壁光学微腔的模式激发与调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于洋;基于微纳光纤的一维光子晶体微腔及其应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7年

5 曹坤健;液体填充型光纤微腔的制备及传感特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6 刘晓斐;铒离子掺杂回音壁光学微腔增益性质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7 吴胜楠;基于光纤微腔的新型结构传感器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8 胡晓鸿;微腔内光场的非线性演化机理与克尔光频梳产生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7年

9 周健;基于高性能分束器与光子晶体微腔集成的传感复用性能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10 何玲燕;光学微腔中的非线性效应及其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峰;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9年

2 张靖;WGM光学微腔在传感及量子隧穿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3 张然;高分子光学共振微腔的微流控制备研究和性能表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4 郭栋;光学微腔中光热振荡的传感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

5 任昌燕;基于高Q石英微球腔的光学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6 卢宇;基于锥形回音壁模式微腔的法诺共振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7 孙洋;基于腔光力学的机械振子全光调控[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8 颜炎洪;光学微腔嵌埋硫系二维材料的光学特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9 史博建;液体填充空心玻璃微球回音壁模式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

10 冯军;水合辅助超声磨料流抛光蓝宝石微腔体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12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812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e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