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基于软件无线电平台和循环神经网络的电磁干扰采集与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0-09-16 11:46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环境日趋复杂,电磁干扰类型繁杂、分布密集,对通信系统和大型设备外场运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及时检测采集空间中的干扰信号,并对其类型进行准确识别,对于干扰定位、干扰防护措施的实施等至关重要。在充分考虑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干扰信号特点后,本论文提出了一种电磁干扰采集和分析识别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完成了系统开发和实现。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外场电磁检测环境,基于软件无线电平台设计并开发了一套便携式的电磁干扰采集系统,完整实现了电磁干扰处理过程中的检测、采集、提取、处理和传输等功能,最大程度地还原出原始的电磁干扰信号。2.基于循环神经网络提出了电磁干扰信号分析与识别模型。首先通过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准备,对接收到的干扰信号进行处理,之后使用干扰分析算法提炼信号特征,最后通过识别算法对干扰信号类型进行判断,随后又对算法效果进行了分析验证。通过对系统架构的分析确定各个模块功能和内外部接口形式,最终完成了整个电磁干扰采集和分析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提出了一套针对电磁干扰从检测采集到分析识别的完整解决方案,设计实现了各系统内部和系统间的接口及协议,集成了硬件平台和软件算法,在实际工程环境下,使得两个部分相互配合协调并组成整套系统,实现了电磁干扰采集与识别系统的功能。
【学位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N92;TP183;TN97
【部分图文】:

序列,机器学习算法,隐马尔可夫模型,标签


解决了邋HMM的标签偏差问题(不同输出状态的最优隐藏状态相同),并消除了逡逑HMM中两个不合理的假设(输出值间严格独立、状态转移中当前状态只和之前逡逑发生的一个状态有关),模型也因此变得更加复杂。如图2-2所示,Y1;Y2¥。是逡逑需要得到的序列状态,x1:T1是可以观察到的序列状态逡逑&逡逑图2-2线性链条件随机场逡逑线性链条件随机场的目的是根据每个位置本身的标签以及相邻位置的标签逡逑和位置来细化粗略输出。将标签分配的能量作为损失函数,通过最小化loss为每逡逑个位置分配最可能的标签。线性链条件随机场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统计建模方法,逡逑应用于各种模式识别任务,如文本序列分类等。逡逑13逡逑

线性链,随机场,条件


逦t逡逑④逦@邋?邋U邋(o)逦?逡逑图2-1隐马尔可夫模型逡逑HMM是一个具有强大的统计基础的高效机器学习算法,可以直接从原始序逡逑列数据开始它的训练。它允许用本地可学习方法的形式统一地进行插入和删除惩逡逑罚,并且可以处理可变长度的输入,是对序列状况最灵活的概括。它还可以执行逡逑各种操作,包括多重对齐、数据挖掘及分类、结构分析和模式发现等,也很容易逡逑与现有库结合。HMM允许对具有隐藏状态可观察参数的过程进行建模。其解决逡逑的主要问题包括,确定一组来自特定模型观察的相似程度,并且确定最可能的隐逡逑藏状态序列。HMM是时间模式识别中非常有价值的工具[19]。逡逑2.3.2线性链条件随机场逡逑HMM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HMM只依赖于每个状态及其相应的观察对逡逑象,这在实际工程中是很难满足的;序列标记除了与单个元素有关系外,还与序逡逑列长度、前后项等其他因素相关;另外,目标函数和预测目标函数不匹配,因为逡逑HMM获取到的是状态和观测序列的联合分布而估计问题中需要的往逡逑往是条件概率逡逑线性链条件随机场(Linear邋Chain邋Conditional邋Random邋Fields)模型的提出就逡逑解决了邋HMM的标签偏差问题(不同输出状态的最优隐藏状态相同)

外场,电磁信号,检测设备,屏蔽暗室


3.1.1电磁干扰信号采集系统需求分析逡逑电磁干扰外场检测与屏蔽暗室检测相比,主要在环境特性和设备布设方面的逡逑具体差异如表3-1及图3-1所示。逡逑逦邋表3-1外场与屏蔽暗室检测比较逦逡逑^对比项目逦外场检测逦|逦屏蔽暗室检测逦_逡逑外界电磁信号与型号系统电逡逑磁信号混叠逦背景较为干净,主要是型逡逑电磁环境特性逡逑干扰源数量多、干扰频率间逦号系统电磁信号逡逑逦逦逡逑检测设备应便于部署,且受逡逑测试设备布设约逦+逦检测设备布设限制约束条逡逑+逦到狭窄空间,供电,架装等逦,逡逑^逦&邋一*逦肿逡逑逦条件约束逦逡逑测试场地逦开放空间或大型厂房逦标准场地逡逑除测试对象外,又有其他地逦N六—逡逑测试对象背景逦I逦测试对象独存在逡逑面、平台等大型系统逡逑15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宜;刘少杰;;电气工程中自控设备电磁干扰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年02期

2 张兴;杜明星;魏克新;;开关电源传导电磁干扰测试方法的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7年03期

3 汤兵兵;臧玉玺;;浅析无线电台抗复杂电磁干扰的几点措施[J];通讯世界;2017年12期

4 马力克·托呼巴义;;短波广播发射中的抗电磁干扰方法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年06期

5 李高禹;潘均;;传导电磁干扰噪声综合解决方案[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年11期

6 邱腾飞;;变电站电磁干扰对微机保护装置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27期

7 苗颖;;谈预防和抑耕电磁干扰信号[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0期

8 陈利宁;;抗电磁干扰软磁铁氧体技术[J];陶瓷;2009年11期

9 ;电磁干扰检测与控制1000问(第2版)[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9年02期

10 ;电磁干扰(EMI)[J];大众用电;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积平;闫忠文;;卫星通信系统中的电磁干扰及其抗干扰技术[A];卫星通信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黄斌;冯洁;;论电厂电磁干扰对微波信号的影响[A];电力行业优秀管理论文集——2014年度全国电力企业优秀管理论文大赛获奖论文(《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年第一期增刊)[C];2014年

3 常若艇;;工、科、医设备的电磁干扰特性[A];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周卫平;夏立;侯新国;吴正国;;电力电子系统电磁干扰的抑制[A];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一届静电、电磁防护与电磁兼容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琳;张明俊;;飞机测试系统中的电磁干扰与防护措施[A];“测试性与智能测控技术”——2018年中国航空测控技术专刊[C];2018年

6 彭道勇;刘春和;朱三可;齐俊臣;;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简介及最新进展[A];第五届电子产品防护技术研讨会论文集(续)[C];2006年

7 和强;宋中伟;赵嵘;;关于电磁干扰在电厂的分析[A];全国火电大机组(600MW级)竞赛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贵良;鞠青山;;医疗电子仪器的电磁干扰防护[A];全省医疗设备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覃宇建;周东明;何建国;刘培国;;一种新的电磁兼容分析模型[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0 林长海;;中短波对广播电视中心电磁干扰的防护[A];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首届中青年优秀科技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成都 史为 编;电磁干扰[N];电子报;2015年

2 王庆东;信息化带来的副产品——电磁辐射[N];人民政协报;2000年

3 袁海 特约通讯员 杨进报;发挥体系优势破解电磁干扰难题[N];解放军报;2015年

4 黄 迎;电磁干扰对ADSL的影响[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5 宋德明邋特约通讯员 严玉葆;精密雷达器材免受电磁干扰[N];解放军报;2008年

6 罗庆;电磁干扰亟需科学抑制[N];中国电力报;2003年

7 王竹青;剖析电脑的电磁干扰[N];电脑报;2002年

8 ;“锐晶先锋”FP705 有效减少电磁干扰[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9 河南 张国光;电磁干扰的防护与评价[N];电子报;2011年

10 戴升平邋师世平 本报特约记者 葛传宝;电磁干扰分队为何反被干扰[N];中国国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斌;功率变换器传导电磁干扰建模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支永健;弓网电弧电磁干扰传播的若干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李旭;汽车点火系统电磁干扰的仿真与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何晓莹;功率驱动电路开关噪声的电磁干扰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李军;三维封装电磁干扰的分析与防护设计[D];浙江大学;2017年

6 明鑫;低EMI D类音频功放电路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叶志红;电子设备电磁干扰分析的高效时域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8 李君;系统级封装的电源完整性分析和电磁干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伍晓峰;基于柔性多层带材的集成EMI滤波器[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唐波;特高压直流线路对邻近无线电子设施电磁干扰防护的关键问题[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泫梓;基于软件无线电平台和循环神经网络的电磁干扰采集与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2 王嘉靖;平台电源网络电磁干扰特性仿真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9年

3 王陶蓉;机电引信抗电磁干扰分析及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4 鲍子威;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磁干扰及其抑制方法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5 黄保栋;混联式PHEV的DC/DC变换器系统电磁干扰分析与抑制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6 王壮;CRM Boost PFC电路传导EMI分析及抑制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7 王敬高;复杂电磁环境中通信系统的电磁干扰作用过程建模仿真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8 刘小芳;工业控制产品抗电磁干扰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安工程大学;2017年

9 刘少杰;风云中分辨率数据电磁干扰检测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10 李民;车载开关电源电磁干扰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19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819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6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